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25823
1703425824
它不是唯一未被采纳的主意。整个暑期,与韩国发展银行(Korean Development Bank,KDB)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股权投资谈判,在几经波折后还是破裂了,而且恰好在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托管的时点上。与美国银行的非正式接触延续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无疾而终,因为政府不愿意掏一分钱。在游戏后期,美国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肯·刘易斯(Ken Lewis)告诉保尔森他愿意买下雷曼,只要政府愿意接手大部分的风险和一个4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池。回头来看,这是一笔很小的开支,但是保尔森拒绝了。就在雷曼破产的当天,美国银行转而收购了美林。
1703425825
1703425826
雷曼与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这一英国投行巨擘的恋情可谓分分合合,而且几乎要成功了。这要回溯到2008年4月,财政部的鲍勃·斯蒂尔,前高盛银行家,打电话给他伦敦的朋友鲍勃·戴蒙德(Bob Diamond),时任巴克莱总裁。斯蒂尔的直率令戴蒙德震惊,他问道:“你对出价购买雷曼有兴趣吗?如果有的话,你需要我们做什么?”美国政府重操投行旧业。惊诧的戴蒙德答应考虑一下——他的确这样做了。以低廉的价格收购雷曼可以使巴克莱得到英国公司垂涎已久的东西:华尔街圆桌上的一个大大的席位。但是,这个念头在几个月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1703425827
1703425828
到了9月初,雷曼的处境进一步恶化,看起来它似乎走到了峭壁的边缘。大约就在那时,巴克莱的管理者认为是时候重拾雷曼计划了,倘若能够以极其便宜的价格买到这家纽约投行——正如它看起来的那样。说得委婉一些,财政部和美联储批准了这笔交易。除了这是一家英国公司之外(不过这不是他们担心的问题),巴克莱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顺利渡过难关的金融巨头之一。正如摩根大通有着足以挽救贝尔斯登的资产负债表,巴克莱也有着能够挽救雷曼兄弟的资产负债表——如果价格足够低的话。而且,斯蒂尔已经强烈暗示美国政府不仅会促成这笔交易,甚至还会掷进去一笔现金。9月12日至14日,在那个疯狂的周末,巴克莱向纽约派出了一支由戴蒙德带队的小组,匆忙地完成了尽职调查。
1703425829
1703425830
3~9月期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归咎于贝尔斯登的负面宣传,另一部分归咎于对房利美和房地美无限制的承诺,如今保尔森划定了底线:公众的钱不会投给任何与雷曼有关的交易,与4月份斯蒂尔对戴蒙德的建议大相径庭。事实上,保尔森随后以担心产生道德风险为由来解释让雷曼破产的重大决定。
1703425831
1703425832
在与伯南克和盖特纳的电话会议中,保尔森明确表示他不赞成花费公众的钱(包括美联储的)来挽救雷曼。“我已经被称为‘紧急援助’先生,”他说道,“我不能再这么做了。”为了坚定自己的立场,我猜想,9月11日,星期二,保尔森的助手将他“不花费纳税人金钱”的誓言泄露给了出版社。到了星期五,这一消息已经充斥着媒体——一个既成事实。这激怒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盖特纳。据《华尔街日报》大卫·韦塞尔的报道,盖特纳认为“在金融危机期间,公开划清‘底线’是愚蠢的”,他对保尔森说:“你将不得不花的公众资金金额正在上升,比你原本要花的更多!你的声明简直太过分了!”经过测算,为促成巴克莱达成交易,美国政府需要投入的公众资金将介于120亿~600亿美元之间。和美联储与财政部后来的承诺相比,这当中的任何金额都是小数目。
1703425833
1703425834
仅仅动用私人资金来完成交易的决定使得雷曼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尽管如此,那个周末,盖特纳和保尔森为了促成这笔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类似的交易,所做的最后努力几乎就要成功了。在这笔交易中,巴克莱所要填补的窟窿需要华尔街的公司们组成财团才能合力填补。然而,应了那句老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03425835
1703425836
最终,问题延伸到了雷曼那张充满疑点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美国人尚不知情的是,按照英国的法律规定,必须由股东们投票表决同意,这笔交易才能被批准,而这将耗费很长一段时间——远超出雷曼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所能勉强维持的时间。与此同时,必须有人对雷曼的债务进行担保。这大概还得是巴克莱,因为美联储不会这么做,而且为时尚早。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以及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正横跨大西洋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达林对保尔森说,英国政府不愿“进口糟粕”。无论如何,当雷曼倒下后,他们的确这么做了,而且是大规模的。
1703425837
1703425838
要免除股东投票要求需要给予特殊豁免,而英国金融服务局不愿意这样做。达林也没有推动他们去这样做。因此,9月14日,星期日,巴克莱的这笔交易和美国银行以及韩国开发银行的交易一样,无疾而终。讽刺的是,扼杀了对雷曼的“私人部门解决方案”的竟是英国政府。当晚,雷曼申请了破产保护。
1703425839
1703425840
谁丢掉了雷曼
1703425841
1703425842
你可以说是英国政府。但是那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那个灾难性的星期天到来之前,情势已然十分危急。
1703425843
1703425844
保尔森,这位共和党成员和曾经执掌高盛的商海巨擘,或许过度估计了贝尔斯登余波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不过,他也有他的道理。公众资金已经被调用来挽救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如果对雷曼亦是如此,那就再次暗示了美国政府将会对任何大型金融机构伸出援手。道德风险将会扩散,保尔森将实实在在地成为“紧急援助”先生。不过,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了“紧急援助”先生。
1703425845
1703425846
