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85154e+09
1703851540 如今,不管是传统销售还是非销售的销售行业,都更加依赖艺术家创造式、启发式、发现问题式的技能,对技术人员约减式、算法式、解决问题式的技能,则不像过去那么看重了。其中原因可追溯到第3章所描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不久以前,买家要自己解决问题,还面临着若干障碍。因此,他们依赖卖家,因为卖家掌握着买家没有的信息。但今天,信息不对称逐渐变成了信息近乎对等,“买家谨慎”的局面变成了“卖家谨慎”的局面,买家能够轻松地获取信息,规避从前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卖家必须有所作为,才能避免成为不相干的“局外人”。
1703851541
1703851542 举个例子好了。假设我到市场上买一台新的真空吸尘器。这要在10年或者15年前,我只能走进商店,跟比我信息更丰富的销售员聊聊,仰仗他为我推荐一台价格公道的产品。如今,我自己就能解决真空吸尘器的问题。我可以上网,核对各种型号的具体规格和评价;我可以在自己的Facebook页面上张贴问题,向朋友和“友邻”们寻求建议;要是我锁定了内心看好的几种机型,我敲打敲打键盘就能比较价格了。我可以在价格最优惠的卖家那里下单,完全不需要销售员。
1703851543
1703851544 毕竟,我的最终目的不是买真空吸尘器,而是想清洁地板。
1703851545
1703851546 有可能,我的真正问题是纱窗无法阻隔灰尘,需要更换更好的纱窗,就算开着窗户也能让房子更干净;有可能,我的问题是地毯太容易积灰,需要换一张新地毯,就不必频繁用吸尘器清理了;有可能,我根本不该买吸尘器,而应该加入街区家电共享合作社;
1703851547
1703851548 还有可能,附近有便宜的保洁服务,他们会自带清理设备。
1703851549
1703851550 谁能以聪明、廉价的方式帮助我实现主要目标——清洁地板,我就乐意听他说,甚至会从他那儿购买产品或服务。如果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就很可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恐怕就需要有人帮我找出问题了。
1703851551
1703851552 与传统销售相关的几乎所有访谈最终都会出现这个主题。举个例子,拉尔夫·肖文(Ralph Chauvin)是意大利不凡帝范梅勒糖果公司(Perfetti Van Melle)的销售副总裁,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曼妥思薄荷糖、孚特拉软糖及其他零食。拉尔夫的销售队伍把产品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将之堆上货架,希望顾客购买。他说,过去几年,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零售商们对卖出多少盒曼妥思口香糖不再那么感兴趣了,而是渴望学习如何改善经营的方方面面。
1703851553
1703851554 肖文说:“他们想寻找不偏不倚的商业伙伴。”而这种变化,又改变了获得最丰厚奖励的销售员的类型。他们不再一定是能够提供即时解决方案、锁定合同的“成交大师”;而是那些“能跟零售商集体讨论、从中发现新机会、懂得就算一时不能成交也无关紧要的人”。
1703851555
1703851556 不凡帝销售员靠着一连串数字运算,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告诉零售商“哪些糖果最适合他们,能赚到最多钱”。这可能意味着提供5种口味的曼妥思,而不是7种口味,它还意味着要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囊括在内。肖文说,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最佳销售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卖糖果,而是销售有关糖果业务的见解。
1703851557
1703851558 其他地方和行业也差不多是这样。在东京火车站所在街道对面的一间豪华会议室里,我和高城幸司坐在那里。高城是日本最顶尖的销售大师,销售顾问公司赛布林(Celebrain)总裁,写过好几本书。他告诉我,刚入行时,有机会获得信息、能够利用信息,往往就决定了销售的成功。而到了今天,信息无处不在,奖励取决于“推测的能力”,“洞穿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的能力。按西亚姆·桑卡尔(第2章中执掌Palantir公司前沿部署工程师队伍的那位先生)的话来说,一线工程师从事销售工作,但他们并不是销售员。“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有待解决的正确问题。”
1703851559
1703851560 从解决问题过渡到寻找问题这一打动他人的核心特性,涵盖了很宽的范畴。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现设置了一门名为“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课程导师说:“创新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能力是,以有趣的方式框定问题……在忙着动手解决之前先观察问题到底是什么。”几年前,备受推崇的商业团体美国谘商会(Conference Board),向155名公立学校管理者和89位私营雇主提供了一份认知能力清单,请受访者按照这些能力对当今职场的重要性依次打分。学校管理者把“解决问题”排在第一位,但雇主只把这项能力排在第八位。他们评选的最重要能力是:“确定问题。”
1703851561
1703851562 确定问题这一打动他人的途径,需要把两种古老的技能来个上下颠倒。
1703851563
1703851564 第一,从前最优秀的销售人员擅长查找信息,如今,他们必须学会组织信息——筛选海量数据,并将最相关、最明确的部分展现给他人。
1703851565
1703851566 第二,从前最优秀的销售人员擅长解答问题(部分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潜在客户缺乏的信息),如今,他们必须善于提问——揭示可能的方向,将潜在问题挖掘出来,找到出人意料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的优先地位尤其高。
1703851567
1703851568 对比,放大说服的力量
1703851569
1703851570 清晰来自对比。对比能在说服的每一个环节里发挥作用,甚至放大说服的力量。
1703851571
1703851572 20世纪中期声名鹊起的美国广告人罗素·瑞夫斯(Rosser Reeves),对框架提出了三大要求。
1703851573
1703851574 第一,他创造了“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任何产品或服务,都要明确自己跟竞争对手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1703851575
1703851576 第二,他是为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创造电视广告的第一批广告人——如1952年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设计的广告,广告中包括了一段朗朗上口的副歌,“我哈艾克”(I like Ike)——押韵话术,我们将在第7章详细讨论。
1703851577
1703851578 第三,瑞夫斯是广告行业一个最出名故事的主人公。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头脑清晰”的持久力量。
1703851579
1703851580 故事的确切细节难以考究。而且,因为它在过去50多年里反复经人讲述,情节往往有所变动。但故事的大致梗概如下:
1703851581
1703851582 一天下午,瑞夫斯和同事在中央公园吃午饭。在回麦迪逊大道办公室的路上,他们碰到一个人,坐在公园里乞讨要钱。这人有一个讨钱用的杯子,杯子边上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字:我是盲人。
1703851583
1703851584 可惜,这乞讨男子的杯子里只有几个硬币。他打动别人给予施舍的尝试很不成功。瑞夫斯认为自己知道原因。他对同事说:“我敢打赌,只要给那块牌子上添几个字,就能让这可怜人杯子里的钱多起来。”瑞夫斯的朋友表示怀疑,立刻下了注。
1703851585
1703851586 于是,瑞夫斯走上前去,向乞讨的盲人做了自我介绍,说他懂些跟广告相关的事情,并想稍微修改一下牌子,好让路人多给些钱。乞讨的男人同意了。瑞夫斯拿起马克笔,在牌子上加了几个字,和朋友退到后面悄悄观察。
1703851587
1703851588 顷刻之间,就有不少人朝盲人的杯子里扔钱了。还有些人停下脚步,和盲人交谈,并从钱包里抽出大票子塞给他。不多久,杯子里就装满了钱,一度伤心失望的盲人掂量着杯子,灿烂地笑起来。
1703851589
[ 上一页 ]  [ :1.703851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