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859558e+09
1703859558 谈到这里我还可以给大家说一个功能,红米和红米Note很多人买回去是送给父母用。父母用的时候就会发现屏幕上的字看不清楚,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功能他觉得很复杂,我们开发了一个极简模式,特别简单,可以让字号变大,他也可以用微信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老人家用这个的时候就会觉得我们这个好用,这个简单。
1703859559
1703859560 所以小米就是一点一滴把大家的意见汇聚在一起,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调动在一起做这款手机。我们做完了以后,在国际上很快就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的国际粉丝起来之后他们帮我们在全球推广,包我们做各国的语言版本,甚至把MIUI系统移植到各种手机上,现在MIUI能支持180款手机,都是这些爱好者干的。
1703859561
1703859562 所以我们在网上汇聚了几百万人帮我们做这件事情,今天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小米的心血,也是数百万米粉一起贡献的作品。这种模式我们叫作‘参与感’,怎么把用户拉过来和你一起做事情,首先是可以帮助你把产品做好,其次更重要的是因为用户参与了这件事情,他有很大的成就感,他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把这款手机推荐给他的同学、朋友、家人、同事,他就成了小米的一分子。
1703859563
1703859564 “我在很多场合讲这一套东西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听不懂,说你能不能用一个更通俗的方式讲给我听。我说好!它有点相当于我党讲的‘群众路线’,你就得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你这么去想的时候,就理解了我们一再谈的‘参与感’是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这个‘参与感’有如此的威力。我们跟消费者是朋友,我们一个小公司三四年前十来个人,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跟大家做朋友的态度,有愿意不断改善、快速改进的能力,我们就一步一步地火箭般地成长。”
1703859565
1703859566 小米“参与感”的起源
1703859567
1703859568 做手机的这么多,为什么只有小米想到做“参与感”?黎万强认为这源于小米手机创始人的发烧友背景:
1703859569
1703859570 我们本身是发烧友,都觉得发烧友就天天喜欢折腾、改装,所以为什么不让大家一起搞呢?这个道理有时候传统企业很难理解,但对我们来说是很天然的。
1703859571
1703859572 我们做手机之前是手机发烧友,对手机都有一堆的想法,每次坐在一起的时候,八九部手机摊在那儿,大家说,这个手机怎么样,那个手机怎么样,饭都顾不上吃,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总是晒手机,商量这个手机怎么做会更好。
1703859573
1703859574 那个时候我们想过一些创业的方向,手机是一个方向,电商是一个方向。我们做选择的时候,确实是安静下来想,说哪些事情是大的趋势,又是我们自己喜欢的,找一个平衡,最终选择做手机。
1703859575
1703859576 那时候很自然就说,我们是发烧友,我们就做一款我们自己喜欢的手机。我在想,哪怕发烧友只有几千我也干。
1703859577
1703859578 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做一个发烧友喜欢的手机,可能也会有很多发烧友会想发表观点,我希望手机是什么样子的,我希望改进它。
1703859579
1703859580 参与感就从这个出发点慢慢一点一点做起来。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归纳参与感这个词,我觉得我们就应该这样子做产品。
1703859581
1703859582 刘德从技术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小米参与感的起源:
1703859583
1703859584 苹果的研发是封闭的体系,因为它的IOS系统是封闭的,研发体系也是封闭的。安卓本身的体系是开放的,借助这种开放的方式,我们把研发过程也做到开放,小米打造软件做MIUI的时候做了小蓝本放上去试试,收集意见,这是基于安卓平台的开放,大家才想到,其实可以用完全开放的方式来打造产品。
1703859585
1703859586 用户提了一个建议我们会很快改掉,他会是我们研发团队的一部分,他就乐于帮我们传播这个产品。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弥散着一种相对悲情的情绪,网上、电视里做歌手选拔赛也好,还是其他各种节目,年轻人总是哭得稀里哗啦的。年轻人成功的机会相对会少,因此他们弥散着这种悲情的情绪。
1703859587
1703859588 但是当他给一家小公司的小产品提了一个意见的时候,他能得到充分的反馈,这样的话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会觉得在这里面找到了归属感,得到了尊重、信任、正反馈、正能量,他会继续参与小米的产品开发,贡献他的力量。慢慢地,他们发现小米是自己的心灵家园,一个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莫过于成为他们的心灵家园。
1703859589
1703859590 这是我们慢慢做着总结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设想这么做,没有人有这样的能力,一开始想清楚这个事太难了。
1703859591
1703859592 MIUI是小米公司实践“参与感”的历史起源,研发总监李伟星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从实践中得到宝贵经验,不能完全接受用户的建议:
1703859593
1703859594 用户的声音比较零散,我们定期通过论坛或者微博搜集他们对MIUI的评论,有一些是基于原有功能的反馈,我们可以做改进,有时候是他们的反馈触发了我们的思考,得到一些新的想法。也有可能用户的反馈完全是一个新功能,他觉得我们该做这个,给我们一些建议,如果发现他的建议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我们就采纳。
1703859595
1703859596 MIUI要求团队成员泡论坛,产品经理主要是看新功能建议这一块,工程师主要就看反馈,就是BUG的那块。要对自己负责的模块的小板块,或者说这个类型的问题,达到一个百分之多少的回复率。如果达不到,你要提醒他赶紧改进。
1703859597
1703859598 我们在看的过程中,他会从工程师的角度判断这个问题是怎么样的,会有一些互动的过程,直接答复或者说要他补充一些细节。当时我们确定是个问题的时候,工程师会直接点论坛上一个键,他就自动把这个问题转到BUG管理系统JIRA里面去了,论坛里相关的链接、标题、正文,还有里面带的日志、附件等等会拿过来。这就把外部的论坛和内部的BUG管理系统打通了。
1703859599
1703859600 MIUI刚起步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用户很容易想到意见、建议,因此我们做的工作很多来自用户的建议。到现在这个阶段,用户的功能建议,我们大多会提前想到。还有一些用户建议是我们没做的,很可能是不符合我们价值观,或是我们针对所有用户作权衡之后,决定不做,而不是我们没想到。
1703859601
1703859602 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有多少新功能是用户提出来我们去改进的?可能10%左右。大部分属于我们做了这个功能,用户给我们一些建议,说向哪个方向再改改。
1703859603
1703859604 那么,会不会有做新功能的基本想法之后,进论坛去验证大家的想法呢?其实做之前很难验证。我们曾经制作过投票,有些时候得到的反馈不太理想,因为有时候有的东西在你按照他利益做的时候,他可能不会发出声音的,只有当伤害他的利益的时候他才跳出来说。
1703859605
1703859606 用百分之百的诚意做产品
1703859607
[ 上一页 ]  [ :1.7038595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