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886189
(3)更新。社群在运营过程中因为新鲜感、互动率缺少,社群开始变得不活跃。这时,我们需要更新社群成员,也就是不断地吸纳优质的新成员加入。其次我们要更新社群的话题,通过话题的互动或者热门事情的讨论,更新社群内容。
1703886190
1703886191
(4)激活。激活社群的核心是通过发现别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信息和资源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除此之外还有互动、优惠及其他营销策略。大家要明白一点:社群成员聚集在一起,可以归结到一个简单的词语——归属。社群是一群人(或动物),在同一环境里彼此互动。产生社群的不是分组,而是小组内部的互动。那些互动以及互动产生的归属感,来自一种特殊的经济:社群经济或社群变现。切记一点:激活社群的最终目的,是让社群成员发自内心地想和其他社群成员在一起,相互影响和合作,包括相互帮助、参加集体活动、宣传及参与增强其价值的活动。
1703886192
1703886193
【案例14】猫眼电影:需求产生社群运营模式
1703886194
1703886195
猫眼电影积累了大量的影迷用户,这些用户都是习惯去影院观影的购票用户。分析这个群体的需求,可以归纳为购票优惠、线上交流、线下聚会、提前观影、读写影评等。依据这些需求可以判断出,线下聚会和线上交流更适用社群运营的模式。
1703886196
1703886197
线上交流,是指用户在群里和App上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正在热映的电影或明星动向等,这属于用户的兴趣属性;线下聚会,是指用户组织集体观影和聚会活动,通常是同一地区的用户才会参加,这属于用户的地域属性。猫眼电影从用户这两个属性出发,引导用户建立影迷类社群,希望覆盖万名活跃用户,从而拉动产品的活跃度。
1703886198
1703886199
首先,在已有的核心用户中找到合适的社群领袖,通过对其培训辅导,给予资源支持,建立起两个社群作为标杆,然后开始上线页面正式招募。在首次招募中,这两个标杆社群的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浏览用户快速理解这件事,同时也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1703886200
1703886201
其次,通过站内资源和站外渠道推广招募页面,报名者可以加QQ向官方咨询详细情况。这个环节可以由一位核心用户负责讲解和筛选报名者。
1703886202
1703886203
再次,筛选后的报名者进入新建社群的阶段,由官方协助确定社群的主题、制度和管理架构。这些工作本应由社群领袖完成,但在运营初期,官方还是需要做很多沟通培训的工作,扶植这个体系。一旦度过这个阶段,社群就会自发运转起来。
1703886204
1703886205
最后,帮助这些新建社群的领袖招募成员,快速将这些社群发展到一定规模,这样就成为第二批标杆社群,让持续观望的用户感知到这个爆发性增长,吸引新用户参与,从而继续扩充社群规模。
1703886206
1703886207
这四步完成后,整个社群体系的架构就建立起来,慢慢开始自运转。从具体效果来看,猫眼电影建立了50个城市的地方分会,基本覆盖了购票用户最多的几个城市,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之后,再将这批用户转化为App的活跃用户,可以提升贡献用户的量级。
1703886208
1703886209
假设社群覆盖1万人,每周有40%的用户转化到线上,也会有4 000名贡献用户。这些“头部”用户可以及时贡献优质的影评和话题,对产品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另外,分会还可以立足各个城市,协助猫眼电影持续做纵向的品牌渗透,虽然很难用数字衡量短期效果,但也算是收益之一。
1703886210
1703886211
与猫眼电影的案例类似,还有很多产品也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比如美食、旅游、音乐、体育等,所以这类的产品都可以尝试套用这个社群运营模式。
1703886212
1703886213
社群高活跃度的六个原则
1703886214
1703886215
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微信的发展使社群无处不在,社群成员的沟通变得更加及时高效和多样,使建立社群变得更加简单,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拉起上百人的大群。建立社群十分容易,但怎样让社群高效、持续地运转下去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社群的维护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1703886216
1703886217
每个人都会加入很多的社群圈子,有同学群、家庭群、兴趣群、商业群等,好多群的信息根本没有时间看。
1703886218
1703886219
每天有无数的社群诞生,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多个社群。重要的是,人们会为自己加入某些特定的社群而产生优越感,从而引以为傲。对于从事社群运营的人来说,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社群的活跃度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有内容的没用户,第二,有用户的没内容,第三,没有黏性。
1703886220
1703886221
社群是一种无边界时代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存在感即如果你不在社群你就会被边缘化,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缺失;成就感即你在社群里说话、发起活动,有人认同有人响应。
1703886222
1703886223
社群缺少活力的四大原因如下。
1703886224
1703886225
第一,建群的目的方向有问题。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建这个群,目的是什么。
1703886226
1703886227
第二,缺少管理。追求为建群而建群,没有考虑社群后期的管理维护。
1703886228
1703886229
第三,群成员质量低。群成员鱼龙混杂,质量相对低,层次相对低,或者说不在一个层面,缺少价值。
1703886230
1703886231
第四,缺少活动支持。一个社群要想做出生态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有价值的活动做支撑,线上线下相互促进补充。
1703886232
1703886233
随便拉一个群很容易,但要建立一个社群有难度。所以我们要考虑两点:创造群、留住群。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两点:吸引粉丝、留住粉丝。那么社群如何保持高活跃度?主要是六个原则。
1703886234
1703886235
(1)身份感。身份感等于身份认同。社会心理学者认为,要全面理解人的社会行为,必须了解他是如何构建自己和他人身份的。“对于身份的建构与认同被认为是在网络空间自发形成的虚拟社区里,网民愿意参与并为社区做贡献的心理来源,满足了人们在实体世界中难以获得的心理需求。一是通过寻找‘我’和‘我们’的差异获得自我认同,二是通过寻找‘我们’与‘他们’的差异获得社会认同。前者使得个体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后者使个体获得一种与众相同的一致性。”可见,成员一旦建立社群身份,即意味着把自己看成该社群的一员,具有与该社群成员共同的特征,或者说该社群拥有了某种社群共识和共享价值观,这种“类化”的机制最终促使社群成员愿意遵守社群的规范。
1703886236
1703886237
什么叫身份感,就是你的社群既然不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微信群,那所有的成员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从结构上看,传统的虚拟社群,如聊天室、BBS、网络论坛等的重要特征是有一个明显的边界,就像画地为牢的“圈”一样,社区的活动都在这个明确的“地界”内。加入某个社区,会有明显的行为标志,如在社区注册,而每个社区也有一个明确的名称。当他意识到自己归属于某一虚拟社群,将引发一个虚拟社群身份的类化过程,激活他的群体身份,形成该社群的集体意识。如果没有统一的称谓,它还叫社群吗?描述群体身份,贴一个常规意义的意识形态(正义性)的标签,采用成员间互动交流的形式,构建起一个集体的隐喻幻想,以形成社群的共识与归属感。
1703886238
[
上一页 ]
[ :1.7038861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