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82923e+09
1703382923
1703382924 与出身农家的毛泽东不同,马克思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姨妈和姨夫创办了著名的飞利浦公司,他23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男爵小姐——特里尔政府枢密官的女儿为妻。那时,他的朋友都是达官贵人,在他眼前,灿烂的个人前程如平坦的大路一般展开,沿着这条平坦的大路,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博士本来应该成为“马克思爵士”、“马克思部长”、“马克思行长”,最不济也会成为“马克思教授”。
1703382925
1703382926 但是,令人震惊和不解的转变就发生在马克思25岁的时候,从那时起,马克思仿佛是突然之间就抛弃了他应得的荣华富贵,从此开始了40年的流离失所、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革命和斗争。等待他的命运是一贫如洗、儿女夭殇,昔日家产万贯的富家子沦为求乞者,而他的妻子——曾经风华绝代的贵族小姐,为了一口面包不得不反复典当祖母的婚戒,这个伟人生活中最大的奢求,竟然是在工作的间隙能够小憩一下。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就是这样在办公桌前睡着了——但却是永远地睡着了。
1703382927
1703382928 理性和经验完全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不能解释马克思仿佛是自讨苦吃的选择,唯一能够解释这一切的,是他在17岁时一篇作文里所说的咒语般的话,他说: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为大家而献身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也许是马克思在23岁时写下的博士论文中令人震惊的发现:知识不是来自经验,也不是来自理性,因为知识,就来自凝视他人的目光,倾听他人的呼吁,并立志为他人做些什么。
1703382929
1703382930 马克思的命运之所以从个人角度是不可解的,就是因为马克思的一生,代表着、象征着人类神秘而震撼的命运,而马克思最为特殊和值得我们记住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相一致。
1703382931
1703382932 什么是人类的命运呢?
1703382933
1703382934 康德在谈论人这个物种所独有的禀赋时说:
1703382935
1703382936 人类仿佛是在盖一座大房子,经过世世代代的劳作,只有最后一代人,才能够住进去享受幸福。虽然他们一系列悠久的祖先都曾经(确实是无意地)为它辛勤劳动过,但他们的祖先们却没有可能分享到自己所早已经准备过了的这份幸福。尽管这一点是如此之神秘,然而它同时又是如此之必然,只要我们一旦肯承认:有一类物种是具有理性的,并且作为有理性的生命类别,他们统统都是要死亡的,然而,这个物种却永远不死亡,并且终将达到他们禀赋的充分发展。
1703382937
1703382938 正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众所周知,马克思把这种人类的秉性,称为“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逐,人的上述“类本质”却正在丧失,于是,从25岁起——也就是从写作著名的《巴黎手稿》那时起,马克思就决绝地要去抓住这种正在消失的“人的类本质”,正是这种力量,决定了马克思人生中那致命的觉悟与转变。
1703382939
1703382940 与人类共命运——正是马克思的这一宏愿,深深打动和震撼了毛泽东和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而用青年时代毛泽东的话来说,这就是“为天下受苦人贡献自己的一切”。
1703382941
1703382942 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在马克思博士30岁的时候,而在此之前,黑格尔已经宣告了“历史的终结”——这意味着全部的人类历史已经得到了正确的认识与根本性的解释,一切人类斗争终将以基督教文明的胜利而告终,上帝的意志以“世界精神”的面目得到呈现,从此之后将不再有基督教文明的真正挑战者,真正的人类斗争因而被终结了。
1703382943
1703382944 马克思是作为黑格尔的批判者站立起来的。出身于上流社会的马克思发现了一个既没有被黑格尔,也没有被西方思想所认识的“幽灵般”的存在——这就是陷入无声的无产阶级。西方思想处心积虑地掩盖这个阶级的存在,而马克思却为这种存在、这个巨大的“幽灵”感到震惊。由于这种发现,马克思预言:宗教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将被经济利益的争夺——阶级斗争所替代,人类的斗争远没有结束,经济利益的冲突将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703382945
1703382946 马克思以无产者这个“幽灵”代替了上帝的意志和“世界精神”。
1703382947
1703382948 而这种飞跃根源于马克思对欧洲社会史特别是经济史的研究。马克思发现:竞争着的市民社会构成了现代制度的基础,这种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两个结果——国家间的经济战争和全社会的阶级斗争。马克思认识到投资战争乃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初手段,而以殖民战争掠夺资源、争夺世界市场,则是工业革命、西方“大国崛起”的真正动力。
1703382949
