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06898
1703906899
为什么这样判断,具体可从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与电子支付体系结构两个方面来说明。
1703906900
1703906901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
1703906902
1703906903
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是确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关系的边界条件。解析业务结构有两个角度:一是业务分类角度,二是流程分解角度。
1703906904
1703906905
按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银行业务主要分为3类(见表3–1):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的重要基础。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703906906
1703906907
表3–1 银行业务构成
1703906908
1703906909
类别 业务特性 构成 业务收入占比 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 国外银行 负债业务 核心业务 存款业务、借款业务 81.98% 86.43% 55.34% 资产业务 核心业务 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现金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 非核心业务 交易业务、清算业务、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托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 18.02% 13.57% 44.66%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都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中间业务属于非核心业务。三大类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说明了这个情况。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核心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都超过80%,而国外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占比在55%左右。相应的,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大大高于中国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更加均衡。
1703906910
1703906911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于清算业务、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这些业务收入严重依赖客户规模。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出股份制商业银行5个百分点。除了工商银行,中国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的业务重点都是存贷,客户规模远超股份制银行。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后来者,则将存贷尤其是对公司的存贷业务作为业务重点。
1703906912
1703906913
从历史来看,商业银行诞生于存贷业务,而不是支付业务。可以说,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一贯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支付等中间业务一贯仅是商业银行的非核心业务。
1703906914
1703906915
商业银行的诞生
1703906916
1703906917
历史记录显示,最早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一批从事货币兑换生意的商人。在许多城邦聚集的地区,由于每个城市的货币不同,便有商人提供货币兑换服务。
1703906918
1703906919
公元120年,这些货币兑换者己发展出吸收定期和活期存款的业务。商人把货币存在货币兑换者处,需要时就提取,比有事就要兑换货币来得方便,货币兑换者的保险库被当作临时的铸币保管处。
1703906920
1703906921
英格兰早期的存款形式是从人们将黄金交由金匠保管发展来的,金匠的金库承担货币保险柜的功能。金匠由于备有能够保存大量黄金的场所,因而可以使保存更多的黄金的边际费用较小。金匠们发现,接受需要保存的黄金并向黄金持有人收取费用是有利可图的。
1703906922
1703906923
随着黄金存款活动的增多,逐渐发展为:当两名成员达成商品购销协议时,一名成员会去取回自己的黄金支付给另一名成员,另一名成员再把黄金储存起来,经常是储存在同一个金匠那里。
1703906924
1703906925
由于金匠会继续其偿还黄金的承诺,对成员来说,仅接受金匠的收据会更便利,从而省却了每个人取出黄金和再次储存它的麻烦。就这样,收据就作为交易媒介逐步流通起来。
1703906926
1703906927
当金匠存款余额的转账成为其客户所接受的支付方式时,它便开始起到货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存在金匠那里的黄金或贵金属一般来说能够抵偿赎回的要求,因此净提款量通常相当低。金匠可以贷出黄金赚取利润,并为增加更多可供贷出的黄金存款而展开竞争。
1703906928
1703906929
于是,存款费用变成了存款利息,收据变成了钞票,金匠变成了银行家。
1703906930
1703906931
历史的逻辑是:银行业从一诞生就是靠存款,靠黄金存储,依靠这些存储发行票据固定信用。之后由于信用滥用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才形成了中央银行。因此银行业的核心业务是存贷款。至于货币流转等都是附属业务。但由于货币流转涉及物流运输和物质货币的储备问题,只有银行才能承担支付功能。
1703906932
1703906933
现在,货币的形式已发生变化,从黄金到成捆的纸币,演变为数字配合密码。只要有数字传输渠道,就可以实现货币流转。互联网恰恰是极佳的数字传输渠道。
1703906934
1703906935
电子支付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支付技术的不断衍生发展,最终使得银行其实可以去支付化,也就是说不需要银行来特定提供货币流转服务了。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支付的确可以非银行专有。而且,从银行自身业务来看,支付属于中间业务收入。离开了支付,银行一样可以进行存款和贷款。甚至可以想象出,银行自身支付可全部通过第三方支付来实现,前提是第三方支付跟银行支付一样介入清算中心。
1703906936
1703906937
第三方支付机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逻辑下,诞生于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的主要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支付业务(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等)、转账业务、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具体来说,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支付与清算业务包括:票据清算、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上支付、商业银行交易数据处理或前端业务等。
1703906938
1703906939
从功能上来看,第三方支付的确是一个辅助性业态,只是帮助实现资金转移支付的工具而已,其自身意义非常有限。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看上去很大,实际盈利性很差。因为用户对价格很敏感,第三方支付机构收费一般都低于银行。即使是每年有2 000万亿~3 000万亿元交易规模的银行,实际上的支付收益在其中大概占比不足5%。这是非常小的一个数字。
1703906940
1703906941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从支付、清算业务向信用担保业务乃至理财业务拓展,但仍然没有过多超出银行中间业务的范围。而且,在银行牌照这一特许经营权的保护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未涉足银行的存款等核心业务。即使在中间业务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从事的是更为基础性的中间业务,而且业务规模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是极其有限的。
1703906942
1703906943
从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流程看,可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业务。根据IBM全球咨询服务部的经验和银行业内通常的理解,可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前台业务指的是网点柜面服务或网上银行网页,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负责业务拓展。中台业务指的是与银行内部运营核算相关的计划财务、风险控制,以及合规、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后台业务包括会计处理、IT支持、呼叫中心、贷款审批中心、行内支付结算中心等业务和交易的处理、支持和共享服务,负责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1703906944
1703906945
银行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前台、中台、后台业务:前台侧重于操作风险管理,中台、后台侧重于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
1703906946
1703906947
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的主要是跨行的票据清算、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服务,相当于银行的后台业务。有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商业银行交易数据处理,实为银行后台业务的外包服务商。只有为网上银行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才介入了银行的前台业务。显然,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务的交集主要在后台业务。
[
上一页 ]
[ :1.7039068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