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06211
1703906212
第三方支付机构正是顺应了中国贸易主体的结构性变化,满足了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需求,成为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一站式平台服务,帮助众多企业和个人减少烦琐的结汇流程与合规风险,提供了便利的跨境支付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703906213
1703906214
第一,缩短跨境支付结算时间。信用卡跨境支付一般在客户妥投15天后开始结算,按照即时支付时的汇率,结算成人民币汇到商户/个人的国内银行账户。PayPal提供即时收款服务,电汇到国内银行仅需3~7个工作日,商户就可从账户提取贷款现金(如果使用支票时间会比较长,需要6周左右),结算时间最多可缩短一半左右。而使用PayPal向国外付款的到账时间为7~15天。
1703906215
1703906216
支付宝通过与国外网站合作,譬如DHC、亚马逊、草莓网,给“海淘”[5]一族提供人民币跨境即时付款服务。支付宝把客户的订单金额按当天的汇率自动转换成人民币结算,用户只需用普通人民币银行卡,就能通过支付宝完成支付。以往“海淘”需要使用Visa、万事达等双币信用卡进行跨境支付,需3~5天。快钱与西联汇款合作,实现自动化的汇款支付处理,也大大缩短了跨境支付结算时间。
1703906217
1703906218
第二,减少跨境支付风险。由于跨境交易的特殊性,中小微外贸电商长期受到国外客户单方面拒付甚至恶意欺诈所导致的风险的困扰。个人网购也要顾虑跨境付款的风险。
1703906219
1703906220
第三方支付平台担当了重要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关卡,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安全地开通全球外币收款渠道。例如,快钱与全球领先的支付风险服务机构CyberSource合作,采用专业化的风险控制服务,为商家建立有效的防欺诈机制,屏蔽商家风险,在支付过程中全面保护商家利益。支付宝把虚拟账户担保功能延伸到跨境支付领域,国内买家在购买国外商品并下单成功后,用户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会首先转入担保账户,在用户收到货物并满意后,担保账户中的资金再支付给国外卖家,从而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
1703906221
1703906222
第三,便利人民币结算。美元仍然是国际结算货币,人民币的适用范围较小。中国外汇管理一直采用“宽进严出”的原则,中小微外贸企业、外贸电商及个人买家持有的美元额度受到较大限制。
1703906223
1703906224
目前外汇管理已适度放宽,把个人年度购汇额度从2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但对喜好多次、少量、不定时网购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众多买家而言,每发生一次购买行为就换一次汇仍然非常不便。
1703906225
1703906226
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境外一流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极大地方便了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和个人的国际结算。例如,国内用户开通财付通美国运通国际账号后,在境外购物网站上购买商品便可以轻松实现人民币结算,支付流程与境内支付一样。另外,国内企业和商户往往不支持境外信用卡,但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境外买家也可轻松网购以人民币结算的国内商品和服务。
1703906227
1703906228
第四,降低跨境支付服务收费。信用卡跨境支付,发卡企业对商家一般收取开户费、年服务费、手续费。国内信用卡发卡企业的开户费为100~4 000元,年服务费在5 000~10 000元,每笔手续费在3%~5%。而国际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手续费也比信用卡低。例如速汇金(MoneyGram)每笔手续费10~33美元,信用卡每笔手续费5%;西联汇款需要支付一定的开户费,每笔手续费是15~40美元,而PayPal每月手续费只有2.9%~3.9%。
1703906229
1703906230
相比之下,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大多免注册账户费、年服务费,手续费在0.5%~1%。通过支付宝完成跨境支付,不需要支付换汇手续费。跨境支付服务收费的降低更有利于扩大跨境交易。
1703906231
1703906232
闯入中国金融业变局的“野蛮人”
1703906233
170390623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相对封闭的金融发展环境,在客观上推动了以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也遇到了金融资源市场配置效率不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业垄断利润过高等问题,金融体系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逐步积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发展约束,重启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1703906235
1703906236
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闯入中国金融业变局的“野蛮人”。野蛮不是落后,而是指相对于中国较为封闭、固化的现有金融体系而言,由市场推动、不受约束也绝非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创新力量。
1703906237
1703906238
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现有金融市场缝隙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着固有的互联网创新基因,艰难地开拓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金融服务价值取向、金融服务技术方式。几乎没有一家不是吃了许多亏后才逐步赢得市场认可的。正是这些“闯进来”的机构和“闯出来”的成果,对中国既将进行的金融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703906239
1703906240
用信息技术变革金融服务方式
1703906241
1703906242
在金融服务创新中,有两个要素至关重要:一是服务效率,二是风险控制。在金融领域用信息技术可以干什么、干成什么等方面,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703906243
1703906244
第一,用互联网提升中小微金融的服务效率。
1703906245
1703906246
在金融服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为所有客户提供无限深度的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必然涉及三大方面的问题: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
1703906247
1703906248
传统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网点门店+网银系统”的服务方式。银行网点资源不仅受到选址的约束,也受到店面运营成本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张。网点资源限制,使离网点远的客户使用银行服务需要付出更高成本,这制约了传统商业银行对人口相对不稠密地区的服务能力。网点运营的时空限制,使大量中小微客户集中到一个网点接受服务必然给网点运营带来较大压力,造成排长队等低效服务问题。
1703906249
1703906250
传统商业银行这种不能缺少网点门店的金融服务方式,决定了银行只有采用2/8原则,选择大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才是比较经济的。相应的,银行在提供什么服务、怎么服务等方面也向大客户倾斜。此外,大客户对大额资金操作安全性的需求高于便捷性,因此银行在提升网银系统便捷性上的动力并不足。
1703906251
1703906252
银行网银系统运用电子支付技术降低了支付操作成本,但其系统基础架构仍建立在20世纪末的电子交易、电子支付和认证技术发展特点上。网银系统的专用封闭网络特征,使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操作工具层面。银行更多的是从内部管控角度出发,用信息技术实现从网点前台到管理中台、后台的自动化管理。
1703906253
1703906254
不少商业银行的网银系统都存在操作烦琐、不够便捷、亲和度不够等问题。近年来,这些日益成为银行网银系统的短板。在2011年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双11”大促销中,众多银行网银系统就因不堪天量交易峰值的重压,集体崩溃。网银多页面跳转的操作模式,也增加了用户遭遇木马钓鱼欺诈的风险。商业银行注重的客户体验也以现有技术和流程为基础。例如,中国银联采用20秒接听率85%的标准,工行信用卡中心的标准是20秒接听率达到90%以上。但开放系统中客户服务方式更多地表现为“自金融”,提升人工服务效率无法替代客户在自主选择过程中的体验。而商业银行对在开放系统中再造银行服务流程的考虑相对滞后。
1703906255
1703906256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关于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怎么服务,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给出了和商业银行不一样的选择。
1703906257
1703906258
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的是“网页+商业智能”的服务方式。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服务方式变革,使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能采用8/2原则,选择中小微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其核心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微支付和微金融需求。特点如下:
1703906259
1703906260
首先,用互联网金融服务覆盖大量中小微客户。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用虚拟网页或手机页面替代门店,突破了传统银行服务网点的空间分布局限性。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便利地触及微支付、微金融服务,很大程度上熨平了因各地人口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服务效率差异。电脑存储和计算能力的飞跃,也使在同一时点上可并行处理的人机对话服务容量呈指数级扩大。
[
上一页 ]
[ :1.7039062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