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09311e+09
1703309311 [524]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7年7月23日。
1703309312
1703309313 [525]Manila Chronicle,1987年7月23日。据报道,有个惊慌失措的巨室建立了四十家分立的空壳公司,以求保住它拥有的土地。
1703309314
1703309315 [526]大众民主研究所实施的一项抽样调查,转引自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8年1月24日。(所加的着重号是想强调新立法机构的“复辟”性质。)这一条和下一条文献,我要感谢Mojares,“The Dream”,第312页。
1703309316
1703309317 [527]“Sonny move vs. Barcenas explained”, Sun Star Daily,1987年10月29日。奥斯梅尼亚家族在戒严令下经历了艰难的时光。小塞尔吉奥·奥斯梅尼亚在1971年臭名昭著的米兰达广场事件中受了重伤(自由党——属于寡头集团,但是反马科斯——在马尼拉闹市区进行竞选集会,发生了手榴弹爆炸。马科斯宣称那是新人民军所为,但是人们普遍相信,杀手是马科斯收买的军方的人或囚犯)。戒严令宣布后,他流亡加利福尼亚,1984年死在那里。约翰起初为马科斯宣布戒严令喝彩,之后也终于步了叔父的后尘远走加利福尼亚,在阿基诺遇刺后才回国。
1703309318
1703309319 [528]副总统萨尔瓦多·“多伊”·劳雷尔(Salvador“Doy”Laurel)的统一民族民主组织(Unido);何塞·“佩平”·许寰哥的菲律宾民主党—战斗党联盟(PDP-Laban);保罗·阿基诺的人民力量党(Lakas ng Bansa);参议员霍维托·萨隆加(Jovito Salonga)的自由党。唯有自由党可以追溯到戒严令前的时代。
1703309320
1703309321 [529]亲政府的联盟赢得了200个议席中的150个。左派在“新政治”这个包罗庞杂的组织同盟旗号下参选,仅获得区区两席。
1703309322
1703309323 [530]Manila Chronicle,1987年7月25日。
1703309324
1703309325 [531]Manila Bulletin,1988年1月18日。
1703309326
1703309327 [532]奥斯梅尼亚的胜利代表了统治家族的最理想结果:它在国家议会里有一个成员,控制着省政府,管理着最大的地方商业中心。请注意,托马斯击败的对手,何塞·“博伊”·昆哥,是现任参议院议长安东尼奥·“托尼”·昆哥的弟弟,参议院前议长、已故的马里亚诺·昆哥的孙子。
1703309328
1703309329 [533]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8年1月22日;Philippine Star,1988年1月23日。
1703309330
1703309331 [534]Philippine Star,1988年1月22日;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8年1月21日。她的意思当然是说,从费迪南德和伊梅尔达手里“回来”。
1703309332
1703309333 [535]Manila Bulletin,1988年1月21日。
1703309334
1703309335 [536]参见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8年1月22日,其中描述了阿瓦迪利亚的经历;Manila Times,1988年1月19日,其中讲述了这个打手如何从他的马尼拉单人牢房乘坐飞机(政府出钱)到北伊罗戈的投票所。科拉松的顾问们或许乐于见到阿吉纳尔多“加入体制”而又远离马尼拉。即便阿瓦迪利亚(军队领导人坚持认为他不该获准担任公职)这个事例,也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向人们展示这次选举真的多么自由。
1703309336
1703309337 [537]军方泄露了据说是新人民军的一张通告,上面警告说:“所有候选人,若想在游击区域从事竞选活动,为他们自身的安全起见,必须从我们这里获取安全通行证。菲共—新人民军不对没有通行证的人负责。”奎松省的一位游击队领导人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证实了新人民军对候选人课税,表示那些钱将被用于“促进革命”。据传,这样的“选举通行证”每张要卖1万到3万比索(500美元到1500美元)不等。军方声称,全部候选人的大约10%(即15000人)花钱买了这种通行证。参见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8年1月18日。
1703309338
1703309339 [538]Malaya,1988年1月21日。
1703309340
1703309341 [539]Manila Bulletin,1988年1月21日。
1703309342
1703309343 [540]政府宣称这些选举平静得出奇:总共只有124例死亡,相比之下,1987年5月11日国会选举有204人死亡,1986年总统选举296人,1981年总统选举178人,1980年地方选举411人,1971年(戒严令前的)国会竞选运动534人。Malaya,1988年1月19日。但是正如《菲律宾世界日报》(1988年1月20日)正确指出的,无论是1986年还是1981年的竞选运动,都只有4位候选人被杀——绝大部分遇害者是“小虾米”而已。1988年1月的新现象在于,足足三分之一的死者是实际的角逐者。
1703309344
1703309345 [541]1987年夏,马尼拉的自由主义报刊天天都在忧心忡忡地报道说,有一些极端主义反共治安团,它们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协调行动的系统,正在发展壮大,为它们提供资金的是寡头集团、美国中情局和偏执的美国前将军辛洛布(Singlaub)。1988年1月,在竞选运动期间,这个广泛的法西斯主义阵线实际上从报端消失了。不消说,那些团体并未解散。很明显,到那时为止,大多数团体都抛弃了辛洛布式的便衣,回到作为地方暴徒帮伙的本分,各自被招募去增强特定的、有争议的当地豪强的地方权力,尤其是在选举中。毫无疑问,这些帮伙是阶级镇压的工具,常常同地方军队和警察密切协作。它们在持续不断的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正是它们的分散和地方主义,表明地方巨头多么自信,也表明他们感到多么没必要一齐去向军方摇尾乞怜。
1703309346
1703309347 [542]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8年1月23日。最后一句话的末尾显然引人误解,也许应当理解成“没什么东西吃”,或者是“吃不到任何肉类(any meat)”。[在美语中,meat还包括果肉、禽蛋等。——译注]
1703309348
1703309349 [543]Noli Me Tangere(Manila: Instituto Nacional de Historia,1978),我自己英译的。[本章及下一章的安德森英译,汉译时参照黎萨尔,《社会毒瘤》,陈尧光、柏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略有改动。——译注]
1703309350
1703309351 [544]据殖民时代最后一次人口普查(1939年),菲律宾1600万总人口中,26.5%能说英语,25.4%说他加禄语,2. 6%说西班牙语(Andrew B. Gonzales,Language and Nationalism: The Philippine Experience So Far [Quezon City: Ateneo de Manila Press,1980],第62页)。
1703309352
1703309353 [545]最好和最有名的,是德比希尔(Charles E. Derbyshire)和博科波(Jorge Bocobo)的两个译本。
1703309354
1703309355 [546]据格雷罗本人后来讲述,他只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不拿他的译本参赛。他坦言原因在钱上。奖金不过1万比索,他还得交出版权。他把分期付款的版权在菲律宾卖给了《马尼拉时报》,在国外卖给了知名的伦敦出版公司朗文出版社。参见Edilberto N. Alegre和Doreen G. Fernandez,The Writer and his Milieu: An Oral History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Writers in English(Manila: De La Salle University Press,1984),第79—80,85页。
1703309356
1703309357 [547]同上,第75页。
1703309358
1703309359 [548]“官方民族主义”这个术语,最先是休·希顿—沃森创造的,关于它的解释,参见拙著《想象的共同体》,第六章。
1703309360
[ 上一页 ]  [ :1.7033093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