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993021
另一个让刘锋头疼的地方来自客户的疑虑。由于B5是新线,又是供应新的、小众的产品,所以客户会有更多的疑虑。以4K产品为例,因为客户已经引入台系和韩系的产品,B5刚导入客户时往往只是第三供应商。在这种条件下,客户对京东方的4K产品进行比较的对象和标准都较高,致使B5的产品认证和品质检验都花了很多时间。客户好多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和B5的产品都不匹配,所以需要B5为客户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也很难。
1703993022
1703993023
但到我们访谈他时,B5已经过了那道关,工作开始顺利起来,好多产品都是一次性开发成功。他最具有信心的是,B5已经有了10个产品,它们的产量到2014年10月都会陆续起来。B5的产品规划过程仍然处于过渡和调整之中,高端产品在继续开发。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性和走量,B5会继续生产中低端产品。他解释说,用大线切小屏有优势,因为摊在每片玻璃上成本小了,单片玻璃基板的收益性更好;但也有缺陷,就是不能做分辨率很高的产品。做分辨率低的产品,设备的对位、对齐较容易,但做分辨率高的时候就很难。
1703993024
1703993025
B5计划在最初几年只做open-cell(未安装背光源的准模组),不做模组。刘锋说,如果卖模组,销售收入会大幅增长,资本市场会看中这点。但做模组比较辛苦,利润增长点很小。前几年,品牌商向上游扩张做模组,后来演变到供应商的很多产品都是open-cell的。B3和B5都向华南市场销售open-cell,那里的企业有自己的工业渠道和特殊方法,它们的很多工业原材料是属于低端厂商供应的,性价比很高。虽然质量和京东方的产品没法比,但它们有特殊的销售渠道卖出去。这种模式很难延续到京东方这种重品牌重质量的公司,这么大的规模很难做这个事情,要做的话利润很小(京东方在B5旁边追加了一条触摸屏生产线,上得晚了)。刘锋表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要和国际市场合作,但华南市场很大(2012—2013年,全球一半的平板电脑出自华南市场),也耕耘多年,京东方不可能不做(84)。
1703993026
1703993027
刘锋最后说,正在爬坡的B5在2014年还会有亏损,但在2015年肯定会达到B4的水平(销售额170亿—180亿元)并实现盈利。根据后来的消息,B5已经在2014年12月满产,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所以它一定会在2015年成为京东方业绩的又一个中流砥柱。
1703993028
1703993029
合肥6代线(B3)的总经理是刘家安(1978)(85)。北京8.5代线(B4)投入运营后,刘家安任Cell分厂厂长。2012年的四五月间,王东升到B4考察产线(实际上是考察干部),在Cell段的产线就走了2个半小时,刘家安带了一个安全员全程陪同。他回忆说:“董事长一路问我问题,从人员管理到产线建设、设备安装,等等,技术细节问得特别细,问得我头疼。”不过那时候刘家安的自信心非常强,因为他不仅设计过新产品的工艺路线,还建设了一条新产线。他说:“我对这条产线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数家珍地介绍,包括人员的管理和技术难点怎么解决的,等等。”看完产线回程路上,王东升对刘家安说:你的视野要进一步拔高、拓宽,要站在总经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扩展知识面,提升能力,担当起更大责任。刘家安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见董事长,以前只是开会时坐在台下见过,觉得董事长跟神一样。”
1703993030
1703993031
2012年10月,刘家安调任超级项目经理(其职能是把产线的几个大的战略性的、关键性的产品与关键客户对应,原来管生产的要对应事业部门、开发部门和供应链,还要对应生产)。在当面获得王东升的首肯后,他推动了B4的120K扩产和玻璃基板减薄。京东方是第一个大量应用这种玻璃的厂家(现在基本都用这种薄款的玻璃),使成本下降了30%左右,但不得不对产线进行较大的改造。同年12月,刘家安被任命为B4的副总经理。
1703993032
1703993033
