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992155e+09
1703992155
1703992156 “生存法则”是王东升所诠释的产业竞争规律(韩国媒体率先将其称为“王氏定律”),虽然它本身不是竞争战略,但却为京东方的竞争战略设定了“参数”。在这个框架下,京东方市场竞争战略的中心目标是提高和保持产品竞争力。为提高由速度、品质和赢利性来定义的产品竞争力,王东升“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于是京东方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战略客户”(即与京东方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大客户),“因为这些客户都已经在开发两年后的东西,战略客户才会告诉你2年后的产品,第一时间推出的时候肯定会用我们屏”。王东升将其概括为“技术领先,全球首发,价值共创”。理解了这个逻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京东方要实施客户导向和产品小型化。综合起来看,京东方竞争战略的核心就是创新——“特别是观念、技术和应用创新”(王东升语),而且要保证创新的速度超过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这是保持赢利性的必要条件。
1703992157
1703992158 从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两年时间里,王东升从方法论出发,以产业竞争规律为框架,形成了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中心的竞争战略原则(迄今仍在完善)。在这期间,京东方的第2条生产线(成都4.5代线)已经满产,第3条(合肥6代线)即将投产,第4条(北京8.5代线)正在建设(合肥8.5代线和鄂尔多斯5.5代OLED生产线都在酝酿之中)—— 一个多生产线大企业的格局正在形成。
1703992159
1703992160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为贯彻竞争战略并克服原有组织结构对于多线扩张的阻碍,王东升实施了第四个战略——实施以集中化和专业化为中心的组织变革。这个战略目标是在实现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条件下的客户导向,其执行的内容和过程在第五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多说。需要强调的是,实行组织变革的方法论就是“SOPIC创新变革”。如本书第六章所述,“SOPIC”的含义是战略、组织、流程、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按照王东升思考问题的逻辑,要贯彻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中心的战略(S),就必须以一套方法论(如基本经营法则和生存定律)来培训京东方的干部;但目标和战略不能光说,必须锻炼组织(O);协调组织的行动就要建立流程(P);流程是很细节、很复杂的东西,要处理大量信息,光靠人工是不行的,需要建立信息系统(I);最后,对整个过程中的风险要有控制(C)。一旦付诸实施,由上述五个方面组成的“SOPIC”就是一个执行京东方竞争战略的体系,它包含了改革和创新两大主题,所规范的组织行动一定是客户导向的企业行为。
1703992161
1703992162 “SOPIC”体系从2010年10月份开始正式实施,通过集中化、专业化的组织变革把京东方竞争战略的原则和工作方法固化为组织程序,然后再通过实践把这些原则和方法转变成为组织能力。实施“SOPIC创新变革”后,京东方每年都对提升产品竞争力定出具体的工作指标,每年都要求S和A类产品的增长。2012—2013年度,京东方第一时间推出市场的产品达到70%,其中手机产品达到75%。京东方在2012年的主营业务扭亏为盈和2013年的利润暴增,充分证明了竞争战略和“SOPIC创新变革”的有效性。因此,京东方的新一轮盈利成为“结构性”的——即不再是完全由市场潮汐所决定的,而是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凭借创新速度超过市场变化速度所获得的。
1703992163
1703992164 以竞争战略为导向,以组织变革战略为保证,两者的结合就成为企业能力成长的框架。在官方的讲话和文件中,京东方把自己的核心战略描述为“剑字”战略,即套用武侠小说里武功高手的功力不断提升的境界,把京东方进入TFT-LCD工业之后的成长阶段依次划分为扎根、钢剑、铁剑、木剑、无剑几个阶段——越往后发展,剑就越轻越柔,越能更快速、更准确地击败对手。在武侠小说中,无剑是说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成为剑,成为克敌制胜的武器,就是到了武功的最高层次。从这个意义看,“剑字”战略实际上是京东方培育组织能力的行动计划,其内容反映了“SOPIC”创新变革的成果。因此,本书没有把它单列为一个战略。