然而,这些曾经正当的想法只代表了道德风险的一个侧面。简言之,这个权衡大概是这样的。一方面,挽救雷曼会加剧已有的道德风险问题。另一方面,贝尔斯登已经被挽救了,尽管产生了道德风险,但是避免了殃及各种各样的无辜旁观者——或许多达3.1亿美国人。如果这在3月份是一个制胜之举, 那么在9月份雷曼走上砧板时,这又何尝不是制胜之举?这正是盖特纳焦虑的缘由。在他看来,如果能为雷曼找到一个买家,就像他们为贝尔斯登所做的那样,那么再耗费一笔公众资金也是值得的。
1703425847
1703425848
但是让雷曼破产的道德风险辩论,并不是保尔森或者伯南克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首先阐明一个信念,即贝尔斯登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市场有充分的时间为雷曼或将破产做好准备——无论从资金上还是心理上。他们指出,交易对手风险也已考虑在内。对冲手段,更不用说卖空操作,都已经就绪。破产一旦发生,市场理应做好了准备。下文是雷曼破产9天后,伯南克向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所作的陈述:
1703425849
1703425850
……雷曼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广为人知,投资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该公司破产的可能性极大。作为证明,例如,为雷曼债务提供保险的信用违约互换工具成本高企。因此,我们判断投资者和交易对手有时间去采取预防措施。
1703425851
1703425852
诚然,这是一种乐观的论调,但保尔森和伯南克并不孤独。一些杰出的市场“专家”,包括高盛的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在雷曼破产后的几个小时内,他们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1703425853
1703425854
第三种合理的解释是,尽管雷曼兄弟有着更大的规模和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但实际上它却并不像贝尔斯登那样与其他公司互相牵连。例如,它不是上百支对冲基金的主要经纪人。按照这一推理,贝尔斯登之所以被挽救不是因为它“大而不倒”,而是因为它“牵连太多而不能倒”,尤其是在回购市场上。因此,人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救助贝尔斯登而舍弃雷曼的决定。
1703425855
1703425856
或许是吧。但是这种解释总是让人起疑,而且美联储并未强调这点。毕竟,雷曼的规模是贝尔斯登的两倍,而且它那难以计数的衍生品和回购合同,使它与遍布全球的众多交易对手相关联。没有雷曼各项业务详细的内部信息,外部人士很难确切判断这一网络的疏密程度。的确,没有人质疑当局对此的了解程度。然而,当雷曼破产之后,结果立即呈现在眼前:雷曼兄弟也属于“牵连太多而不能倒”。
1703425857
1703425858
第四点,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直到今天财政部和美联储仍采取的姿态:他们没有法定权力去挽救雷曼。记住,至关重要的决定是在9月12日至14日作出的,即国会批准7 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TARP)之前的几个礼拜,如果没有雷曼的破产在先,这笔经费或许永远不会获批。财政部没有足够的资金挽救雷曼。然而,一旦危机真正变得可怕,财政部将很快找到这笔资金,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
1703425859
1703425860
当然,美联储并没有请求国会拨款。因为在第13条第3款中提到可以借款给任何人——只要贷款抵押物的安全性“获得满意”……谁的满意?就是美联储自己!3月14日,美联储评估了贝尔斯登的风险抵押资产——那些杰米·戴蒙不要的资产,它们通过了这个宽松的评估。然而,9月14日,雷曼兄弟更为糟糕的抵押贷款和不动产资产却未能通过评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境遇?随后,伯南克对此做了如下解释:
1703425861
1703425862
为了避免贝尔斯登破产,我们通过动用美联储贷款,并且以贝尔斯登的资产和摩根大通的部分担保作为支持,促成了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在美国国际集团的案例中,我们断定美国国际集团的资产足以为美联储的紧急信贷作担保。然而,这两种方法在雷曼兄弟的案例中都行不通。没有现成的收购者,并且可提供的抵押物都不足以满足美联储信贷的担保要求。
1703425863
1703425864
简言之,以雷曼的资产为担保的贷款没能“安全到满足”美联储的抵押贷款要求,因为雷曼不仅缺乏流动性,而且资不抵债。
1703425865
1703425866
基于这一理由,保尔森、伯南克、盖特纳在仅存的私人买家(巴克莱)退出之前就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如果没有找到私人部门解决方案,他们将任由雷曼兄弟破产并承担其后果,因为使用美联储的贷款来拯救雷曼是违法的。这个关键的决定将会被反复评论许多年。保尔森、盖特纳、伯南克以及美联储的法律人员判定,以那些几乎无法被真正地评价为“良好”的抵押物作担保来贷款给雷曼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规定。他们认定自己别无选择。
1703425867
1703425868
任由雷曼倒闭的后果之严重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金融系统开始崩塌。为什么呢?我们将在第6章站在一个更好的立足点去回答这个问题,第6章审视了在雷曼倒闭后随之而来的一连串破产和濒临破产事件。但是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已经渐渐浮出水面。
1703425869
1703425870
贝尔斯登——在较小程度上还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确实开创了一个先例,可以称其为道德危机,尽管鲜有公司愿意重走贝尔斯登的老路。但是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市场的一致观点是政府不会坐视任何大型金融机构在混乱中倒闭。市场参与者的适应能力极其强大。根据一条民间智慧,他们可以在任何规则下赚钱,只要清楚游戏规则。对雷曼的决定突然且出人意料地把大家熟知的规则手册撕成碎片并扔出窗外。市场参与者因此漂泊不定,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什么游戏。这是恐慌的一般定律,恐惧取代了贪婪——这恰恰是“雷曼日”的真实写照,那一天是2008年9月15日。
1703425871
1703425872
分水岭
[
上一页 ]
[ :1.7034258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