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99023
日本产品的精细同日本文化息息相关。让中国人感叹和好奇的是,日本社会保留完好的文化风土大都与中华文化有颇深的渊源,在发源地中国,历经战乱和朝代更替,传统逐渐流逝时,在日本却沿袭了下来。即使经过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学后,仍旧保留了颇多有象征意义的文化传统:比如茶道、花道、书道(书法)、柔道、剑道,大都有不同流派,尊崇既定的规则演艺比试,划分等级,对段位达标者授予“师范”等资格证书,显示对其实力的评价和尊重,以求延续和发扬光大此流派的传统。在某些等级森严的行业或职业场所,师傅甚至有权强迫徒弟千篇一律地做非常单调的粗活,谓曰“修业”的一部分——与其说是必须的技能修炼或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磨练意志和尊崇权威的意识。这些都是日本社会浓厚的崇尚权威、追求极致的表现。
1703799024
1703799025
几乎在所有的工作中,日本人都会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清洁工默默地专注于程序化的清扫,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即便没有丝毫灰尘和垃圾,也绝不偷懒省掉程序中应有的冲拖打磨次数;身着脏兮兮的大裆裤,头发染成蓝黄色的“浪荡”工匠,一旦各就各位,立即保持高效的协调,淋漓尽致地发挥各自的娴熟技能(特别常见于土木建筑工地);制造业生产线上的员工在遵照工序要求熟练作业的同时,每个小集体内的分工搭配极具弹性,大家以身作则,默契配合,使日本品质管理获得独到的成功……
1703799026
1703799027
四年前,柳州市民营企业家访问团来到我院,我安排他们参观了直方精机公司。这家公司是由我院学员经营的,是日产汽车厂配套的引擎部件制造商,其产品加工线上不乏手工作业的成分,当听说该类产品的年次品率为零时,大家目瞪口呆。
1703799028
1703799029
日本式管理模式有其重程序、重细节、重组织一致性的特色,在生产线现场管理层面显现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是与组织超强执行力相匹配的一面。当然,世间万物都好坏参半,日本企业管理的弊端——过于僵化也来源于此。
1703799030
1703799031
褚橙案例研究为探讨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褚时健做的也正是日本农业家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人多地少是中日农业的共同特点,作为一个在日本大学教授管理学的中国学者,我期望能为双方的交流牵线搭桥。
1703799032
1703799033
1703799034
1703799035
1703799037
褚橙你也学不会 褚橙你也学不会?——我不这么看!
1703799038
1703799039
易中培训咨询公司创始人
1703799040
1703799041
宋新宇
1703799042
1703799043
1.缘起
1703799044
1703799045
年前,黄老师发邮件问我,能不能给他刚刚完成的褚橙案例写个评论。他希望月底交稿,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正值年关,我又刚刚休假回来,公司堆积了很多事情,我有些焦头烂额,只好给黄老师回信说对不起。
1703799046
1703799047
回完邮件,我习惯性地打开了附件看看。不知被什么吸引住了,一个半小时竟一动不动地读完了全部90页的内容。之后,我给黄老师发了这样一封邮件:“黄老师您好,我一口气看完了您的案例,那么认真和有质量!感动!我收回前一封邮件说的,我把其他事情往后放,在本月底前写评论!”
1703799048
1703799049
这个看上去很有学究气的褚橙案例,为什么吸引了我?
1703799050
1703799051
第一,是案例颠覆性的观点。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认为褚橙的成功是褚时健个人魅力,加上互联网的传播。本质上,褚橙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但黄老师则用详细的事实证明,这其实都是误解。这引起了我的好奇: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褚橙的成功?
1703799052
1703799053
第二,是黄老师团队的认真。这个认真体现在这个案例的每一页上。他们试图用数据和事实论证每一个观点。他们不仅在国内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还去澳大利亚做了对比研究。他们不只靠自己的直觉和推理,还委托专业机构做调查。黄老师给我发的稿子,竟然是他们改写的“第11稿”!在只追求速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真没有见过还有谁这么认真地做研究和写东西。
1703799054
1703799055
第三,我发现褚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理想的中国企业案例。我觉得褚橙本质上是一个被媒体放大的隐形冠军,褚橙模式是典型的无敌产品模式,褚橙应该是中国诸多中小企业老板模仿的对象。黄老师悲观的结论是: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不会。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可以学褚橙的无敌产品模式!其实没有褚时健光环,用此模式白手起家做出成就的老板也大有人在!
1703799056
1703799057
2.震撼
1703799058
1703799059
阅读褚橙案例的过程是一个“一次次”和“一层层”被震撼的过程。
1703799060
1703799061
第一层震撼来自于褚橙公司的发展。75岁的褚时健接手一个别人做不下去的果园,2007年尚不知生死,但到了2012年,就成了一个年产9000吨,营业额6520万元的健康公司。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样营业额的公司很小。但这恰恰是隐形冠军的特质:不是规模取胜,而是以健康和生命力取胜。褚橙现在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冰糖橙大王,是一条“小河中的大鱼”。褚橙4.2吨的亩产量全国第一,也高于国外同行。我和身边很多朋友都互相赠送过褚橙,作为一名消费者,我对褚橙的评价和案例调查完全一致:易剥皮,好看,口感超过所有同类,价格也远远高过同行。通过这篇案例了解了褚橙生产管理的细节后,我更相信褚橙在未来也能比其他同类企业更好地抵御风险。也许褚橙永远成不了10亿级的企业,但对隐形冠军来说,规模不重要!褚橙一定是一家小而美,健康,长寿,因而伟大的企业。
1703799062
1703799063
第二层震撼来自于褚时健这个人。他个人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很多。但案例中的细节让我们不得不加倍敬佩这个认真的老人。褚时健的儿子褚一斌说:“他是在这12年的时间里,一年一年蹲在地头,看着自己的树,吃着自己的果子,每年解决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做到今天的。”土地如何平整,肥料如何配比,剪枝控梢如何作业,病虫害如何防治,水利工程如何修建,和农户如何沟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坚韧和认真一一破解了,而且做得比其他人都好。的确,不是褚时健,很难有褚橙这样的好产品。
1703799064
1703799065
第三层震撼来自于案例展示给我们的一个个精彩又发人深省的细节和事实。我想引用一二,让你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1703799066
1703799067
“资金不多,却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实验室。”
1703799068
1703799069
“规模不大,却为了控制肥料质量自建肥料厂。”
1703799070
1703799071
“一个外行,居然敢砍掉果园里一半健康的果树,却因此能有更高的产量。”
1703799072
[
上一页 ]
[ :1.7037990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