1703992165
1703992166 与其远见和信念的来源一样,王东升的战略思想和方法论也有深厚历史经验的底蕴,并非仅仅是突然的灵光闪现。他自己的解释是,“这和我的经历有关,还有我的背景——我是搞计算机软件出身的,擅长系统设计和数学模型,是系统工程专家;我还是财务出身,财务主要讲利润,我知道利润是怎么出来的。财务专家、系统工程专家再加上产业经历,让我比竞争对手的高管更懂。他们都没有经历过我这样的高低温实验,没有像孙悟空那样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过的,所以悟性还是不一样”(8)。
1703992167
1703992168 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修炼不仅包括王东升在京东方进入TFT-LCD工业初期经历的磨难,还包括他在北京电子管厂的经历。本书在第二章描述过,以进口设备建成的“811”半导体器件生产线曾经给北京电子管厂带来过希望,但也成为炸沉那艘“航空母舰”的最后一颗水雷。1980年代后半期,北京电子管厂曾经成立过一个工作小组调查和探讨拯救“811”的办法,而年轻的王东升也是那个小组的成员(虽然不是主要人物)。“811”是北京电子管厂历史上第一个洁净车间,却因为维持成本太高而给工厂带来厄运。洁净车间内部要保持恒温恒湿的条件,而支撑这些条件的是电(用于开动照明、空调、吸尘等一系列设备)。即使那个时候的人工费和电费都很便宜,“811”干不干一天也需要10万元的费用(这个数字是王东升当时自己算出来的)。由于高昂的固定费用,这种生产线必须一天24小时不停地生产才可能维持下来。“811”建成后无法维持生产的直接原因是军工不再订货,但当时就算是有订单,王东升认为那种计划体制下的商业模式也不行,因为要实现盈利,第一是产品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区域市场不行;第二是必须保持技术进步,不然卖不出去(9)。
1703992169
1703992170 “811”的经历让王东升刻骨铭心。今天看来,那个项目很小,投资不过两三千万元(虽然对当时的北京电子管厂来说是个巨大的数字),而北京5代TFT-LCD生产线不管是否生产,一天的固定成本是500万元。王东升说:“所以我觉得一定得全球卖,一定要技术跟得上。技术跟得上不一定赢,但跟不上一定死,这是血的教训”(10)。从“12块定律”“基本经营法则”到“生存定律”,再到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中心的竞争战略和“SOPIC创新变革”,王东升的战略和方法论思维都起源于那个压垮了北京电子管厂的最后一根稻草——“811”项目。如他自己所言:“没有去过几次鬼门关的人,是悟不出来的”。
1703992171
1703992172 随着京东方在TFT-LCD工业的崛起,王东升正在发展出第五个战略——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有限多元扩张战略,为京东方在自己核心能力和资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空间。王东升对这个战略的思考促成了他的新远见,其过程典型地反映出远见、信念和战略之间在“理论”发展中的互动关系。
1703992173
1703992174 到全球TFT-LCD工业遭遇市场疲软的2011年,随着6代线和8.5代线投入生产以及公司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京东方成为全球平板显示器工业挑战者的态势已经“锋芒毕露”。更让竞争对手后脊梁骨冒凉气的是,京东方的扩张势头似乎刚刚开始。就在这一年,韩国双雄开始“狂吹OLED风”(11)。OLED技术到那时已经出现十几年了,虽然比LCD有明显优点,但成本居高不下和技术难题使其产业化的步伐缓慢。不过,可能载入未来全球显示器工业史的有趣事实是,OLED产业化的突然加速也是由京东方的扩张所触发的。2011年6月,三星宣布第8代AM-OLED面板试验线将于2012年5月投入使用,其产品可以切割46英寸、55英寸等大尺寸OLED面板,并表示计划将OLED面板的使用领域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扩展到电视等领域。随后,2011年8月,LG也表示,将投资28.3亿美元建设第8代OLED面板项目(同上)。这些动作表明,韩国双雄突然开始加速OLED技术的产业化。根据中国媒体的一篇报道:“‘三星和LGD放风OLED电视,无非是想牵着中国厂家鼻子,从根本上掌握平板显示上游的话语权。’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指出,三星和LGD放风OLED电视,其实是一个迷魂阵,目的就是想搞乱中国高世代面板项目军心”(同上)。果不其然,韩国双雄进军OLED的消息在中国社会引起又一轮喧嚣。当京东方的生产线一投产就落后的说法不攻自破之后,OLED很快就会替代LCD的说法又给中国的“聪明人”打了一大管鸡血,使他们可以继续振振有词地指责京东方怎么做都会落后,所以扩张是没有意义的。有趣的是,韩国双雄力推新技术的做法把自己的阵脚也搅乱了,在全球业内也引起对平板显示产业演进方向的争议和迷茫。
