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5865
1703385866
因此,每一任中共中央领导人都不在张国焘眼里。在“中共三大”上,张国焘因为反对自己的老师陈独秀,就嚷嚷着要退党;而在他眼里,“中共五大”的总书记瞿秋白,不但毫无能力,且独断专横;至于“中共六大”的总书记向忠发,则是个没头脑的粗人。“中共六大”结束后,张国焘留在莫斯科作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不但与王明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打得天翻地覆,而且还认为另一位驻共产国际代表蔡和森是两面派。
1703385867
1703385868
张国焘在莫斯科期间,曾经遭受过米夫派的王明、博古的整肃,对此他记忆犹新、耿耿于怀。因此,1935年于懋功会合在一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两位最为张国焘所蔑视,那就是博古和洛甫,而当博古批评张国焘称朱德“玉阶兄”、毛泽东“润之兄”,而不是称他们“同志”时,张国焘不屑一顾地对博古说:“年轻人,你懂什么?我们革命的时候,还没有你呢!”
1703385869
1703385870
张国焘憎恶王明、博古这些人,与他们有个人恩怨。但在肃反方面,则有过之无不及。张国焘被从苏联派到鄂豫皖苏区后,仅凭一堆假材料,就判定红四方面军政委曾钟生和十一师师长许继圣是国民党改组派特务。张国焘在鄂豫皖主持的肃反,比博古在中央苏区主持的肃反强度更大。
1703385871
1703385872
懋功会师的时候,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的部队实力悬殊,当时的红四方面军有4.5万人,两万多支枪;而红一方面军则只有一万人,平均每支枪里只有5发子弹。比起衣衫褴褛的中央红军,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可谓兵强马壮。
1703385873
1703385874
两军会合后,老实厚道的朱德坦率地向张国焘介绍了红一方面军的情况,他叹息着说:“现在一方面军是不能打仗了,它过去曾是一个巨人,现在全身的肉都掉光了,只剩下了一副骨头。这次真是走到绝路了。”
1703385875
1703385876
在懋功,处于强势的张国焘把个人英雄主义发展到了顶峰。两军会合后,在1935年7月18日于芦花(今黑水县)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国焘提出要立即改组红军的领导层。为了维护红军的团结,一贯忍让的周恩来让出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
1703385877
1703385878
毛泽东坚决不赞成周恩来离开红军。在8月4~6日召开的沙窝会议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由周恩来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但是,心力交瘁的周恩来随后就病倒了,他得了阿米巴肝脓肿,差点没能活着走出草地。
1703385879
1703385880
中央决定成立新的红军总司令部,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随后,张国焘又提出要改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而当这一要求没有被立即满足之后,张国焘便反对红军的北上路线。
1703385881
1703385882
多年之后,当张国焘自己回忆这一幕时,依然没有摆脱那种发号施令的腔调:
1703385883
1703385884
我说我们在西北的活动,可能有三个计划:一是以现在我们所占领的地区为起点,向川北甘南至汉中一带发展,以西康为后方,可以名之为“川甘康计划”;二是移到陕甘北部行动,夺取宁夏为后方,以外蒙古为靠背,这就是毛泽东所提出来的“北进计划”;三是移到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地带,以新疆为后方,可以名为“西进计划”。我提出资料,阐释这三个计划的优点和缺点,我说着的时候,大家都一边听一边在翻阅地图。
1703385885
1703385886
毛泽东反对张国焘的计划,他指出,西康地区气候高寒,物产贫瘠,根本不可能成为依靠的后方;而所谓向河西走廊进攻的计划,即使能够施行,也只能在到达陕甘宁之后才能考虑。因此,唯一可行的计划就是北上建立陕甘宁根据地。
1703385887
1703385888
正像张国焘不反对打到宁夏去“吃大米”的计划一样,毛泽东本来并不完全反对进攻河西走廊的计划,但令张国焘恼火的是有人敢于反对他提出的首选方案——到西康去建立根据地。张国焘原本要打击的对象是博古、洛甫、周恩来这些“共产国际派”,但是当他看到这些人此时都赞成毛泽东的“北进计划”时,张国焘转而集中力量打击毛泽东。
1703385889
1703385890
但恰恰是张国焘的嚣张帮助了毛泽东,正是出于对张国焘的强烈反感乃至恐惧,中央政治局这一次空前团结起来,一致反对张国焘。
1703385891
1703385892
因为周恩来病倒了,政治局常委决定,由毛泽东而不是张国焘代表中央政治局负责党的军事工作。
1703385893
1703385894
毛泽东第一次代表党中央负责军事工作,这件大事就发生在一个叫作毛尔盖的地方,发生在长征路上。
1703385895
1703385896
1929年,毛泽东被从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任上赶下来。
1703385897
1703385898
1932年的宁都会议,毛泽东被从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任上赶下来。
1703385899
1703385900
1935年的遵义会议使毛泽东在红军中复出,但他当时还只是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
1703385901
1703385902
1938年8月4日召开的毛尔盖会议上,毛泽东取代了周恩来成为中央军事工作的负责人。这为毛泽东在一年半后当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铺平了道路。
1703385903
170338590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的这句话,放在长征路上的毛泽东那里,是最恰当也不过的了。
1703385905
1703385906
毛泽东能够不屈不挠地从宁都会议走到毛尔盖沙窝会议,而不是被彻底打倒,如今想来,这也是有必然性的。
1703385907
1703385908
其一,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世界的局势,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规律,从而为党和红军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之所以打不倒,首先是因为他代表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1703385909
1703385910
其二,毛泽东立足于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略决定战术,正确的军事战略是红军以弱胜强、不断打胜仗的根本保障。而毛泽东没有被彻底打倒的第二个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会打仗,就是他能够率领红军打胜仗。
1703385911
1703385912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虽然没有共产国际的支持,但他却最终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同志们的呵护和拥护。在当时的党和军队的高层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稼祥、洛甫、周恩来和朱德,他们在关键时刻支持和拥护毛泽东,甚至放弃自己的地位也在所不惜。是他们成就了毛泽东。
1703385913
1703385914
如果遇到的都是王明、张国焘之流,那么,毛泽东的命运、党的命运和红军的命运,必将是另外一种结局。
[
上一页 ]
[ :1.7033858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