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5630
长征目的地的选择是错误的。在当时的军事“三人团”看来,红军的目的地可能有两个,一个是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做一次大的战略迂回,最终再回到江西根据地;而另一个则是到湘鄂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1703385631
1703385632
实际上,再回到中央苏区是不可能的,而去湘鄂西,则与蒋介石对红军动向的判断完全一致。于是,蒋介石在沿途精心布防,为红军设置了4道封锁线。而在毛泽东看来,走那条路,等于跳蒋介石挖好的陷阱,这一教条主义路线无疑就是让红军去送死,这是葬送革命。
1703385633
1703385634
博古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苏区的丧失,归于敌人的强大和蒋介石所采取的层层推进的堡垒战术。
1703385635
1703385636
而在广昌保卫战开始之前,林彪就曾上书批评博古错误的军事路线。林彪指出,敌人的堡垒之间有巨大的空隙,红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空隙跳到敌人背后的外线去作战,只要运用毛泽东的运动战,第五次“围剿”完全是可以被打破的。
1703385637
1703385638
林彪认为,敌人的强大和蒋介石的堡垒战术根本不是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1703385639
1703385640
而毛泽东则进一步认为,战术上的错误是因为战略上的盲目,而战略的失误则是由于博古对政治局势的判断是错误的。
1703385641
1703385642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发生了驻守在福建的蔡廷锴部19路军的抗日反蒋事件。毛泽东认为,在日本大举侵华的背景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政治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不平衡发展预示着:民族矛盾正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时候,红军完全可以联合抗日反蒋的力量,与蔡廷锴建立统一战线,从而保证苏区的南大门无虞,并借机使根据地向浙江方向发展。如果采用这种正确的战略,不仅可以打破第五次“围剿”,而且根据地还会进一步扩大。
1703385643
1703385644
而战术方面的错误,则更直接地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703385645
1703385646
毛泽东认为,矛盾着的双方始终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强的一方并非每时每刻都强,弱的一方也并非每时每刻都弱,强与弱,不过是一种趋势,善战者在于掌握战争的趋势,故任何战役,首战是关键,首战决定全局大势,首战必须是有把握之战,选择首战,必须以我之强势对敌之弱势。
1703385647
1703385648
但是,第五次反“围剿”之首战,却是被动地选择了最强大的敌人,从而使得首战成为在各种因素皆不利于我军的情形下之浪战,终于铸成了败势。
1703385649
1703385650
毛泽东指出:
1703385651
1703385652
第五次“围剿”,敌以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前进,首先占领了黎川。我却企图恢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去打黎川以北敌之巩固阵地兼是白区之硝石。一战不胜,又打其东南之资溪桥,也是敌之巩固阵地和白区,又不胜。尔后辗转寻战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一年之久,绝无自主活跃之概。最后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
1703385653
1703385654
上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我军作战的经验,证明处在防御地位的红军,欲打破强大的“进剿”军,反攻的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之大。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
1703385655
1703385656
只有第五次反“围剿”时全不知初战关系之大,震惊于黎川一城之失,从挽救的企图出发,北上就敌,于洵口不预期遭遇战胜利(消灭敌一个师)之后,却不把此战看作第一战,不看此战所必然引起的变化,而贸然进攻不可必胜的硝石。开脚一步就丧失了主动权,真是最蠢最坏的打法。
1703385657
1703385658
由于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被敌机丢下的炸弹炸断了肠子,26岁的顾作霖接替了王稼祥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第五次反“围剿”中指挥作战的,其实是博古、李德和顾作霖,而周恩来主要分管后勤保障。
1703385659
1703385660
1934年4月10日,广昌战役爆发,顾作霖与博古一起亲临前线指挥,在战局最危急的时候,顾作霖突然口吐鲜血,倒在了地上。激战了18天之后,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失守。5月28日,顾作霖因抢救无效牺牲。
1703385661
1703385662
在红军长征前,顾作霖被仓促地掩埋在苏区的土地上,而他的坟墓至今也没有找到。
1703385663
1703385664
在首站不胜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张不能与强敌打阵地战,而一旦遭遇阵地战,则必须速战速决,绝不能拖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而衰,三而竭”。但是,广昌保卫战却违背了这一宗旨,它是一场久拖不决的消耗战。顾作霖的牺牲是英勇的、壮烈的,但事实证明,打仗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如果是那样,付出的代价也只能是热血。
1703385665
1703385666
年轻的总书记博古上任伊始,便跃跃欲试地要打一场大仗、硬仗,打一场正规战,以此显示自己的领导魄力和指挥能力,而其结果却是葬送了中央苏区。
1703385667
1703385668
而当时的毛泽东没有权力,不能参加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政治局常委会。毛泽东只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但是,当时的军委只是一个形式,毛泽东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军走向绝境。
1703385669
1703385670
广昌保卫战失利,苏区北大门洞开,大势已去,红军只能选择长征。
1703385671
1703385672
而长征一开始,红军所陷入的,正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敌机轰炸,行动意图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最不利的局面。而在突破了三道封锁线之后,红军终于倒在了第四道封锁线上——这便是湘江战役。
1703385673
1703385674
指挥红军的李德,是一个在巴伐利亚领导城市暴动的德国人。他后来在《中国纪事》中这样回忆说:“当红军刚刚到达广西北部的全州,准备从这里渡过湘江时,通过情报得知,蒋介石的三个师也刚刚到达这里,准备堵截红军。”于是,李德决定,红军应该放弃立即渡江,而从全州南部绕过去,然后再渡过湘江。
1703385675
1703385676
在独自观察了全州的地形之后,毛泽东强烈反对李德的建议,他主张趁敌人兵力不足、立足未稳,一举拿下全州,立即在此渡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他的主张被“三人团”拒绝之后,毛泽东抱着一线希望,要求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集体投票表决红军这次最关键的行动。
1703385677
1703385678
然而,李德回忆说:
1703385679
[
上一页 ]
[ :1.703385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