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527028e+09
1703527028 一般来说,豆油是给人吃的,豆粕是给猪吃的(豆粕是动物饲料配方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动物蛋白质需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种饲料年产量超过1亿吨)。
1703527029
1703527030 大豆的主要用途是食用或榨油,由于人们对油脂和动物蛋白的需求导致大豆的压榨量多出食用量接近5倍,如图1-9。其中,大豆压榨量5900万吨,食用消费量1100万吨,其他(包括种用、饲料和损耗)145万吨。
1703527031
1703527032
1703527033
1703527034
1703527035 图1-9 2011—2012年度中国大豆消费
1703527036
1703527037 数据来源:布瑞克农产品数据库。
1703527038
1703527039 这三种商品的经济关系非常明显:大豆榨油之后就变成了豆油和豆粕,大豆是原料,豆粕与豆油是产品。
1703527040
1703527041 所以大豆与豆粕、豆油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平衡关系:
1703527042
1703527043 大豆的购进价格+人工成本+压榨利润=出油率×豆油的销售价格+ 出粕率×豆粕的销售价格
1703527044
1703527045 这样,一个关于大豆、豆粕和豆油的经济关系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1703527046
1703527047 一般来说,一吨大豆压榨后产生0.78吨的豆粕和0.18吨的豆油(扣除损耗)。所以出粕率为78%,出油率为18%(事实上不同产地的大豆出油率并不相同,国产大豆的出油率较低,往往不足17%,南美大豆的出油率较最高,超过18%)。
1703527048
1703527049 因此:
1703527050
1703527051 大豆的压榨利润=78%×豆粕价格+18%×豆油价格-大豆价格-人工成本
1703527052
1703527053 当豆粕价格、豆油价格、大豆价格和人工成本是已知条件时,观察压榨利润的变化就可以找到套利的机会。
1703527054
1703527055 当压榨利润过高的时候,压榨企业出现了较大的盈利,油脂企业将会纷纷开工,这样将会增大豆粕和豆油的供给量,市场价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压榨利润将会慢慢回归。这时候可以买入大豆,抛出豆油和豆粕。
1703527056
1703527057 当压榨利润过低并产生严重亏损的时候,压榨企业因此可能会减产或者停产,豆粕和豆油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会慢慢回升,这时候可以买入豆油和豆粕,抛出大豆。
1703527058
1703527059 通过了解刚才的例子,你还能找到类似的商品组合吗?对,菜籽油、油菜籽和菜粕也存在这样的经济关系。
1703527060
1703527061 需要说明的是,刚才介绍的是最基础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定行之有效的套利模型,实际操作中的套利要复杂得多,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更详细地讨论。
1703527062
1703527063 要搞清楚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我们是由于身体不健康而不快乐,还是由于不快乐而不健康?再换一个问题:我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活着?这类问题很多人一辈子都弄不明白。
1703527064
1703527065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投资策略的介绍会上来。很巧,那位年轻的私募基金经理,也在会上介绍了大豆、豆粕与豆油之间的套利机会。为了说明问题,他还出示了一张图表,图表显示了几年中以期货商品价格计算出的大豆压榨利润的变化。很有趣的是,2006—2011年,大豆压榨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只有个别时间出现盈利,见图1-10。
1703527066
1703527067
1703527068
1703527069
1703527070 图1-10 2006—2011年大豆压榨利润
1703527071
1703527072 图1-10是根据文华财经的大豆、豆粕和豆油指数数据计算得来的,人工成本设定为150元/吨。
1703527073
1703527074 一半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一半是为了测试一下这个小伙子是否真正理解这张图表所表达的更深层的意义,我突然问他:“图错了吧?”
1703527075
1703527076 “没有啊。”他一脸迷茫。
1703527077
[ 上一页 ]  [ :1.7035270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