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4373
1703384374
王阳明当年认为,这样的政治、这样的治理,也就是“三代之治”的理想。
1703384375
1703384376
三代尤远,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其实就是毛泽东书里写到的那些鲜活的主张、那些古老而年青的语句,以及共产党当年在井冈山、陕甘宁、太行山的实践。它表明:宋明新儒学的最大贡献,便是使读书人深入基层,从基层出发重新组织社会。而继承了儒家思想这一精华的就是毛泽东。
1703384377
1703384378
什么叫作“与父老约法三章”呢?怎样才能以做学问的方法从事政治工作呢?那就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问计于民,就是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方法,也就是调查研究。
1703384379
1703384380
调查研究,便是“致良知”的基本方法。
1703384381
1703384382
1930年,古田会议刚刚结束之后,毛泽东在闽西苏区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详细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办法,说明了怎样以做学问的方式搞治理,共分7条:
1703384383
1703384384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1703384385
1703384386
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出结论。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
1703384387
1703384388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1703384389
1703384390
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如调查商业时,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
1703384391
1703384392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1703384393
1703384394
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那种善于指挥的,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1703384395
1703384396
(4)要定调查纲目
1703384397
1703384398
纲目要事先准备,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会众口说。不明了的,有疑义的,提起辩论。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杂货”,“药材”都是细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
1703384399
1703384400
(5)要亲身出马
1703384401
1703384402
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1703384403
1703384404
(6)要深入
1703384405
1703384406
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1703384407
1703384408
(7)要自己做记录
1703384409
1703384410
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1703384411
1703384412
“开调查会”这就是“与父老约法三章”的办法,这也就是以做学问的方法从事政治工作。
1703384413
1703384414
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感慨万千地谈到了这篇文章,他说,平日袖手看文件,那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要解决问题,就“一定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而文件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教条,“教条主义这个东西,只有原理原则,没有具体政策,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而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
1703384415
1703384416
毛泽东当时还说:“第一次使我晓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谁呢?就是湖南衡山县的一个狱吏。我跟他谈了一两天,他谈我记。我首先讲明来意,就是要调查这个班房里头情况怎么样,他就讲了各种复杂情形。可惜这个调查材料没有了。上井冈山后的两次典型调查材料也损失了。损失了别的不伤心,损失了这些材料我比较伤心。”
1703384417
1703384418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的主流是“寻求富强”,在毛泽东之前,湖南产生的最伟大的“富强论”者是邵阳人魏源。而毛泽东却反对离开“王道”谈“富强”,受王阳明的影响,毛泽东认为王道在人民心中。
1703384419
1703384420
魏源与毛泽东,都是伟大的战略家和思想家。不同的只是,毛泽东是革命家,他领导了世界上最波澜壮阔的革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魏源是改革家,他力图推动世界上最古老的王朝实行改革,但那场改革却失败了。
1703384421
1703384422
魏源的一生是个悲剧,当他的名声和著作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时候,而在故乡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却寥寥无几。
[
上一页 ]
[ :1.7033843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