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89190
1703689191
注:由于四舍五入,国库内外的通货总和与第13-18列的数据可能会存在偏差。第6列和第12列的数据未经季节调整,所以和表A-1、表A-3列(1)有所不同。“黄金”包括金币及金元券。“白银”包括银币及银元券。“其他”包括美国流通券、白银辅币以及大额通货凭证。低值硬币被忽略不计。第1列至第6列是未经修订的财政部数据,也就是位于华盛顿的财政部提供的、报表编制完成时当月最后一天的持有量。
1703689192
1703689193
资料来源:同表A-1、表A-3列(1)。
1703689194
1703689195
如图12所示,1886年以前白银增长缓慢,高能货币增量中更多的是黄金。那时起至1893年,白银保持快速增长,几乎完全替代黄金成为高能货币增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白银、黄金和高能货币都在一个几乎固定的水平周围波动。
1703689196
1703689197
1879-1893年,国库外白银和1890年国库券两者之和增长了大约5亿美元,这是白银阵营势力增强的一个标志。这些增加的购买量导致了高能货币的相应增加,从而使货币存量大幅扩张。当时人们认为,这对金本位制构成了威胁。但是很显然,白银购买对货币存量的直接影响事实上并未威胁到金本位制。首先,由于到期偿债,未清偿的国民银行券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白银通货增长对货币存量的影响。其次,也更为重要的是,高能货币在1879-1893年间增长了7.4亿美元,比白银通货增量高出2.4亿美元。如果没有白银购买,黄金存量——或者货币存量的其他组成部分——将会比实际增长得更多。
1703689198
1703689199
对金本位制的真正威胁来自白银购买对国外投资者持有美元意愿的影响。白银购买体现了白银的支持力量,从而阻碍了资本的流入,或者说造成了大量投机性资本的外流,并为更大的资本流失埋下了伏笔。资本流入的减少或者说实际上是资本的大量外流,导致了高能货币增长放缓。因此,如果没有这些影响,白银通货增量占高能货币增量的比重会更小。再加上为了防止潜在资本外流所采取的措施,这些都构成了对货币的紧缩性影响,从而满足了国际收支差额必要的调整。所以,银元运动对货币体系造成的破坏非常荒谬地与其初衷正好相反。它并没有带来货币存量的快速增长,而是相反地,抑制了货币存量的过快增长。[50]
1703689200
1703689201
还有一点也是自相矛盾的。财政部一直考虑如何让白银流出国库并进入流通领域。这个问题最终通过授权发行小面值的银元券而得到解决。但是,让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与财政部维持金本位制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财政部内以增加国库现金的形式积累白银,则购买白银并不会增加财政部外的货币存量,也不会加剧国际贸易收支逆差和黄金出口。这样,购买白银与购买煤炭用于供暖一样,只属于一般的政府支出,不会产生直接的货币性影响。购买所用的资金必须由税收或者借贷来支付,而两者都将使用一定的资源,这部分消耗的资源和购买白银所增加的资源总量是相等的。白银购买计划仅仅是一项原料储备操作,或者是一个最近几十年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价格支持计划。
1703689202
1703689203
白银的购买可以分为界限分明的三个时期。1878年春至1890年8月,购买是在1878年的《布兰德埃里森法案》下进行的。该法案要求财政部每月购买200万美元到400万美元的白银,而实际购买量总是趋向于最低值。所以每年银元的增量在2700万美元到3500万美元之间。上文已经提到,在同一时期由于使用财政盈余偿债,流通中的国民银行券逐渐减少。在1880-1890年间的所有财年(1879年6月至1890年6月),白银存量中增加的银元达到3.33亿美元,国民银行券减少1.4亿美元,国库现金增长3500万美元,所以11年间财政部所有货币措施对高能货币的净贡献只有1.58亿美元,即平均每年1400万美元。高能货币增长了3.75倍,增量达到5.87亿美元。的确,财政的净贡献每年都在变,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已经提及的国库现金的波动。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段时期内财政操作(包括白银购买)对货币的影响并不是最重要的。
1703689204
1703689205
1891-1893年的3个财年中,在《谢尔曼白银购买法案》下白银购买量急剧上升,银元和1890年国库券增量达到1.68亿美元。同时,国民银行券停止了减少,而国库现金却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1.07亿美元。结果在这3年中,财政通货操作对高能货币的净贡献达到2.75亿美元,几乎是前11年的两倍——3个财年分别为1.18亿、0.87亿和0.7亿美元。同时,高能货币总量仅增加1.54亿美元。其中的差额主要是由于黄金的净出口高于黄金产量所造成的。于是,这3年的财政措施因为规模巨大而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这样的规模一直持续下去,财政措施对货币存量的直接影响将完全推翻美国的金本位制。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其中超过1/3的影响是通过减少国库现金余额实现的,每年由白银引起的货币增量只有6000万美元。如果白银是通货增加的唯一来源,并且对维持金本位制的信心并无直接影响,那么这些增量肯定在真正威胁金本位制前就已经被完全吸收了。
1703689206
1703689207
1893-1897年,白银存量仅增加了0.19亿美元(主要是在1893年6月30日后,到白银购买条款被废除之前进行的购买),国民银行券增加了0.53亿美元,国库现金增加了1.23亿美元,财政措施对货币具有紧缩效应,其净效应为0.51亿美元。因此,这段时期白银购买的直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对货币存量的间接影响仍然处于鼎盛时期。
1703689208
1703689209
有关白银的这一部分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证明了人们对某种货币的看法是多么重要。由于害怕白银会带来通货膨胀而使美国脱离金本位制,人们便采取了严苛的紧缩政策以保持金本位制。回过头来看,如果在早期就干脆接受银本位制或者承诺保持金本位制,其结果都要比这种尴尬的折中好得多。折中带来的是人们对最终结果的不确定,以及由不确定性带来的通货的剧烈动荡。[51]
1703689210
1703689211
注释
1703689212
1703689213
[1]在恢复铸币支付的时候,美国仅持有世界货币黄金存量的5%,这部分存量中大约有8%是黄金储备;一年后,这两个比率分别上升为9%和13%;之后一直到19世纪末,两个比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下。根据这两个比率来判断美国经济在整个金本位世界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的确是有些粗略,而且该方法肯定高估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因为由于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和中央银行的缺位,美国黄金储备与货币存量的比率比其他金本位制国家都要高。
1703689214
1703689215
