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12808e+09
1703312808
1703312809 [62]P.II.,页27。
1703312810
1703312811 [63]P.I.,页19。
1703312812
1703312813 [64]Essay,页45。该段为1773年版所加。
1703312814
1703312815 [65]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5.8,页81—82;4.44,页73。
1703312816
1703312817 [66] Viner,《上帝的作用》(The Role of Providence),页90。对存在巨链这个概念的详尽阐释参见Arthur O.Lovejoy’s,《存在巨链:一个观念史的研究》(Great Chain of Being: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n Ide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1703312818
1703312819 [67]P.I.,页174,《人性的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Nature”),Collection of Essays,No.32,页280。
1703312820
1703312821 [68] Aristotle,《政治学》,I i.1256b,页16。同时参见Owens,《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Teleology of Nature in Aristotle”),前揭,页169。
1703312822
1703312823 [69] Owens,《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前揭,页68。
1703312824
1703312825 [70] Cicero,《至善和至恶》,前揭,3.67;Reesor,《早期和中期廊下派的政治理论》,页23。
1703312826
1703312827 [71]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5.30.页88。
1703312828
1703312829 [72] R.Sorabji,《动物的心智和人类的道德》(Animal Minds and Human Moral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3),页124。
1703312830
1703312831 [73] Diogenes Laertius,《明哲言行录》(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Translated by R.D.Hicks,London:William Heinemann,1958,7.129),页233;Cicero,《论至善和至恶》,前揭,3.67,页287—289 以及Epictetus,《谈话录》(Discourses,1.6.18—22),页45。亦可参见Stanton《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的世界主义观念》(“The Cosmopolitan Ideas of Epictetus and Marcus Aurelius”),页185。
1703312832
1703312833 [74] Cicero,《论神性》(De Natura Deorum,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Rackham,London:William Heinemann Ltd,1951,2.60),页152—154、页269—271。
1703312834
1703312835 [75] Herlihy,《中世纪社会对环境的态度》,前揭,页102。在《创世记》(Genesis)中,我们被告知,上帝委托亚当“占满地球并征服它:统治海洋中的鱼类,空中的飞禽以及所有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圣经》(The Holy Bible,Containing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Authorised King James Version,London:Collins Cleartype Press,1952,Genesis I.26.28.,页7。)阿西西的圣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i)是这种基督教必胜主义的一个明显例外。无论如何,格拉肯(Glacken)质疑早期基督教尤其是《创世记》中传达的情感的影响。他认为应将开发利用自然的态度看成是人通过日益增长的技术进步相对于自然获得的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结果。对Glacken,《罗德岸边的足迹》,前揭,页494。
1703312836
1703312837 [76] “Distinction of Value and its Source in Existence”,前揭,Collection of Essays,No.7,页73。
1703312838
1703312839 [77] 《论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事物》(“Of Things that Are or May Be”) (Part 1),Collection of Essays,No.27,页223。“我们必须承认,自然的意图是使这个星球受制于人类。”“A Little Boy”,Collection of Essays,Appendix 1,页292。
1703312840
1703312841 [78] 《价值的特性及其在存有中的来源》(“Distinction of Value and Its Source in Existence”),Collection of Essays,No.7,页84—85。
1703312842
1703312843 [79] Simmons,《地球表面的变化》,前揭,页7。在弗格森和孟德斯鸠之前,哈勒(Matthew Hale)对此论题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其他物种的存在的一种平衡力量。他成为一位主宰者,抑制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传播,鼓励种植植物和驯养动物的扩散”。Glacken,《罗德岸边的足迹》,前揭,页494。
1703312844
1703312845 [80] 惠特尼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尚古主义和进步观念》,前揭,页151。
1703312846
1703312847 [81]P.I.,页175。“创造本身就是不断地弥补缺陷。” “Of Things That Are or May Be”,前揭,Collection of Essays,No.27 (2),页240。
1703312848
1703312849
1703312850
1703312851
1703312852 激情社会:亚当·弗格森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思想 [:1703309711]
1703312853 激情社会:亚当·弗格森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思想 第十章 腐败和现代性问题
1703312854
1703312855 [161]因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兴衰沉浮和复杂性这一倾向,弗格森的著作特别强调文雅时代的缺陷。这种倾向暗示他反对进步。但实际上,他的态度比这更微妙和纠结。
1703312856
1703312857 同许多18世纪的思想家一样,弗格森也非常关注文明衰落与此相随的政治腐败的主题。但是弗格森方法在两个重要方面与那个时期的许多其他思想家有区别。首先,他是在线性的而不是循环的或者轮回的历史编纂背景下表达其关注,因而他对进步的态度总体上说是积极的。其次,并非以宗教的或者严格尚古主义的腔调进行道德教化,他对于现代生活的病症的诊断是非常深刻、复杂和有先见之明的,特别是他对专业化的影响以及社会亲密性,友情,社会与道德资本的削弱的原因的研究。政治的退场(political demobilisation)和社会的崩溃成为摆在弗格森面前的核心问题。他的关注预示了“过度理性化、非人化、原子化、异化和官僚化”等引发19世纪和20世纪思想家们注意的问题,[1]他与涂尔干、滕尼斯和马克思的关系也常被注意到。[2]弗格森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作为一位道德学家,而且作为一位致力于理解社会变革之动力学和影响的早期社会科学家。
[ 上一页 ]  [ :1.7033128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