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696541
如表3–6和图3–5所示,2008~2010年,硬钉住成员数在2010年由23增加为25;软钉住成员数由91减为86,之后大幅反弹至96;浮动成员数由74增至79,再大幅下降至68。这期间的经济大环境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尚未退去,而2010年经济开始复苏。这说明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汇率体系震荡,暂时性弹性加大;同时各国均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及对金融的监管,导致2010年国际汇率体系弹性明显减小。
1703696542
1703696543
三分类方法的缺点在于分类不够细致,下文改用五分类方法,采用新事实分类法下2008~2010年的汇率体系分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硬钉住包括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货币局安排;软钉住包括传统钉住、稳定化安排、水平区间内钉住、爬行钉住、准爬行安排;其他管理安排,即为残差项;浮动和自由浮动各单独成为一类,如表3–7所示。
1703696544
1703696545
表3–7 新分类法下汇率安排五分类国家数比较
1703696546
1703696547
汇率安排 硬钉住 软钉住 其他管理安排 浮动 自由浮动 新分类法(2008年) 23 78 13 38 36 新分类法(2009年) 23 65 21 46 33 新分类法(2010年) 25 75 21 38 30 将新分类法下2008年追溯的汇率安排情况与2009年和2010年事实分类情况对比,如图3–6和图3–7所示,五分类方法下,2008~2010年,硬钉住成员数在2010年由23增加为25;软钉住成员数由78减为65,再增至75;其他管理安排由13增至21,并保持不变;浮动由38增至46,再降至38;自由浮动由36减为33,继续减至30。
1703696548
1703696549
1703696550
1703696551
1703696552
图3–6 新分类法下2008~2010年汇率安排分类比较
1703696553
1703696554
1703696555
1703696556
1703696557
图3–7 五分类:新方法下2008~2010年汇率安排比较
1703696558
1703696559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上数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种变化。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发生了剧烈的波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软钉住与某种主要货币保持稳定,故而其货币汇率也随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而波动,从而增加了浮动汇率安排的比例;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政府频繁干预汇率市场,又导致其他管理安排增多。2009年下半年危机逐渐缓解,全球经济回暖,但与此同时政府却并未放松经济干预和对金融的监管,这使得其他汇率安排数量保持不变,自由浮动的数量进一步减少[2],软钉住和浮动的数量则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1703696560
1703696561
不同类型国家汇率安排演变趋势比较
1703696562
170369656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汇率体系总体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为了比较经济、金融的影响因素对国际汇率体系中不同类型国家造成的影响,以下根据2008~2010年的《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采用新分类法对国际汇率体系五分类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703696564
1703696565
表3–8 新分类法下2008~2010年五分类汇率安排变化情况
1703696566
1703696567
发达经济体 硬钉住 软钉住 其他管理安排 浮动 自由浮动 2008年 1 2 0 1 28 2009年 1 2 0 2 28 2010年 1 1 1 4 25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硬钉住 软钉住 其他管理安排 浮动 自由浮动 2008年 22 76 13 37 8 2009年 22 63 21 44 5 2010年 24 74 20 34 5 发达经济体
1703696568
1703696569
如表3–8和图3–8所示,32个发达经济体中大部分都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安排。硬钉住中,中国香港一直保持钉住美元的货币局安排。软钉住中,丹麦一直保持传统钉住,而斯洛伐克在2008年为水平区间内钉住,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之后变更为自由浮动。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汇率安排变动不大,排除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只有冰岛由于发生债务危机并加强对汇率制度的干预,由自由浮动转入浮动。
1703696570
1703696571
2010年采用浮动汇率安排的国家继续增加,而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安排的国家减少,采用浮动汇率安排的国家在2008年仅新加坡一国,2009年新增冰岛,2010年新加坡转为其他管理安排,同时以色列、韩国、瑞士均由以前的自由浮动变更为浮动。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以色列、韩国、瑞士这四个国家都属于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均采用了一定的政府管理来达成其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1703696572
1703696573
虽然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汇率也受到了影响,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小,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汇率安排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发达国家的汇率安排较为稳定。
1703696574
1703696575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1703696576
1703696577
对表3–8和图3–9进行分析,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大部分采取中间汇率安排。在硬钉住中,科索沃在2010年加入IMF,采取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加上津巴布韦由2009年的其他管理安排转变为该汇率安排,硬钉住成员数由前两年的22增长为24。软钉住成员数在2009年由76减至63,并于2010年回升到74。浮动成员数在2009年增加7,在2010年反降10,减少为34。自由浮动成员数在2009年由8减少为5,数量在2010年保持不变。其他管理安排成员数在2009年由13增长至21,2010年则减少为20。以上变化中,大部分在软钉住、浮动和其他管理安排三类之间变更,规律性不强。但可以看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其汇率安排易受全球金融大环境的影响。
1703696578
1703696579
1703696580
1703696581
1703696582
图3–8 不同汇率安排下发达经济体数量比较
1703696583
1703696584
1703696585
1703696586
1703696587
图3–9 不同汇率安排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数量比较
1703696588
1703696589
小结
1703696590
[
上一页 ]
[ :1.7036965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