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575701e+09
1703575701
1703575702
1703575703 图10-1 对称扩散形态最常出现在长线牛市最后的“亢奋”阶段,克瑞公司的走势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形态。请注意这里的扩散形态开始于1945年12月股价出现一次10%的回调之后。如果这种形态出现在一段涨幅的顶部,就应该怀疑这可能是一个扩散顶。总之,该形态预示着熊市的到来。克瑞公司于1946年6月见顶于49½美元
1703575704
1703575705 在对扩散形态出现后的股价走势追踪研究了20多年后,我们认为,扩散形态无疑是熊市信号,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后续股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但这种上涨只是最后的疯狂。如果你看到这个形态,不但不应该追高,而且应迅速卖出或换股。
1703575706
1703575707 扩散形态可能会演变成倒转的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或下降三角形。比如倒转的对称三角形由数波跨越水平线的价格波动构成,每一波短线高点高于前一个短线高点,同时每一个短线低点低于前一个低点。因此,这种形态会大致由两条发散的线条界定,上界线向上倾斜(从左至右),下界线向下倾斜。但这些扩散形态往往松散且不规律,而对称三角形一般规律且紧凑。对称三角形的界线可以清楚定义,且形态内的顶部和底部会在界线内慢慢收拢。相比之下,在扩散形态中,上涨和下跌一般不形成明显的界线。
1703575708
1703575709 10.2 扩散形态的成交量
1703575710
1703575711 三角形态和扩散形态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成交量的变化。在真正的三角形态中,成交量不断缩小,通常第一次短线反转都伴随着高成交量,之后随着股价向三角形的顶点运动,成交量逐渐萎缩。股价突破三角形后,成交量开始扩大。如果是向上突破,成交量则会立刻明显放大。而在扩散形态中,成交量往往全程维持在高位,且其变化无规律可循。如果扩散形态出现在涨势后(大多数情况),那么不仅第1次短线反转的成交量很高,第2次反弹、第3次反弹,甚至在多个短线底部的成交量都会很高。所以,股价和成交量的走势都呈现出无序的剧烈波动。
1703575712
1703575713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突破很难在当时被立即辨识。成交量的变化无法为我们提供任何线索,同时,松散不明朗的走势也意味着我们无法绘制出界线(此处只讨论对称扩散形态)。当股价渐渐远离形态后,不论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我们都可以确定突破已经发生,但此时再下注显然为时过晚。那么,面对扩散形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前文提到过,该形态在90%的情况下都预示着熊市的到来,往往出现于趋势见顶时。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股价突破扩散形态后会下跌,即使股价突破后短暂走高,也会很快见顶下跌。基于这个推断,我们就知道在扩散形态出现时该怎么做了。
1703575714
1703575715 此外,股价在扩散形态内的变化往往预示着突破方向。如果股价将要向下突破,那么形态内的最后一波反弹可能低于前一个高点,打破高点渐高的规律;反之,如果股价将要向上突破,那么形态内的最后一波回调可能高于前一个低点。这种未能超越前一个高点/低点的情况会出现在大部分扩散形态中。但是,在股价未超越前一个高点/低点3%之前,我们都无法确定有效突破。
1703575716
1703575717 10.3 典型示例
1703575718
1703575719 前文描述的听上去非常复杂,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当然如果读者自己画出走势图,就更直观。例如,一只名为XYZ的股票先上涨了30美元,成交量不断扩大,随后在62美元遭遇大量卖盘,股价回落至58美元。但买盘依然存在,因此股价回升,且创63美元新高。买卖双方在63美元拉锯一两天后,股价再次回落至56½美元,之后买盘涌现,造成股价的第3次反弹。股价被推升至62美元后再次下跌至59美元,但随后再次回升,并突破此前高位,到达65美元。(此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扩散形态。)在65美元时,交投火热,随后股价再次回调至60美元。支撑位出现,股价在60~62美元的区间内震荡三四天后,再次回落至56美元,在整个震荡过程中,成交量一直维持在高位。之后,第4次反弹开始,但在上次股价跌至60美元时买入的投资者此时正在寻找回本的机会,所以股价反弹无力。此时,股价未能突破之前的65美元,扩散形态无以为继。之后,股价开始下滑,很快跌至55美元,低于前一个低点。而股价跌破56美元则可以视为突破信号。
1703575720