因为我们没有其他主要金本位国家的可靠数据,所以无法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参见National Monetary Commission, Statistics for Great Britain, Germany and France,1867-1909,Vol.ⅩⅪ,1910,61st Cong.,2d sess.,S.Doc.578,p.75,可以得到对英国相关情况的一些估算数据,该资料还指出了这些数据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得到有关中央银行及政府间黄金储备分布的数据。最早的数据可追溯到1913年12月,英国和美国分别持有世界黄金储备量的3.4%和26.6%。(参见Banking and Monetary Statistic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1943,pp.544,551。虽然该统计称它采用的数据代表了美国黄金总量,但是事实上这只是财政部的黄金储量,其中包括未偿金元券的保证金。它很可能低估了国民银行和非国民银行持有的金币、金元券以及财政部的黄金净持有量。)但是如果根据国民收入、国际贸易量或者其他这类指标来比较的话,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绝对不会是英国的7.8倍。举一个例子,根据Simon Kuznet的估计(Capital in the American Economy:Its Formation and Financing, Princeton fo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1),1913年美国国民收入是英国的2.9倍,其中英国国民收入是根据Jefferys和Walters的估计,按照官方汇率转换成美元(参见James B.Jefferys and Dorothy Walters,“Nation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United Kingdom,1870-1952”,Income and Wealth, Series Ⅴ,Cambridge, Eng.,Bowes and Bowes,1955,p.8)。在国际贸易方面,这个比率毫无疑问会更低。
1703689216
1703689217
[2]从1917年9月到1919年6月,虽然黄金仍然在国内流通,但却被禁止出口,除非经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授权。1933年3月美国暂时脱离了金本位制,接下来直到1934年1月,美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在此过程中美元不断贬值。
1703689218
1703689219
[3]参阅第8章第2节。
1703689220
1703689221
[4]Fels同意Rostow的观点,提出在1879-1897年这段时间内利率的长期下降,说明了货币存量增长的速度再快,也不会阻止价格的长期下降趋势。在这方面,他引用了Rostow的论点(Fels, American Business Cycles, pp.68-70,81)。D.Coppock同样声明,“利率的表现是反驳价格下降货币理论的关键论据”(“The Caus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1873-1896”,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Sept.1961,p.209)。
1703689222
1703689223
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结论。相反,即使在关于利率的最极端、最幼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利率下降的事实也意味着流动性偏好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在现存的利率条件下,流动性偏好曲线也不是完全具有弹性的。因此,即使在这个理论下,货币存量更加快速的增长也会导致利率更快的下降。因此,在最极端、最严格的收入—支出理论下,货币存量快速增长也会带来投资和货币收入的增长。
1703689224
1703689225
在任何其他利率决定理论下,利率的下降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价格下降的反映,进而被解释为提高货币存量增长率的必要手段,以保证价格可以在任何水平下降。之所以被认为是价格下降的反映,是因为预期价格变化会导致“真实利率”和“货币利率”之间的差异。在贷款人和借款人预期货币购买力将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因为本金真实价值的上升可以看做名义利息外的又一项收益,所以与商品价格上涨时相比,商品价格下降时债券价格更高,债券的名义收益则更低。一般情况下,对价格的下降预期总是出现在价格实际下降之后,所以利率会在适应价格的调整过程中随着价格一起下降。然后,较低的利率会使货币相对于其他固定名义利率的资产更有吸引力,所以货币存量将有更快速的增长,以保证价格可以在任何水平下降。
1703689226
1703689227
也可参见Phillip Cagan即将出版的有关1875年起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及影响的专著(一项筹备中的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项目),第6章。
1703689228
1703689229
[5]如果将1882-1914年间所有经济萧条按照严重程度排列,1882-1897年这一时期的平均严重程度要远高于1899-1914年这一时期(Arthur F.Burns and Wesley C.Mitchell, 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 New York, NBER,1946,p.403)。
1703689230
1703689231
[6]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57,Bureau of the Census,1960(Historical Statistics,1960),Series.K-1,K-4,p.278.
1703689232
1703689233
[7]R.W.Goldsmith,“The Growth of Reproducible 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om 1805 to 1950”,Income and Wealth of the United States, Trends and Structure, Income and Wealth, SeriesⅡ,Cambridge, Eng.,Bowes and Bowes,1952,p.247.
1703689234
1703689235
[8]货币存量增长的计算期是从1879年2月到1882年6月;国民生产净值的计算期是1879-1882年。
1703689236
1703689237
[9]参阅我们即将出版的“Trends and Cycles in the Stock of Money in the United States,1867-1960”,它是本书的配套读物,也是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研究成果。
1703689238
1703689239
[10]下面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信心。铸币支付恢复前的几年,美元的升值使人们形成了持有美元的投机性动机。铸币支付恢复后,这种动机消失。原因很明显,如果美元和英镑挂钩,那么美元就该贬值而不是升值。但是,由于美元相对于1878年4月的平价只浮动了1%,所以上述情况不会在铸币支付恢复的前一年发挥主要的作用。
[
上一页 ]
[ :1.703689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