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19621
1703319622
“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战略。”
1703319623
1703319624
“美国正抓紧组建反华俱乐部。”
1703319625
1703319626
为了对中国实行殖民主义,“每一分每一秒,西方人都在设计着他们的阴谋。”
1703319627
1703319628
“整个美国对中国所形成的知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1703319629
1703319630
《说不》一书这样评论美国的外交:“捕风捉影、独自尊大、虚伪无常、不负责任,是美国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的几种基本特征。”
1703319631
1703319632
该书还说:“当你真诚地向友人推荐美国品味时,殊不知你已成了中央情报局的代理人。”
1703319633
1703319634
那么,将怎样评价江泽民总书记在1998年春热心地向干部群众推荐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呢?
1703319635
1703319636
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附带产物,《说不》一书指出:“日本人已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加入了遏制中国的大合唱。”
1703319637
1703319638
该书甚至认为:“东南亚国家必定会紧紧依附于美国,从而形成一个不自觉的对中国的包围圈。”
1703319639
1703319640
根据这样的分析,中国岂不是又要如过去一样,走上孤立、半孤立的封闭的老路了吗?
1703319641
1703319642
这决不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应有的外交选择。
1703319643
1703319644
无庸讳言,由于国家利益等种种原因,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与冲突。
1703319645
1703319646
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新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和美国记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罗斯·芒罗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的结尾章节,都以幻想小说的方式,形象地描写了美国和中国在下一世纪初叶发生的军事对抗与军事冲突。
1703319647
1703319648
但这毕竟是幻想。
1703319649
1703319650
现实是什么呢?
1703319651
1703319652
一是美国的确有些人和媒体对中国态度恶劣,主张遏制中国。这里有国家利益因素,有争夺国际或地区影响力及领导地位的因素,有经济和贸易因素,有意识、形态因素,有美国国内党派斗争因素,有宗教因素,也还有缺乏了解或产生误解的因素等等。
1703319653
1703319654
美国这些人以及媒体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千差万别,所出的主意也各种各样。有的建议拒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的主张“帮助中国人民颠覆中国政府”,有的要求美国拉拢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孤立中国,有的叫喊支持台湾进入各种国际组织,有人提出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还有人要求制定军事计划尽快以军事手段击败中国等等。这些极端人士,算是美国的义和团。对此,我们当然要采用各种办法展开工作,增进了解减少误解,进行批评与斗争等等。
1703319655
1703319656
但是,这些并没有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也未成为美国政府的指导思想。这就要说到下面一点。
1703319657
1703319658
二是美国官方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是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1703319659
1703319660
1989年和1995年,中美关系因春夏之交政治风波和李登辉访美,曾经陷入低谷,甚至一度达到危险的境地。但是,尽管在这样严峻的时候,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还是愿意作出努力,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1703319661
1703319662
“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邓小平1989年12月10日会见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时讲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名言,成为中美领导人处理中美关系的共识。
1703319663
1703319664
1989年下半年是中美关系最紧张的时刻,布什总统就两次派特使来华商讨中美关系怎样才能不致因春夏之交政治风波而中断。布什总统因为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的交往及友谊,而被美国一些人称为“亲华”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就曾经批评布什这一点。
1703319665
1703319666
邓小平在这次会见布什总统特使的重要谈话中还说:“中美不能打架,我说的不是打仗,而是笔头上和口头上打架,不要提倡这些。美国的制度中国不能搬,美国制度究竟好不好,美国人自己说,我们不干预。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只照顾一方是不行的。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办法。恢复中美关系要双方努力,不要拖久了,拖久了对双方都不利。”
1703319667
1703319668
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后,在对华政策方面从现实出发,一改他在竞选时使用的强硬语言。
1703319669
1703319670
正如华盛顿亚太政策中心主任道格拉斯·帕尔所说:“克林顿政府在不同的时期将其对华政策称为‘接触’、‘建设性接触’、‘全面接触’。”
[
上一页 ]
[ :1.7033196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