1703992175
1703992176 面对这种变化和议论,王东升必须对产业技术的走势做出回答。在这个问题上,他再次展示出抽象思维的特点:在思考本企业所处工业的发展方向时,超越个别技术领域,从工业层次的逻辑联接点上(即各种技术的背后联系上)把握技术演进的方向。用王东升自己的话说,就是“跳出显示产业找规律”,从“技术替代的大历史背景”和“信息产业大生态”的脉络中思考。事实上,他很早就从更抽象的层次上理解显示技术。显示技术属于光电技术——光和电互相转化的技术。电可以转化为光——如显示,光也可以转化为电——如太阳能,而控制光电转化过程的关键就是半导体技术(12)。一旦抓住半导体技术的关键作用,显示技术演进的方向和动力就清晰起来。
1703992177
1703992178 2012年9月18日,王东升在北京2012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应该把以半导体为基础技术的平板显示产业重新定义为“半导体显示产业”(13)。这个提议是大胆的,因为“平板显示”(FPD)的概念已经形成并国际通用了几十年。无论这个新概念被接受的程度如何(14),从中可以看出王东升对技术和产业发展大势及其决定因素的思考和判断。为帮助理解京东方扩张行动背后的战略逻辑,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概念的含义。
1703992179
1703992180 第一,王东升以半导体技术替代电真空技术的历史趋势,解释了TFT-LCD在平板显示技术竞争中胜出的根本原因。仅仅在十几年前,平板显示领域还存在着TFT-LCD、PDP(等离子)和FED(真空微电子显示)等几种几乎不分上下的技术轨道,但为什么TFT-LCD此后却一路绝尘,不可逆转地压倒了PDP等其他平板显示技术?虽然对这一胜负存在多种解释,但王东升却从比显示技术层次更高的基础技术和产业层次给出了一个历史性理由:“TFT-LCD在显示领域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它顺应了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这一历史大趋势。”所谓的“历史大趋势”就是,“六十五年来,电子器件领域发展的历史基本是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的历史。”这个根本性的技术替代包括三个方面:(1)“半导体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对电子管的替代”;(2)“以TFT-LCD为代表的半导体显示器件替代了CRT真空电子显示器件”;(3)“以LED和OLED为光源的半导体照明器件逐步替代白炽灯和传统节能灯等电真空光源”。因此,王东升把显示技术的演进置于半导体革命以来的更大产业历史脉络之中。
1703992181
1703992182 第二,王东升以半导体技术的关键作用,揭示出决定未来显示技术走向的关键因素。根据王东升的定义,“半导体显示是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它具有三个特点:(1)以TFT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的状态;(2)采用半导体材料;(3)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因此,与半导体显示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材料、装备、器件和应用终端所组成的产业链统称为半导体显示产业(这个产业链显然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产业链有高度重叠)。从这三个特点看,TFT-LCD以及被说成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AM-OLED、Flexible Display(柔性显示)都属于半导体显示技术,都需要TFT阵列技术,但半导体材料发生变化——从非晶硅到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因此,在半导体显示技术决定性地战胜非半导体显示技术之后,决定显示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取决于显示方式,而且取决于TFT(薄膜晶体管)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发展。
1703992183