1703575721 如果仔细观察这个例子,你应该已经发现,扩散形态内会出现多次短线波动,而这种波动并不会影响最后的走势。在上述例子中,股价自56½美元反弹至65美元的过程由三段行情组成,即先从56½美元上涨至62美元,随后自62美元回落至59美元,再从59美元上涨至65美元。只要第2波的股价回落高于56½美元,且后续涨势能够越过之前的高点,即63美元,那么扩散形态仍然延续。
1703575722
1703575723 在此例中,股价在最后一次反弹时未能超过前一个高点,最后向下突破扩散形态。但有时,股价也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突破。例如,如果在最后一次回调时,股价未跌至60美元就强势回升,并突破65美元的高位(而不是如前文所述,在60~62美元的区间内震荡几天),那么就会向上突破(很有可能是最后的疯狂)。
1703575724
1703575725 10.4 标准扩散顶
1703575726
1703575727 上文讨论了扩散形态的一般特点,接下来我们要看一种特殊扩散形态。这一形态多见于1929年许多热门股票见顶时,但较少出现在1929年以后的历次牛市中,基本不会出现在类似1933年和1934年中线跌势前的放量顶部。技术分析师将其称为扩散顶。虽然扩散顶符合我们对所有对称扩散形态的一般描述,但技术分析中对扩散顶有精确的单独定义。
1703575728
1703575729 标准扩散顶有3个连续升高的高点,在它们之间有两个低点,第2个低点比第1个低。一旦股价从第3个高点回调至第2个低点以下,该形态就宣告完成,预示着股价走势反转。
1703575730
1703575731 1929年的走势图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一形态。图10-2显示了空气精炼公司192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的每日股价及成交量。该股在走出一个扩散顶形态后,于当年10月结束了这轮牛市,图上用数字1~5标出了该扩散顶的重要转折点。只有在股价从第2个短线低点(点4)开始上行后,扩散形态才能被识别;此时,点3高于点1,点4低于点2。股价在到达点5(a和b)后,调头下行并在B点有效突破(比点4低近6%),扩散顶宣告完成,预示着长线趋势反转。在这个案例中,扩散顶对反转的预示效力极强,因为如我们的图表所示,短短4周内(10月18日至11月14日),空气精炼公司股价从220多美元跌破了80美元,后来直到1932年才见底。
1703575732
1703575733 上面这个经典案例中,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第3个高点形成于5a,随后的回调止步于195美元(明显高于点4),接着股价重拾升势。但是,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对扩散顶要谨慎;只有当股价明显超过前一个高点后,才能信任扩散顶。图中空气精炼公司股价在5b短暂触及了223美元,比5a高了2美元但不到3%,且当天收盘价在5a以下。10月24日股价突破到达B,比点4低了3%以上。此时出现了典型的扩散顶形态:股价反弹至B[1],收复最近一个高点(5b)和首次突破后的低点(B)之间失地的一半左右。根据我们的经验,扩散顶中出现这样一次反弹的概率至少为80%,反弹幅度一般为先前跌幅的一半,但也可能高达2/3。
1703575734
1703575735
1703575736
1703575737
1703575738 图10-2 虽然这幅长线反转图是1929年的走势,但它完美展现了标准扩散顶的形态特点,因此可作为扩散顶的基本模式来学习。此外请注意,图上7~8月还出现了对称三角形整固形态,RG、BG、EG分别表示逃逸缺口、突破缺口、衰竭缺口(第12章将详细介绍)
1703575739
1703575740 我们说过这是一个经典案例。当时与此类似的股价走势俯拾皆是。1929年股市见顶时,许多个股出现了扩散顶走势,之后发生了历史上最惨烈的股灾,也许正因如此,扩散顶形态在技术派眼里具有极强的熊市预测效力。不过现在,我们认为扩散顶的预测效力比不上放量大头肩顶,但它仍代表着长线升势的最后阶段。
1703575741
1703575742
1703575743
1703575744
1703575745 图10-3 美国轧机公司股票1946年8月走出了一个小而完美的扩散顶形态,而6~8月的走势是一个大的扩散形态。图上标出了5个关键的反转点。股价于8月27日向下突破,随后立即强劲反弹,但仍处于正常界线内。图33-7展示了另一只股票1946年的扩散顶
1703575746
1703575747 根据经验,要求股价在达到第3个高点(即我们案例中的点5)后的回调中跌破第2个低点(即我们案例中的点4)才确认反转形态完成,这条规则也许过于严格,因为扩散形态有时的确会继续发展,形成第4个高点。但是,这条规则有其存在的理由:当总体形势毋庸置疑地转熊时,不应等待过久以至于错过离场时机。另一方面,对于存在第3个高点的要求确实很合理,因为在趋势发生长线反转前,股价往往要沿着原先的前进方向冲击至少3次。正因如此,许多初学技术分析的人将大量形态归入“五点反转”一类。扩散顶是一种五点反转形态(见我们案例中的点1~5),也可以看作头肩顶。事实上,扩散顶可被看作右肩较高、颈线下倾的头肩顶。
1703575748
1703575749 10.5 为什么没有扩散底
1703575750
[ 上一页 ]  [ :1.7035757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