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75077
1703775078
我从未想到阿马广场的地下竟然是全球二手物品的中心。这里有一家超市、一些餐馆,以及几家黑胶唱片店。
1703775079
1703775080
“你进口了多少货?”我问道。
1703775081
1703775082
“买得起多少我就进口多少。”
1703775083
1703775084
我想到了中城古董商场的三楼,以及那些用密歇根森林中的树木制成的陈旧的橡木家具。“你买过美国的家具吗?”
1703775085
1703775086
她笑着摇了摇头。“在美国我不认识人呀。”
1703775087
1703775088
我打开手机,给她看中城古董商场三楼的照片,她看得瞪大了眼睛。
1703775089
1703775090
200英里外的陆文良正在新加坡的一家老式店里低头吃着面条。这种色彩鲜艳、狭窄、两三层高的商用建筑遍布新加坡的老城街道。陆文良今年39岁,是BooksActually书店的老板,BooksActually是全亚洲公认的最好的小型书店之一。BooksActually书店也经营一家小古董店,就在书店后面,主要售卖当地的老古董。
1703775091
1703775092
陆文良中等身高,头发乱糟糟的。他表情复杂,说不出看到你是让他生气还是高兴。有时候除非你亲自和他聊聊,否则确实很难分清这两种表情。只要陆文良有空,他就会十分热情地招待我,而且聊起天来滔滔不绝,聊到他最爱的新加坡时更是如此。
1703775093
1703775094
“在新加坡,让人们接受二手货很不容易。”他告诉我。
1703775095
1703775096
从经济方面来说,新加坡的多元人口主要以华裔企业家为主,陆文良自认为也算其中的一员。
1703775097
1703775098
“在中国文化里,用二手货很丢脸,这说明你过得不好,”他摇了摇头说,“中国人过新年,人人都要穿新衣服。”
1703775099
1703775100
自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后,新加坡人便有了这样的思想观念。当时,没人能预料到这个小国能超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邻国。但新加坡的确做到了。在短短60年的时间里,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热带港口国家,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和航运中心。它还是众多跨国公司的区域中心,同时也是亚洲一些最具创新力的公司的研发中心。新加坡政府廉洁高效,居民生活质量很高。
1703775101
1703775102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加坡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新加坡的建国史短得可怜。村庄消失了,公共房屋项目,也就是著名的组屋(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建)应运而生;公墓只是临时的安息之处(要为下一波死者腾出空间)[2]。在那个欠发达的年代流行一时的东西——从电源线到黑白电视机——不仅已经过时,还被视为陈旧思想的标志,必须弃如敝屣。
1703775103
1703775104
我们在一家位于传统商店的中餐厅里吃午饭。
1703775105
1703775106
“过去20年变化太大了,”陆文良带着一丝愠怒说,“我记得我20年前买的餐桌,一直用到我们搬家才换新的。”
1703775107
1703775108
他夹起一撮面往嘴里送。
1703775109
1703775110
“新加坡现在丢掉的东西太多了。前几天,我们家附近有人丢掉了一张宜家松木边桌。桌子还挺好,但我没捡回来,因为我也没地方放。”
1703775111
1703775112
陆文良不像是那种会把一件很好的家具传承下去的人。
1703775113
1703775114
“我其实有点像囤积狂,”他承认道,“铅笔、尺子、办公用具,还有其他东西我都喜欢收集,我还收集砖块。”
1703775115
1703775116
“砖块?”
1703775117
1703775118
“新加坡曾经生产砖块。这些砖块建设了我们的国家,现在也到处都是,用来抵门之类的,”他兴奋地讲述着,“我们生产过A1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砖。在那些旧砖上你还能看到牌子。但是现在,新加坡只进口砖块,所以我才收集那些旧砖块。”
1703775119
1703775120
很少有囤积狂觉得一屋子的东西有什么实际用处,更不用说是砖头了。陆文良在2006年开了BooksActually书店之后,环视四周,觉得店里即使摆着书,也显得很空旷。“所以我带了一些老古董过来。”比如古董算尺,当装饰品摆在店铺里。不久,顾客便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兴趣。“人们会问,这些东西卖吗?”他笑着说,“他们不买书但是想买一把木尺子。”
1703775121
1703775122
无论书店开在哪儿,卖书的生意都不好做。所以当陆文良看见那些年轻顾客有兴趣买新加坡的老物件时,便开始卖更多种类的旧物。新加坡政府定期开发组屋,许多人会搬进新家。搬家过程中,他们会留下很多东西。
1703775123
1703775124
“我就是这样开始了卡朗古尼(karanguni)的工作。”陆文良解释道,用了个当地拾荒者的行话词语。新加坡和其他地方一样,拾荒者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但是陆文良不在乎。备受谴责的组屋(条件恶劣的公共住房)就像一座座博物馆,里面放满了这个国家的民众曾经渴求的物品。
1703775125
1703775126
“这份工作很脏,要在垃圾堆里找东西,”他告诉我,“但是你绝对不敢相信我都找到了些什么。有20世纪20年代的相册,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扔掉呢?我把这些捡了回来,又卖了出去。”
[
上一页 ]
[ :1.7037750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