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426759e+09
1703426759
1703426760
1703426761
1703426762
1703426763 注:a.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支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支出,而是偿债,但是它确实提高了该纪录的赤字。b. 收入保障包括如下类别:失业保险金、附加社会保障收入、营养计划、某些税收减免需要退还的部分。上述类别中部分归属于《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支出。
1703426764
1703426765 资料来源:国会预算办公室,《2011—2021财年,美国预算和经济展望》(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Fiscal Years 2011—2021),2011年1月。
1703426766
1703426767 很好,这样就可以解释了,但是万亿美元的赤字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仍然是骇人听闻的。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这里不是希腊也不是阿根廷,美国政府不会让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0%。随着预算赤字在2010年和2011年达到顶点,时政焦点充斥着党派之间关于谁应该为赤字负责,以及如何快速减少赤字的争论。2011年,一些共和党官员甚至要求拒绝提升国家债务上限以立刻实现预算平衡,或者通过一项关于平衡预算的宪法修正案来实现这一目标。考虑一下:2011财年预算赤字达到近1.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9%。快速实现预算平衡必然会直接把我们带入大萧条,然而这项政策却有许多支持者。
1703426768
1703426769 毫无疑问,2010—2011年关于预算的争论带有强烈的反凯恩斯主义的味道。如果有人能够将这位伟大的剑桥教授从坟墓中唤醒,他会坚定不移地认为,不该在经济萧条时增税或者减少政府支出,而你却反其道而为之。此外,他会震惊于2011年仍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地球不是平的,月亮不是奶酪做的,进化确实在发生,而你却减少公共支出而不是给危机中的经济施加短期的刺激。[8]
1703426770
1703426771 [1]下面是反映当时民众观点的一个例子:1月中旬《纽约时报》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79%的美国人对于未来4年奥巴马总统的执政保持乐观的预期——支持率高于之前的5位总统,尽管当时的环境要严峻得多。
1703426772
1703426773 [2]特此书面说明:奥斯扎格是我的学生。
1703426774
1703426775 [3]奥巴马本想任命前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汤姆·达施勒(Tom Daschle),但是达施勒因面临“税务问题”而不能受命。
1703426776
1703426777 [4]奥巴马后来开玩笑说:“那些‘准备就绪’的项目并非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准备就绪’。”
1703426778
1703426779 [5]提到错误的联想,2010年7月,一项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意测验显示,47%的美国民众认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是由奥巴马总统通过并签署立法的,只有34%的民众认为是布什总统。
1703426780
1703426781 [6]2011年,总统确实在他的《美国就业法案》(American Jobs Act)中提议了一种商业减税计划的不同版本,然而共和党驳回了该项提议。
1703426782
1703426783 [7]马克·赞迪和我在一年半后作出的估计是1.7%。
1703426784
1703426785 [8]长期情况是另外一个问题。有许多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减少政府预算赤字。稍后我将对此进行分析。
1703426786
1703426787
1703426788
1703426789
1703426790 当音乐停止之后:金融危机、应对策略与未来的世界 09 利差之战
1703426791
1703426792 当音乐停止之后:金融危机、应对策略与未来的世界 [:1703424507]
1703426793
1703426794
1703426795 信用是这样一个体系,它是让一个支付不起钱的人,凭借另一个也没有钱的人提供担保,然后获得支付能力。
1703426796
1703426797 ——查尔斯·狄更斯
1703426798
1703426799 信用如同一个懦夫,当借钱没有风险的时候,它就跑出来到处炫耀自己;而风险一旦真的来了,它便跑得无影无踪。自从信用体系对现代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这个问题。而在雷曼兄弟倒下之后,它所产生的问题显得日益严重。倘若我们真的还要经历“大萧条2.0”,那么我们现在就需要对风险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要向信贷利差(spreads)全面开战。
1703426800
1703426801 向哪里开战?信贷利差是信用成本的一个关键部分。实际上,除了美国政府可以以很低的国债利息借款,其他任何人借款都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对个人或商业机构而言,借款成本取决于其特定借款,或固定收益类证券高于国债利息部分的利差。
1703426802
1703426803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一个令人心焦的特点,即利差快速上涨。事实上,利差变化常常被金融发烧友作为衡量金融危机严重程度的一个便利工具。同理,美联储也将削减利差作为对抗金融疲软的主战场。美联储设计了很多的应急措施,希望通过它们使得金融体系回归正常。实际上,“降低利差”与“稳定金融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想让人们真的感知并懂得这些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2008年的金融恐慌导致的一飞冲天的高利差,不仅像金融矿井里的金丝雀在向我们发出危险预警,更像是金融矿井里的瓦斯气体,如果想让金融体系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就要尽快地清除掉这些有毒气体。
1703426804
1703426805 利差惹的祸
1703426806
1703426807 为什么利差这么重要?因为无论是购车贷款、购房贷款,还是公司债券的利率,都可以看成一个无风险利率(美国国债同期利率)加上风险溢价或利差之和。比如,2011年4月26日,一家业绩优良的蓝筹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4.45%的利率发行了10年期债券,而同期国债利率为3.34%,我们可以说,利差为1.11%或111个基点。假如利差进一步提高,就像金融危机时发生的那样,那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0年间就要为之支付更多的利息。假如我也准备那一天在市场发行10年期的债券,由于我没有像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么高的信用值(实际上,可能我也有,只是大部分购买债券的人都不知道),那么我就要支付比4.45%还要高的利息。因此可以说,利差是借款成本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1703426808
[ 上一页 ]  [ :1.7034267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