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5580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703385581
1703385582
正像当年凝视着井冈山一样,此时的毛泽东凝视着苍茫的南岳,他知道,红军将去往完全陌生的地方,除了再次到人民群众那里去发现良知之外,只能依靠红军自身坚定的政治信念与求生意志。除此之外,红军已经一无所有了。
1703385583
1703385584
诗人后来自注云:“踏遍青山人未老: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1703385585
1703385586
一个多月后,心情焦虑的毛泽东发了疟疾,一度病势危重,连续几日不省人事。
1703385587
1703385588
毛泽东差一点病死,但他却又一次奇迹般地复活了。
1703385589
1703385590
在长征开始前,由于离开了军队,毛泽东做的与军事有关的工作,就是在群众基础最好的闽西地方“扩红”。在苏维埃临时政府毛主席的动员下,有4万闽西子弟在长征开始前参加了红军。但他们却并没有全部参加长征,有两万人留了下来,当红军撤离苏区时,他们负责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最残酷的阻击战就发生在龙岩地区的连城县,这就是著名的“松毛岭战役”。在这里,两万红军固守了整整十天十夜,牢牢地守卫着苏区的东大门。今天,松毛岭上,当年鏖战的工事犹在,山中掩埋了无数红军的白骨。
1703385591
1703385592
1934年12月,一支两千人的闽西游击队在武平大山中被敌人包围,激战两日之后,游击队全军覆没。
1703385593
1703385594
80年后的2014年,福建省武平县大余乡一位农民,用进城打工的钱翻造了新屋。但是,自从他搬进两层楼的新居之后,就一天也没有睡过好觉。
1703385595
1703385596
因为每到夜里,他都会梦见一队队的红军,在屋前列队,向遥远的地方敬礼。
1703385597
1703385598
当地政府得知了消息,在屋后开掘,掘出了白骨累累。
1703385599
1703385600
这位农民,把他的新屋造在了红军游击队最后战斗的战场上。
1703385601
1703385602
据说当天大雨倾盆,发掘烈士遗骨的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
1703385603
1703385604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703385605
1703385606
这是当年留守苏区的陈毅写下的诗。
1703385607
1703385608
经过了难以想象的苦斗,幸存的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改编为新四军。皖南事变后,曾经在闽西工作并担任过福建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受命重建新四军并任政委,而在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则壮大为华东野战军,即著名的陈毅、粟裕大军。
1703385609
170338561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主力就这样离开了苏区。当时的情景,据说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千军万马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1703385611
1703385612
歌词中更为悲凉、也更为令人肝肠寸断的是它开头:“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号,树树梧桐叶落光……”
1703385613
1703385614
30年后的1964年,当有人提议把这首《十送红军》编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恩来却伤心地说:不好吧,当年红军离开苏区,哪有这么有秩序的送行啊,那是撤退和突围啊!
1703385615
1703385616
实际上,长征是在秘密和极端仓促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先没有进行政治动员,别说苏区百姓,就是广大官兵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1703385617
1703385618
教条主义破灭了,在教条破灭的地方,教条主义者们终于不得不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残酷局面,一种苏联红军从来没有经历过、想象过的局面。毛泽东后来这样一语中的地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1703385619
1703385620
而长征的伟大,首先在于它使中国共产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被逼迫着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
1703385621
1703385622
然而,在最后一刻,博古还在等待共产国际的指示,还在期盼苏联寄来苏区转移的经费,他依然对红军撤离苏区的突围地点犹豫不决。刚刚从疟疾中恢复过来的毛泽东在紧急时刻献出了打漳州时获得的金条和银元——他指示毛泽民立即把这些金条和银元分散到各个部队保管,从而解决了转移的经费问题。
1703385623
1703385624
同时,毛泽东还协助当时的军事“三人团”(这是一个为了转移而专门成立的最高军事机制,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组成)做出了红军主力从于都河撤退的决定,而博古只是在最后一刻才勉强同意毛泽东跟随红军长征——事实证明,这是他所做的所有决定中唯一正确的一个。
1703385625
1703385626
大病初愈的毛泽东,就这样拖着虚弱的身子踏上了长征路。而当毛泽东赶去通知贺子珍也被批准随中央纵队行动时,长征的队伍已经出发了。
1703385627
1703385628
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长征被描述为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但实际上,长征是在根据地和红军斗争严重失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而当时的中央做出决定时的仓促和草率便导致了长征伊始更大的失败。
1703385629
[
上一页 ]
[ :1.703385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