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03974
〔124〕《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元始二年……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
1703703975
1703703976
〔125〕《后汉书》卷五《安帝纪》:初元二年“……其有家属,尤贫无以葬者,赐钱人五千”。又“建光元年……(因地震)赐死者钱人二千”。
1703703977
1703703978
〔126〕《后汉书》卷六《顺冲质帝纪》:“阳嘉元年……诏赐狼所杀者钱,人三千。”
1703703979
1703703980
〔127〕近年各省清理墓葬的简报和简讯等(见于《文物参考资料》者)对于钱币方面不大详尽。不但不详加分析,有时连数目都不说明。但单就有数可查的记载来看,也证明汉墓钱币远远多于晋墓。具体近年各省墓葬出土钱币情况如下:
1703703981
1703703982
1703703983
1703703984
1703703985
表中钱币数量是指一墓的出土数量,若同时有许多墓,则挑数量多的为代表。显然汉墓比晋墓多,许多晋墓没有钱币随葬,另有许多晋墓被发掘工作人员给戴上一个“六朝墓”的帽子就身份不明了。晋墓所包括的地区不广,是一件憾事。我所根据的大体是自1954年起到1961年2月止的《文物参考资料》和《文物》(1959年起改用此名),但不全,1957年到1959年缺期很多。这一点不关重要,这里可作为一种抽查的性质。已能说明问题。
1703703986
1703703987
〔128〕《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孝武太元三年诏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已,监司当以为意。”
1703703988
1703703989
〔129〕《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轮钱斤两差重,以入广州,货与夷人,铸败作鼓。”
1703703990
1703703991
〔130〕《抱朴子》。
1703703992
1703703993
〔131〕《晋书》卷三三《何曾传》。
1703703994
1703703995
〔132〕《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
1703703996
1703703997
〔133〕《晋书·食货志》:“永宁之初,洛中尚有锦帛四百万,珠宝金银百余斛。惠后北征,荡阴反驾,寒桃在御,只鸡以给,其布衾两幅,囊钱三千,以为车驾之资焉。怀帝为刘曜所围,王师累败,府帑既竭,百官饥甚。比屋不见火烟,饥人自相啖食。愍皇西宅,馁馑弘多,斗米二金,死人太半。刘曜陈兵,内外断绝,十饼之麴,屑而供帝,君臣相顾,莫不挥涕。”
1703703998
1703703999
〔134〕《晋书》卷四《惠帝纪》:“安北将军王浚遣乌丸骑攻成都王颖于邺,大败之。颖与帝单车走洛阳,服御分散,仓卒上下无赍,侍中黄门被囊中赍私钱三千,诏贷用。所在买饭以供,宫人止食于道中客舍。宫人有持升余粇米饭及燥蒜盐豉以进帝,帝啖之。……有父老献蒸鸡,帝受之。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
1703704000
1703704001
〔135〕《宋书·五行志》。
1703704002
1703704003
〔136〕《晋书》卷四《惠帝纪》。
1703704004
1703704005
〔137〕《晋书》卷四《惠帝纪》。
1703704006
1703704007
〔138〕《晋书》卷五《孝怀帝纪》。
1703704008
1703704009
〔139〕《太平御览》卷三五引崔鸿《十六国春秋》。
1703704010
1703704011
〔140〕《晋书》卷五《孝愍帝纪》。
1703704012
1703704013
〔141〕《晋书》卷七《成帝纪》。
1703704014
1703704015
〔142〕《晋书》卷七《成帝纪》。
1703704016
1703704017
〔143〕《晋书·食货志》。
1703704018
1703704019
〔144〕《夏侯阳算经》见于《隋书·经籍志》。书中布以端计,钱以贯计,好像是北魏人的著作。
1703704020
1703704021
〔145〕《晋纪》。《通鉴》卷九九。
1703704022
1703704023
〔146〕《夏侯阳算经》中有两种布价,都是以端为单位,每端一千八百文和二千六百文。这里折合成匹,一端以六十尺计,匹以四十尺计。
[
上一页 ]
[ :1.7037039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