1703264640
[49] 马贵凡:《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时的身份不是共产国际代表》,载《党史通讯》1985年第11期。
1703264641
1703264642
[50] 本书关于西伯利亚、远东的俄共地方组织和对华工作机关沿革的叙述,除特别注明外,皆依据如下研究成果:И.Н.索特尼科娃(Сотникова)报告、马贵凡编译:《负责中国方面工作的共产国际机构》,《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Г.М.Адибеков,сЭ.Н.Шахназарова,К.К.Шириня,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Коминmерна:1919—1943,Москва,1997(阿蒂贝克夫等编:《共产国际的组织机构》);堀江则雄:《远东共和国の梦[远东共和国的梦想]》,未来社1999年版;山内昭人:《初期コミンテルンの组织构造(二)——东アジア关系[早期共产国际的组织结构(二)——东亚部分]》,“早期共产国际与东亚关系研究会”第二次研讨会(京都)报告,1999年7月。
1703264643
1703264644
[51] 关于党组织的沿革,依据Сибирскоебю роЦ КРКП(б),1918—1920г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mов,ч.1,Новосибирск,1978,стр.59,253—254,304—305(《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局(1918—1920年)史料集》第I部)。包括该资料集在内,有关党组织的沿革,得山内昭人先生指教颇多,特此感谢。
1703264645
1703264646
[52] 《关于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机构和工作问题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1920年12月21日,伊尔库茨克)》(《文件八》)。
1703264647
1703264648
[53] 前引索特尼科娃报告,马贵凡编译《负责中国方面工作的共产国际机构》。
1703264649
1703264650
[54] 前引李玉贞《旅俄华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
1703264651
1703264652
[55] 马林离开莫斯科赴中国的时间是1921年3月。
1703264653
1703264654
[56] 前引索特尼科娃报告,马贵凡编译:《负责中国方面工作的共产国际机构》。
1703264655
1703264656
[57] 《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关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日本科的组织与活动的计划(1920年10月25日以后)》,《斯米尔诺夫给季诺维也夫的信(1920年11月13日)》,皆收于:Дальневосmочная Полиmика Совmтской России:1920—1922гг.’Новосибирск,1996,стр.147—151,155—156(《苏俄的远东政策》)。
1703264657
1703264658
[58] 关于远东共和国与中国之间的外交交涉,请参阅М.А.Персид,Дальневосmоч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и Киmай,Москва,1962(佩尔西茨:《远东共和国与中国》);李嘉谷:《中苏关系(1917—1926)》,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章。
1703264659
1703264660
[59] 《关于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机构和工作问题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1920年12月21日,伊尔库茨克)》(《文件八》)。
1703264661
1703264662
[60] 前引堀江则雄《远东共和国的梦想》,第87页。
1703264663
1703264664
[61] В.И.Глунин,Григормй Войтинс кий,Видные совеmские коммунисmы:учасmники киmай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Москва,1970,стр.68(格卢宁:《格里戈里·魏金斯基》,《著名的苏联共产党人:中国革命的参加者》)。
1703264665
1703264666
[62] 东方学院(Восточный институт)1899年创办于符拉迪沃斯托克,1920年成为国立远东大学东方系。
1703264667
1703264668
[63] Dae-SookSuh,The Korean Communist Movement:1918—1948,Princeton,1967,p.18.金万谦属于高丽共产党的伊尔库茨克派。1926年,为了与张作霖交涉中东铁路问题,金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至奉天,其后也做过外交方面的工作。补注——最近出版了金万谦的详细传记:Б.Пак,Ким Мангым(И.С.Серебряков),Москва,2001(鲍里斯·朴:《金万谦(谢列勃里亚科夫)传》)。
1703264669
1703264670
[64] 《魏金斯基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信(1920年8月17日,上海)》(《文件二》)。
1703264671
1703264672
[65]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明报月刊出版社1971年版,第85—87页;罗章龙:《回忆党的创立时期的几个问题》,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情况的回忆》,皆收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二),第二版,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03264673
1703264674
[66] 栖梧老人(包惠僧):《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见闻》,载《新观察》1957年第13期。在中共第一次大会出席者中,包惠僧留下的回忆录最多、最详细,这些回忆录后来被集成一册,刊行了《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几乎无原始资料可资利用的时期,包惠僧的回忆录在中共成立史研究中曾具有极大分量;然而,随着原始资料的发掘,他的回忆录中杜撰和记忆混乱越来越明显。关于其他当事人(比如董必武)怀疑包惠僧的回忆录,请参阅刘廷晓、马鸿儒《董必武同志为什么放弃一大代表是十三人的意见?》,载《党史通讯》1984年第8期。顺言之,有一个时期,曾有人推测“栖梧老人”是董必武的笔名,最早论证“栖梧老人”是包惠僧的笔名的,是香港的民间学者邓文光(邓文光:《研究现代史的甘苦》,载《人物与思想》第18期,1968年;后收入邓文光《现代史考信录——研究现代史的甘苦(初稿)》,东风出版社1974年版,以及邓文光《中共建党运动史诸问题》,青骢出版社1976年版)。
1703264675
1703264676
[67] 杨明斋的传记有余世诚、张升善:《杨明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其中收集资料颇丰,但其在俄时期的活动并不清楚。
1703264677
1703264678
[68] 前引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85—86页。
1703264679
1703264680
[69] ВКП、(б),Коминтерн и Национа льяо-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е Движение в Китае:Документы,Т.I.(1920—1925),Москва,1994,стр.768(《俄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第1卷);Steve A.Smith,ARoad is Made:Communism in Shanghai 1920—1927,Richmond,2000,pp.16,232.
1703264681
1703264682
[70] С.А.Далин,Китайскиu Мемуары:1921—1927,Москва,1975,стр.31;汉译见达林著,侯均初等译《中国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1703264683
1703264684
[71] А.И.Картунова,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помощь рабочему классу Китая(1920—1922гт.),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mока,1973,No.1(卡尔图诺娃:《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援助》,载《远东问题》;汉译见徐正明等编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03264685
1703264686
[72] 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回忆前后的回忆》、董必武:《创立中国共产党》,皆收于前引《“一大”前后》(二)。
1703264687
1703264688
[73] 关于伊万诺夫的生平,请参阅В.Н.Н икифоров,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Иванов(Ивин),Народы Азии и Африки,1965,No.4(尼基福罗夫:《阿列克赛·阿列克塞维奇·伊万诺夫》,载《亚非人民》);徐万民:《伊文与伊凤阁辨》,载《中共党史研究》1993年第5期;李丹阳:《英伦航稿最早与李大钊接触的苏俄代表——伊万诺夫》,载《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4期。据北京大学保存的校方文件记载,伊万诺夫从1919年9月被正式聘用(关海庭、陈坡:《关于柏烈伟和伊凡诺夫的若干材料》,载《党史通讯》1983年第19期)。另外,2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还有一位伊万诺夫(A.I.Ivanov,中国名伊凤阁,因研究黑城的西夏文物而有名),越飞来华时协助其工作;二人常被混同,但仅同姓而已。
1703264689
[
上一页 ]
[ :1.703264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