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17387
1703417388
不用说,对吗?
1703417389
1703417390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分散化投资者的一只股票下跌了一半,他的净资产仅下降0.5%。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二种组合中,集中化投资者的财富将损失10%。
1703417391
1703417392
但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哪种做法更简单—
1703417393
1703417394
是找出100只不太可能下跌一半的股票,
1703417395
1703417396
还是找出5只不太可能下跌一半的股票?
1703417397
1703417398
答案同样不言而喻。
1703417399
1703417400
现在我们知道了普通投资者和投资大师之间的一种区别:由于投资大师的投资组合是集中化的,他可以把他的精力高度且高效地集中在甄别正确的投资对象上。
1703417401
1703417402
不过,集中化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投资大师只持有少数几种股票并不是刻意的。集中化源自于投资大师选择投资对象的方式。
1703417403
1703417404
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寻找符合他的标准的高概率事件上。只要他发现了,赔钱的风险就是很小的。他不会因惧怕风险而犹豫不决。
1703417405
1703417406
其次,高概率事件是很难找到的。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下一个?当他看到大把大把的钱就摆在桌面上等他拿的时候,他怎么会坐在一大堆现金上等待可能很久以后才会出现的下一个机会呢?
1703417407
1703417408
巴菲特和索罗斯不买则已,一买必是大手笔。
1703417409
1703417410
华尔街有句谚语:“熊赚钱,牛也赚钱,但猪会被屠宰。”应该把最后一句改成“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的猪会被屠宰”。
1703417411
1703417412
全力出击
1703417413
1703417414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组合显然没有受制于任何简单的头寸规模法则,比如所有投资比例相当。
1703417415
1703417416
从两人的投资组合中也丝毫看不出这样的组合是如何形成的。
1703417417
1703417418
这是因为他们在发现好的投资对象时才会投资。不管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机会,他们都会抓住机会—这就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
1703417419
1703417420
他们所遵循的唯一法则是一条你永远也不可能从你的股票经纪人那里学到的法则:收益期望。一个投资对象的利润期望值越高,它在巴菲特或索罗斯的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就越高。
1703417421
1703417422
投资者能够也应该去衡量或估算收益期望。举一个例子:巴菲特正在观察两家公司,一家的资本收益率是15%,另一家是25%。两家公司的股票市价都是巴菲特能够接受的。他显然更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第二家企业。
1703417423
1703417424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和保险业务每年都会带来滚滚财源的情况下,巴菲特的主要问题变成了寻找足够多的高概率事件。因此,他可能会把这两家公司都买下来。
1703417425
1703417426
但如果像你我这样财力有限的人,我们只会购买第二家公司的股票。我们会完全忽略第一家公司。而且如果我们已经拥有了第一家公司,我们可能会卖掉它,以便将更多的钱投入收益期望高得多的第二家企业。
1703417427
1703417428
可见,投资大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设计集中化组合。
1703417429
1703417430
集中化是他们的投资方式的必然产物。当巴菲特和索罗斯确信他们能够赚钱时,他们所受的唯一限制就是他们能够买多少。
1703417431
1703417432
他们毫不在乎他们的投资组合“看起来”怎么样。他们只想赚钱。
1703417433
1703417434
有意义的投资
1703417435
1703417436
在某天的午餐中,我的同僚们(大多是亚洲的股票经纪人)开始回忆当亚洲市场于1997年崩溃时他们所发的一笔横财。他们谈到了他们以当前价格的1/4或1/10买到的蓝筹股。
[
上一页 ]
[ :1.7034173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