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71256e+09
1703712560 〔233〕根据海关所发表之统计,与杨端六、侯厚培编《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第二十表中的数字不尽符。单位原为海关两,这里改为库平两。海关两以三七点六六公分计,库平两以三七点三公分计。
1703712561
1703712562 〔234〕根据Edward Kann在The Currencies of China中所引数字折算,每盎司以三一点一公分计,库平两以三七点三公分计。
1703712563
1703712564 〔235〕J.L.Laughlin, Money, Credit and Prices, Vol.I,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1,p.56.
1703712565
1703712566 〔236〕公元1888—1910年黄金出口情形如下:
1703712567
1703712568
1703712569
1703712570
1703712571 数字中,公元1890年以前系根据G.Jamieson的The Silver Position in China。公元1891年以后,根据杨端六、侯厚培编《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两者都说是以海关两为单位,自然是以价值计算,所以实际输出黄金多少,不得而知。
1703712572
1703712573 〔237〕南开经济研究所根据进出口物品的价格编有一种《白银购买力指数》(见Andron B.Lewis and Chang Lu-luan, Silver and the Chinese Price Level)。中国是一个自足性很大的农业国家,进出口商品价格本不一定能代表一般物价水平。但实际上和中国米价的动向差不多。兹改以公元1871—1880年为基期,并以十年为一单位,比较于下:
1703712574
1703712575 白银购买力指数表(公元1871—1880年=100)
1703712576
1703712577
1703712578
1703712579
1703712580 〔238〕清以前的米麦比价,已见第七章。清朝情形也差不多。乾隆二十六年,上等米每石二两五钱,次米一两八钱,麦价只要一两。四十八年米每石一两七钱,麦一两四五钱。五十六年米价二两,麦价一两四钱八分。道光十二年粳米一千七百文,麦一千五百文。所以中国的米麦比价,在宋朝是1:1.8,明朝是1:1.26,清朝是1:1.25。十年来平均是1:1.4。明清两朝的麦价,大体上是照米价打一个八折就对了。
1703712581
1703712582 〔242〕郑板桥《卖画润格》(乾隆二十四年):“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郑板桥集》,中华书局版,第一九三页)
1703712583
1703712584 〔243〕戴熙《古泉丛话》卷二《靖康通宝》:“今晨客携此钱来适有以白金九十六铢润余画笔者,遂易之。”
1703712585
1703712586 〔244〕徐康《前尘梦影录》。
1703712587
1703712588 〔245〕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时刻书工价之廉》。
1703712589
1703712590 〔246〕《中国经济全书·清末工匠之赁银及其支给之法》。
1703712591
1703712592 〔247〕A.R.Burns,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Early Times,p.474. 公元1926年于希腊的Dendra村附近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墓,其中有镀银的金杯。公元前2世纪Agatharcides曾谓当时的三千年前银一两可换金十两(Edward Kann引Samuel Montagu商会报告,见宫下忠雄译《カン支那通貨論》第三七九页。按该译本系根据耿爱德著作的第三次改订版,译本反在原书出版之前)。
1703712593
1703712594 〔248〕A.R.Burns,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Early Times.
1703712595
1703712596 〔249〕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六七第四页引《南中八部志》:“朱提山在犍为属国,旧有银窟数处,诸葛亮书‘朱提银采之不足以自食’。韩愈诗‘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是也。《汉志》朱提银以八两为一流,流直千五百八十,他银一流直千。”
1703712597
1703712598 〔250〕关于明代的金银比价见第七章第二节四。
1703712599
1703712600 〔251〕欧洲金价根据J.L.Laughlin,Money,Credit and Prices,p.95。
1703712601
1703712602 〔252〕表中平均金价的计算,是将五十年的金价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凡没有金价记录的年份,就用前一年或最近一年的金价。请参阅第七章第二节四的明代金银比价。
1703712603
1703712604 〔253〕根据W.A.Shaw,The History of Currency 1252-1894第40页表中意、法、英、德等国15世纪的金银比价的平均数为1:10.93,西班牙不包括在内,因为西班牙的比价受了阿拉伯的影响。另据G.F.Warren和F.A.Pearson的Gold and Prices第260页引Laughlin的数字,则把527—1453年的金银比价笼统地列为1∶15。
1703712605
1703712606 〔254〕18世纪最初三十年间,东印度公司船员在广州买黄金而有记录的,不过二万一千七百五十九两九钱四分(Chronicles of East India Company)。
1703712607
1703712608 〔255〕据说当时日本的金银几乎同价。1545年葡人平脱(Mendez Pinto)的船被风吹到日本,这种情形大概被报告给在宁波的葡萄牙商人。一两年后就派了九条船到日本去探险,仅一条船生还,但这条船的货物全换成了黄金。从此欧洲人通日本的门就大开了。不到五十年,日本的金银存量有三分之二被葡人运走了(A Del Mar,Money and Civilization,p.379)。又据说到公元1598年止,西、葡两国人在澳门和马尼拉收到两千箱金银,值几千万镑,大部来自日本(Henri Martin,Histoire de France,Paris,1862),自公元1601年到1708年,日本流出的黄金有六百一十九万多两(本庄荣治郎、黑正岩合著《日本经济史》)。
1703712609
[ 上一页 ]  [ :1.703712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