1703992184 第三,王东升以对技术变化性质的判断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于OLED是否会像TFT-LCD替代CRT显像管那样替代TFT-LCD的问题,王东升提出:“我们是否可以从哲学高度用两句话来回答”:“从CRT到TFT-LCD是技术的中断和开始”;“从TFT-LCD到AM-OLED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这两句话是两个判断:从CRT到TFT-LCD的发展是技术的革命性替代,因为在性质上是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但从TFT-LCD到AM-OLED则是连续性替代,因为半导体驱动技术的基础是连续的——“它们之间技术相关性和资源共享性高达70%”。王东升由此判断,多种半导体显示技术将长期并存、相互促进,应用各有侧重,市场各有所需。
1703992185
1703992186 对技术变化性质的上述判断具有重大的产业意义。当技术变化具有连续性时,技术的“互补资产”就具有连续性,于是新的技术变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能力增强型”的(15)。更具体地讲,由于技术变化具有连续性,所以一个企业在TFT-LCD领域发展起来的制造能力和营销网络等有形资产、品牌等无形资产(技术的“互补资产”),对于该企业在AM-OLED和柔性显示领域的发展仍然是有用的和重要的。这个重要性可以反过来说,对于企图在AM-OLED等新显示技术领域进行竞争的企业来说,TFT-LCD是难以逾越的阶段——没有在TFT-LCD市场打下的产业基础,一个新进入者就很难在新的显示技术领域赢得竞争。这个道理恰恰是许多人不明白的(16)。
1703992187
1703992188 王东升的演讲在与会者中间引起热烈反响,参会的韩国信息显示学会(Korea Information Display Science)会长张震教授(韩国人)听完演讲后,当场邀请王东升在2013年的国际会议上就这个主题发表演讲。2013年8月27日,王东升在韩国大邱举行的国际信息显示学术大会(IMID2013)上再谈“半导体显示”,再次引起热烈反响,特别得到韩国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因为在面临各种技术孰优孰劣的争论下,王东升提出的概念和定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很多人的困惑,也解决了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大问题。(提醒读者,本书从此也正式使用王东升提出的“半导体显示”概念。)
1703992189
1703992190 但对我们来说,当王东升提出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概念时,一个揭示京东方未来进攻方向的新远见就产生了,从中可以看出京东方的战略方向:
1703992191
1703992192 第一,以进入世界前三为目标,京东方将毫不犹豫地在TFT-LCD产能上继续扩张,绝不会因为众说纷纭的新一轮“技术替代”而放缓扩张势头。根据《韩国经济报》的报道,王东升在2013年8月27日的大邱国际信息显示学术大会上表示:“跟数量、规模比,我认为质量更重要。我们会在增加设备的同时,以技术投资引领创新。我们没有适可而止的想法。”该报道称:“京东方依靠中国内需市场,扩大供给,致使名列前茅的LG和三星显示也非常紧张”(17)。
1703992193
1703992194 第二,但同时,京东方不会简单重复现有技术,而是把扩大的产能作为采用新技术的平台,在新的显示技术领域追上来。鄂尔多斯5.5代线本来就是采用低温多晶硅TFT技术来生产OLED和LCD的项目,合肥8.5代线在建设过程中加进了氧化物半导体TFT、OLED、铜导线等新技术,而在王东升关于“半导体显示”的讲话之后上马的重庆8.5代线项目,更是从设计开始就包含了氧化物半导体背板、铜线等技术。
1703992195
1703992196 第三,多元化扩张将沿着半导体技术的脉络前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显示器件领域,即从传统TFT(非晶硅)的液晶显示向高性能液晶显示、OLED和柔性显示发展。在这个领域,技术领先和产业领先是同一个目标的两个必要内容,即京东方在技术上与领先者并驾齐驱是以在规模上跻身世界前三为条件的。二是从显示器件向其他领域扩展。从信息技术产业的演进看,京东方面临的真正挑战不是什么OLED替代LCD之类的事情,而是如何使自己从一个核心元器件供应商扩展到系统级的供应商,以避免元器件在产业链附加值中比例下降的一般趋势。进入终端产品和应用系统领域显然是实施这个转变所必要的,但它要求终端产品和应用系统上的创新,而且要求京东方成为具有多技术的企业。这个战略的有效性有待实践的考验,其方法论有待创造,但其原则很清晰,仍然是从工业演进的逻辑联接点确定企业成长的立足点和方向。
1703992197
