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16304
[18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第1页。
1703316305
1703316306
[190]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58页。
1703316307
1703316308
[19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十四,第67~69页。
1703316309
1703316310
[192]参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十四,第79~85页。
1703316311
1703316312
[193]参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十七,第53页;第22~23页;第21页;第38~39页。
1703316313
1703316314
[194]否则,梁启超说不出如此动情的话:“吾党之醉共和、梦共和、歌舞共和、尸祝共和,岂有他哉,为幸福耳,为自由耳。而孰意稽之历史,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征诸理论,乃将不得自由而得专制。然则吾于共和何求哉,何乐哉?吾乃自解曰:牺牲现在以利方来,社会进化之大经也。……呜呼,共和共和,吾爱汝也,然不如其爱祖国!吾爱汝也,然不如爱自由!吾祖国吾自由其终不能由他途以回复也,则天也;吾祖国吾自由而断送于汝之手也,则人也。呜呼,共和共和,吾不忍再污点汝之美名,使后之论政体者,复添一左证焉以诅咒汝。吾与汝长别矣!”(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十四,第86~87页)
1703316315
1703316316
[195]《严复集》,第1册,第1页。
1703316317
1703316318
[196]“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集》,第1册,第1页)
1703316319
1703316320
[197]严复:《原强》,第16页。
1703316321
1703316322
[198]严复:《原强》,第16页。
1703316323
1703316324
[199]参见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1995年,第51页。
1703316325
1703316326
[200]严复:《原强》,第17页。
1703316327
1703316328
[201]参见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第51页,注②。
1703316329
1703316330
[202]《斯宾塞选集》第536页,转引自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第54页,注①。
1703316331
1703316332
[203]“自由意味着无约束地发挥人的全部才能,意味着创造一个解放和促进人的建设性能力,以便使人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但中国圣人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限制和禁锢个人的潜在能力,而近代西方则创造和培育了解放这些能力的制度和思想。调动这些能力的能力在于近代文明意义上的利己。……严复从斯宾塞那里得到的牢固信念是:使西方社会有机体最终达到富强的能力是蕴藏于个人中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说是通过驾御文明的利己来加强的,自由、平等、民主创造了使文明的利己得以实现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的体、智、德的潜在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展现。”(《斯宾塞选集》,第536页,转引自《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第55页)
1703316333
1703316334
[204]《严复集》,第1册,第14页。
1703316335
1703316336
[205]《严复集》,第1册,第14页。
1703316337
1703316338
[206]《严复集》,第1册,第46~47页。
1703316339
1703316340
[207]“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一理之明,一法之立,必验之物物事事而皆然,而后定之为不易。其所验也贵多,故博大;其收效也必恒,故悠久;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源,故高明。”(《严复集》,第1册,第45页)反观中学:“且中士之学,必求古训。古人之非,既不能明,即古人之是,亦不知其所以是。记诵词章既已误,训诂注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致今日之经义八股,则适足以破坏人材,复何民智之开之与有耶?”(《严复集》第1册,第29页)
1703316341
1703316342
[208]“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之是矣。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严复集》第1册,第40页)
1703316343
1703316344
[209]“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自由既异,于是群异丛然以生,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冶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严复集》第1册,第3页)
1703316345
1703316346
[210]《严复集》,第5册,第1284页。
1703316347
1703316348
[211]《严复集》,第5册,第1284页。
1703316349
1703316350
[212]参见《严复集》,第4册,第983页。
1703316351
1703316352
[213]参见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第56页。
1703316353
[
上一页 ]
[ :1.7033163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