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443065
1703443066
后者曾被要求离开赌场,但是他无视警告还继续玩,结果吃了大亏。索普的原则是当被告知离开时必须离开,因为他认为暴徒们在实施暴力之前总会先进行“和平的”警告。
1703443067
1703443068
《击败庄家》一书出版后的第二年,埃德·里德(Ed Reid)和奥维德·德马里斯(Ovid Demaris)在其所写的揭露赌场腐败现象的《感知绿色丛林》(The Green Felt Jungle)一书中证实在20世纪60年代,赌场经常通过黑帮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暴力殴打通常在隔音的会计室进行,这里是“理想的拷问场所”。里德和德马里斯讲述了里维埃拉(Riviera)一个作弊庄家的故事。两名赌场打手强迫他把攥紧的拳头放在桌子上。另外一个人用铅制的棒球棒砸碎了他的拳头。他被拖着在赌场游客面前示众。一个黑帮医生用绷带给他包扎,但没有接好他的手。这个人被载到城边。黑帮暴徒们脱下他的鞋,把他推出车外。一个暴徒对他说:“你个狗娘养的,现在开始,走着去巴斯托镇(Barstow),千万别他妈搭顺风车。我们会一路监视你。”
1703443069
1703443070
1703443071
1703443072
1703443074
赌神数学家:战胜拉斯维加斯和金融市场的财富公式 双人自行车
1703443075
1703443076
小约翰·凯利再也没发表任何关于赌博的文章。众所周知,他从未想要利用Gmax=R去赚钱。他的好朋友本·洛根甚至都不确定凯利是否曾应用自己设计的足球赛电路图真正下注过。
1703443077
1703443078
凯利已经成为贝尔实验室的重要人物,他被提拔为信息编码及编程部门主任。他把香农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卫星传输过程中纠正回声效果的问题上。凯利设计了一个框图编译器,能够把简单的逻辑框图编译成工作码。
1703443079
1703443080
他还教计算机唱歌。那是一台IMB704计算机,索普首次进行21点研究时就是用的这种机型。1961年,凯利和卡罗尔·洛赫鲍姆(Carol Lochbaum)展示了他们新的声音合成系统,他们录制了计算机背诵《哈姆雷特》片段并演唱歌曲《雏菊铃之歌》(Daisy Bell)的场景,这首歌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双人自行车》(Bicycle Built for Two)。
1703443081
1703443082
声音合成研究存在的一个职业弊端就是“鹦鹉效应”。经过长时间的接触,研究者会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理解他的“宠物”的语言。曼弗雷德·施罗德(Manfred Schroeder)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自豪地向贝尔实验室的两位主管展示声音合成系统:“他们表现得非常有礼貌,但是我非常确定他们没有听懂我的机器在说什么。”
1703443083
1703443084
让计算机“演唱”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实际上是一种有点狡猾的做法——熟悉的旋律会让听众想起歌词。因此,合成歌曲比合成其他声音更加容易。那些认为会唱歌的计算机很有新闻报道价值的记者们可不在乎这一事实。
1703443085
1703443086
约翰·皮尔斯和英国科幻小说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相熟。20世纪60年代中期,克拉克曾拜访贝尔实验室,寻求与AT&T公司合作制作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指的就是后来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在电影中展示带有当代公司标志的未来科技,比如AT&T可视电话等,这一想法正是克拉克和库布里克提出的。皮尔斯给克拉克播放了凯利录制的计算机演唱的《双人自行车》,克拉克感到非常有趣。
1703443087
1703443088
一贯谨慎的AT&T公司主管们最终决定不参与这部电影。他们担心电影中展示的技术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根本无法实现,那样会让AT&T公司蒙羞。在为《2001:太空漫游》写剧本时,克拉克想起凯利录制的那首歌。在电影中,嗜杀成性的计算机HAL被拔掉插头,然后恢复到了幼稚的状态,演唱了凯利计算机演唱的那首歌。
1703443089
1703443090
克拉克和库布里克认为到2001年,像凯利这样的科学家一定能够达到他们的目标,合成出与人声难以区分的声音。他们认为HAL发出的声音不应该像一台机器人。因此,演员道格拉斯·雷恩(Douglas Rain)转而负责给HAL配音,包括演唱《双人自行车》。
1703443091
1703443092
截至2001年,数字语言已经普遍存在于计算机、电话和互联网上,这归功于世界上最杰出的一位科学家的努力。但从某种角度来讲,AT&T公司的主管们是对的。这些合成声音的质量进步非常缓慢,始终与人类的声音存在差距。
1703443093
1703443094
传奇的是,克拉克之所以想到“HAL”这个名字,其实是取了“IBM”三个字母在字母表上的前一个字母,而约翰·凯利去世前正好要去IBM公司。1965年3月18日,他和几个同事乘坐贝尔实验室的豪华轿车进入曼哈顿,他们要去IBM公司开会。他们在大街上走着,突然凯利手捂着头部大叫一声:“等等!”片刻之后他就倒在了人行道上。他死于脑溢血,享年41岁。
1703443095
1703443096
此后,凯利由于和一部他从未看到的电影有了偶然的联系而被人们熟知——也因为赌博公式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1703443097
1703443098
1703443099
1703443100
1703443102
赌神数学家:战胜拉斯维加斯和金融市场的财富公式 第三部分 套利的故事
1703443103
1703443105
保罗·萨缪尔森
1703443106
1703443107
保罗·萨缪尔森对哈佛大学充满热爱,但这种热爱却没有换来同等的回报。25岁时,萨缪尔森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已经超过他的年龄数。但哈佛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给萨缪尔森安排了一个教经济学的低薪岗位,获得终身职位的希望非常渺茫,而萨缪尔森的一个同事由于所谓的身患残疾而被授予终身职位。实际上只是因为他来自堪萨斯州,而萨缪尔森来自印第安纳州的盖里(Gary)。说白了就是,来自堪萨斯的这个家伙不是犹太人,而萨缪尔森是。
1703443108
1703443109
1940年,萨缪尔森接受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邀约,搬到了3英里外坎布里奇的另一端。有人认为麻省理工学院比哈佛大学低一个档次。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其经济学系并不出名,也几乎没有培养出几个经济学大师或是政坛领袖人物。当时那个年代,常春藤名校通常暗中排斥犹太人。正因为麻省理工学院身处局外,所以愿意雇用他这个犹太人,仅仅因为他的聪明才智。
1703443110
1703443111
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研究重点与萨缪尔森的天赋完美契合。萨缪尔森把经济学视作一门数理科学,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想法。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大多数时候经济学只是空谈。在哈佛大学,经济学也只是空谈。但在麻省理工学院,萨缪尔森把它当作数学来研究。
1703443112
1703443113
萨缪尔森对微分方程的运用像物理学家一样得心应手。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称为“定理”,在他的论文中比比皆是。他的演讲和出版作品中融入了一种敏锐的智慧,使其与那些伟大但乏味的经济学家论调迥然不同。萨缪尔森是一位出色的教员。或许当今的经济学家中没有人能够像萨缪尔森那样在麻省理工学院教育出一批如此出色的追随者。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坎布里奇的范围。1948年,萨缪尔森运用自己的百科知识和语言天赋为《经济学入门》课程撰写了一本教材。
1703443114
[
上一页 ]
[ :1.7034430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