1703382950 马克思认为,现代战争的根源就是资本家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他还指出:在工业国家,这种战争的日常化形式,就表现为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斗争。而这种斗争的实质,却被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商业战争、文明冲突所掩盖了。
1703382951
1703382952 当世界已经被生产——销售——消费组织为一体的时候,创造了现代财富的劳动者却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自相残杀,这是现代人类苦难和悲剧的根源。
1703382953
1703382954 1848年,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本。
1703382955
1703382956 这份慷慨激昂的宣言首次申明了全世界劳动者拥有共同利益,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好战的政府和资本家阶级,马克思号召工人阶级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而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斗争,而不是去做资本家和政客的炮灰。
1703382957
1703382958 1864年,马克思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与在镇压法国革命和反拿破仑运动中形成的“神圣同盟”对抗,从而使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一场波澜壮阔的国际运动。国际工人阶级运动迅速壮大,影响力迅速超出了欧洲,仅在北美便获得了10万工人的支持。
1703382959
1703382960 1871年,在巴黎公社起义的硝烟尚未散尽的时候,欧仁·鲍狄埃创作了雄壮的《国际歌》,更加通俗而有感召力地提出各国劳动者团结起来,推翻旧世界。歌曲号召工人阶级向暴君和资本家开火,以工人阶级联合制止资本家的战争,实现人类和平。
1703382961
1703382962 这一回则轮到全世界的资本家和政客大为震惊了,他们意识到:马克思的学说必将彻底摧毁建立在“战争平衡论”——即霍布斯所谓的“力量均势”基础上的欧洲旧秩序,因为各国的士兵都是从工人阶级那里招募来的,而马克思这个“幽灵”比一切欧洲革命思想加起来还要具有革命性,此前的欧洲进步思想只不过是把既有的制度划分为“先进的”和“落后的”、“王权的”和“立宪的”、“文明的”和“愚昧的”,而马克思的思想则把人类历史的进程描述为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斗争。
1703382963
1703382964 1872年,第一国际在海牙召开代表大会。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工人们意识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毕竟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而要使工人阶级团结起来,那就必须和工人内部的宗派主义、冒险主义、狭隘民族主义作斗争;必须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领导;必须建立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党——而从那时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由思想家和革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
1703382965
1703382966 只有劳动者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人类的自相残杀——马克思的思想最终在“一战”中得以实现。1917年11月,俄国工人阶级夺取政权,随之退出世界大战。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呼应德国工人起义,德国也爆发了革命,德皇宣布退位,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因此结束。
1703382967
1703382968 正是“一战”的终止证明了:只有马克思的学说才能制止人类陷入自相残杀,而且,社会主义革命是在马克思的家乡德国与列宁的故乡俄国同时爆发的,如果不是德国爆发革命,仅凭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战”也不会被终止。因此,1919年成立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的总部设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而它的工作语言却是德语。
1703382969
1703382970 而此时的中国正在为摆脱“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苦苦挣扎。举凡日本的明治维新、普鲁士的军事制度以及美国的宪政,先后成为中国的模仿对象,但是,“上穷碧落下黄泉”,这些改革的努力全都失败了。
1703382971
1703382972 那时的毛泽东像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一样,对于下层社会、劳动阶级这个巨大的“幽灵”缺乏认识和了解。毛泽东虽然对世界的苦难充满不平,但是,他却还不懂得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去分析这种不平产生的根源。
[ 上一页 ]  [ :1.7033829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