1703992198 王东升在领导企业的23年里,发展出一个关于京东方的“理论”。这个理论从京东方要做高技术领先企业的信念出发,产生了抓住技术替代机会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更高的半导体显示工业的远见,继而在这种远见和信念的引导下,形成了通过自主创新道路从边缘跻身先进行列的战略,并创造出特定于京东方自身条件的一系列工作方法。王东升之所以能发展出这个“理论”,与他的思维特点有关:第一,全球观点。从酝酿进入TFT-LCD工业的阶段开始,王东升为京东方定下的目标就始终是进入世界前三,其实他心里想的就是要争当全球第一,从来没有把做中国的第一当作目标。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是全球性的,所以只有采取全球观点才能看清技术和产业的走向,是不是中国的第一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目标。第二,惯于从工业层次进行抽象思考。因此,他能够超越表面的现象,看出TFT-LCD与AMOLED、柔性显示的技术联系(及其与CRT显像管之间的技术断裂)在于半导体技术。第三,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从经验中吸取教训的意愿。他经历过失败,也犯过错误,但他总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所以能够从“811”项目的失败经验发展出“12块定律”。第四,在领导企业进入高风险事业时,他必须去说服并激励其他的组织成员。如他所说:“靠权力来树立威信,时间是不会长的”。说服别人就需要讲出道理,而且要系统地讲,于是讲道理的过程也就成为构建理论的过程。
1703992199
1703992200 由于王东升的“理论”逐渐被实践所证实,所以他在京东方也成了“神”。但王东升的“理论”形成于企业的实践,而企业的实践离不开团队。王东升领导京东方20多年的历程离不开管理团队中其他人对他的鼎力相助,其中一些人的帮助被证明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王东升确实有过人之处,那就是只有他把决定了京东方道路的理论逻辑贯彻始终(有些人在某个阶段会坚定支持王东升的决定,却在另一个阶段成为反对者)。更重要的是,关于京东方的“理论”必须要继续发展下去。王东升为京东方的未来20年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也包括了“理论”),但自然规律决定他不会再领导京东方20年,所以京东方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继续发展这个理论。
1703992201
1703992202 王东升当然不是神,其实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外人初次接触他,会觉得他很温和,但当你在谈话中听他滔滔不绝而插不上嘴时,你会发现他实际上内心很坚硬。他是一个精明人,能算出一块玻璃基板怎样做才能让企业赢利,但当你看到他说不能告诉别人京东方内部的策略其实是每18个月性能提升一倍时的一脸真诚,又对他的“天真”忍俊不禁(太低估竞争对手的智商了吧?)。继承了老国企的优良传统,王东升确实有着单纯的一面,所以他在京东方提倡的是“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过作为企业的一把手,企业内部的所有关系最终会集中在他身上,而企业与外部的所有关系——政府、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等——也会集中在他身上,于是20多年来他不得不游走于各种刀刃之间。他是一个有点“自负”的人,也是个急脾气,所以总部里那些一时不能理解他意图的年轻总监、部长们往往招来一顿训斥,当然事情过后他还会去安慰被他训斥过的人。可以让人宽慰的是,只要京东方总部的楼道里经常传来董事长的咆哮声,京东方就在进步。
1703992203
1703992204 恰恰是因为他的个人特质,再加上他所处的位置,所以王东升才成了“寡人”——他经常陷入“孤独”的原因,不仅在于他更充满理想主义和激情,而且在于他对未来世界的思维总是走在别人的前面——许多其他人在经过事实证明之后才理解的道理,王东升已经在事实展开之前就想到其背后的逻辑,并成为他决策的依据。这并非意味着王东升不会犯错误,但他遇到的挫折、失败及其修正都使他的逻辑更加清晰、更加一贯。正因为如此,所以王东升成为京东方的“灵魂”和领路人。京东方在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的崛起,既是她的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奋斗实践的成功,也是这个理论的成功。
[ 上一页 ]  [ :1.7039921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