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06798
1703906799
除了上述有形式的账户支付化趋势外,账户积分的方式几乎代表了最广义的账户支付化。积分账户是运营商、商品和服务提供商向购买了自己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用户赠送的积分。拥有积分的用户也同时拥有运营商、商品和服务提供商的某种权益,可以获取某些类型的商品、换取礼品、联盟商家购物时抵扣一定的金额等。例如,航空公司的里程积分、连锁超市的购物消费积分。
1703906800
1703906801
积分账户来自运营商、商品和服务提供商为了增加客户黏性开展的优惠促销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实物支付或货币的预支付功能。未来这类账户会与运营商、商品和服务提供商派生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进一步融合。在此形式下,只要是有现金存储的账户,就能实现支付化。
1703906802
1703906803
消灭账户与创造账户
1703906804
1703906805
账户本质上就是一串唯一性数据。由账户机构生成并管理的这一串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账户管理机构也不会考虑其所设数据和人的关系。试问下,有多少用户能清楚记得自己的所有银行卡的卡号、宽带号、水表号、有线电视号?
1703906806
1703906807
银行业是最早提出“消灭账户”的口号的行业,消灭账户并非取消账户,而是将账户与用户高关联的数据绑定,让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账户。建设银行在银行业里最早推出手机号码转账,用户无须银行卡号就能实现转账。
1703906808
1703906809
但这种消灭账户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消灭账户的本质是让账户的应用环境更加多样化,不因账户自身的弊病导致支付受限。当账户的限制被减少时,可以接受账户处理的终端和网络将会更多。如果说终端和网络决定了支付,账户自身的限制则决定了应用范围。银行卡这种账户形式导致其只能在指定的终端和场所里实现支付。而当银行卡被快捷支付绑定后,这种限制就被突破了。
1703906810
1703906811
消灭账户实际上是消灭银行业的账户,是取消账户管理机构的规则制定权力,让用户可以有选择地在各种场景中,用各种方式使用账户。
1703906812
1703906813
第三方支付账户天生就是账户的消灭者。在支付宝,手机号码、邮箱等都是账户;在腾讯,QQ号就是账户号。没有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银行账户这种现成的体系来建设自己的账户体系,就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只有打破这种账户管理规则,才能体现出第三方支付企业不同于银行业的优势。
1703906814
1703906815
消灭账户是为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账户一定就是麻烦的、不方便的。在消灭账户的同时,也将出现创造账户。
1703906816
1703906817
在现金的世界,没有任何账户属性,现金支付无法形成数据流,无法对应每个具体的人。创造账户的目的,就是要将现金账户化,让其具有账户属性。这也是解决中国银行业通存通兑的最佳途径。
1703906818
1703906819
未来有一天,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将通行于各大银行柜面或者自助设备终端,第三方支付用户在柜面或自助设备上输入手机号,就可以存取其在第三方支付账户里的资金。这样一来,现金就被赋予账户属性,使其可以和人关联起来。
1703906820
1703906821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年交易规模达到十余万亿的今天,现金流通领域仍然是第三方支付的最有作为之地。这些现金将通过第三方支付电子化,最终实现账户化。现金不再是不可统计的,也将成为数据的一部分。
1703906822
1703906823
账户的虚拟化
1703906824
1703906825
账户介质的制造成本与发放、存储、管理,都令其无法与虚拟账户相比。虚拟账户适合在各种终端上实现输入与读取,利于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使用。没有介质的束缚,虚拟账户可以在各种支付场景胜过介质账户。
1703906826
1703906827
当然,这并不代表介质账户会迅速消失。但在第三方支付领域里,未来账户的主体是虚拟账户。因为没有规模庞大的线下服务网点,第三方支付无法承担介质账户的发放、管理与维护。依赖物理网点提供的服务,其高昂的成本也是第三方支付无法承受的。
1703906828
1703906829
第三方支付会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行虚拟账户,用虚拟账户无形无边的优势吞噬介质账户。从用户角度来说,随着中国银行卡发卡数量的增加,大量介质账户给用户带来过高账户管理成本,也不便于用户在各种环境使用,而虚拟账户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应对更多的支付需求。
1703906830
1703906831
支付清算开放化趋势
1703906832
1703906833
账户机构设立账户体系时,就是为了本机构用户服务的,这也就决定了账户的垂直体系特点(见图3–5)。
1703906834
1703906835
1703906836
1703906837
1703906838
图3–5 垂直账户和水平账户
1703906839
1703906840
中国银行业垂直的账户体系导致各家银行各自为政,重复进行网点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垂直账户体系,最早的金卡工程就是为此推出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是希望银行间能够无障碍地通存通兑,各银行间共享服务网点资源,但银行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市场份额大和服务网点多的大银行不愿小银行借助其优势超越自己。
1703906841
1703906842
所以时至今日,哪怕是在互联网化的时代里,我们依旧无法在A行网点实现对B行账户的存取(通过银联完成的除外)。中国银联是中国首个银行垂直账户体系中的横向应用服务者,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体系建立的中国银联打开了通兑的一扇大门,使得我们在自助终端里实现各大银行间的无缝取款服务。正是这种打破垂直体系条块化的横向价值体系,使中国银联获得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1703906843
1703906844
就第三方支付领域而言,中国银联才是国字号的最早先行者和成功先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巨大的压力下,各大银行允许中国银联在各行间提供跨行服务。
1703906845
1703906846
银行账户体系互不通融,第三方支付账户却通过集成各家银行账户,实现了银行账户间的通融。这种横向价值体现的就是用户所得便利。
1703906847
[
上一页 ]
[ :1.7039067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