2013年12月,刘家安被任命为B3的总经理,接替到B5任总经理的刘锋。他是带着董事长交给的任务来B3的:第一要带着大家搞改革,彻底完成从大尺寸到小尺寸的转型,并相应转变员工的思想、行动和规范;第二要大幅提高利润。上任后,刘家安发现当正职的压力太大了,因为“所有的决断都要你做,责任更大了,和当副总经理是质的差异”。据他解释,从大屏转向小屏的难点是后者的良率要求非常高,0.02微米的小亮点就能看出来,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现。再有就是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尺寸的变化越来越大,新技术不断出现,技术的迭代升级特别明显,每过半年就有新一代手机出来。手机屏面积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利润率最高,竞争也是最激烈的,竞争对手的集中度是最高的,行业里数得上的企业都在做。刘家安说董事长喜欢压重担给年轻人,他已经习惯了董事长的这种方法,只是“我现在的睡眠会成问题”。
1703993034
1703993035
刘家安上任不久就遇到市场变化——2014年3月大客户突然砍单。但这也是好事,不仅促使B3加快产品结构的丰富——“我们经历这个低谷以后就又上升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管理者思维的转变。用刘家安自己的话说:“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可以有山寨的品质,但是要有山寨的精神。”他认为华南的市场非常活跃,一定要关注那些活跃度很高的客户,去接触、去合作。他表示在年内要成为所有主要中国品牌手机厂商的供应商。他同时也认为京东方应该发展出灵活的营销组织,具有接受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产品的能力和灵活转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我们这条产线必须要有的,也是转型所必需的。”他说京东方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在战术的实施上不能一刀切。“中华酷联”以前的市场份额不足三星的10%,但目前三星不光在中国市场受到蚕食,在印度和中东市场上也受到中国品牌的冲击。他表示京东方正在做防守性的措施,只是如果早1年做就好了,就会变得很主动。
1703993036
1703993037
刘家安表示要改变大家的想法,即抛掉一个订单做三年的想法;要改变过去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要快速变化,技术要跟上;还要进行组织结构上的调整,客户结构要丰富。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和以前是不一样的,要做颠覆性创新就要研究商业模式的特点,再结合自己的特点。他说:“美国、日本封锁技术一定会出问题,我们一定会绕过专利壁垒的。我们更要在战略上创新,在执行层面一定要完成集团下达的任务。”
1703993038
1703993039
刘家安是一个好思考的人,他担心的一个问题是B3在2015年以后怎么活下去。他说,按照现在的开发速度,他们到2015年5月就可以实现a-Si(非晶硅)顶级的技术(分辨率做到450ppi就达到非晶硅技术的极限,很难再提高了)。他说:“当非晶硅所有的技术都突破以后,当替代技术(如LTPS和OLED等)大规模量产以后,我的6代线怎么去做?明年我们怎么活下去,攫取更大的利润,公司的生存点在哪里,这是比较实际的问题。我是第一负责人,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1703993040
1703993041
对高文宝(1975)的访谈也是在合肥,他是正在建设的重庆8.5代线(B8)的现地总指挥(86)。高文宝一直在5代线(B1)的开发系统工作到2009年,做到应用产品技术部的副部长(部长是韩国专家),后来被提拔为研发副总监,参与对整个开发系统的管理。当时生产系统缺人,于是王东升就让他做了生产运营总监。2011年1月1日,高文宝被正式任命为B1的常务副总经理。2012年,高文宝做了一整年的移动类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1703993042
1703993043
2012年12月,刘晓东找高文宝谈话,告诉他董事长提议让高负责建设B8,并表态会支持他。王东升后来在和高文宝的谈话中告诉他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目标导向、客户导向和盈利导向。高文宝受触动最大的是董事长对他谈到的领导力,要他学会沟通协调,协调集团职能管理与现地支持,协调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把握体现整体目标的未来资源分配。他说:“董事长还专门给我们上了课,让我写一个按照‘三五原则’怎么建产线的方案。”
1703993044
1703993045
在基本建设期间,B8项目组是设在合肥,目的是依托合肥8.5代线(B5)来培训人员。对高文宝来说,负责B8项目的第一要务是组建团队。骨干的来源主要是京东方内部,但除了集团领导帮助调入项目组的少数人,其他都需要高文宝去和各单位协商并遵循三个原则:“本人愿意来,重庆项目组愿意要,原单位同意放。”高文宝原本想要的人有两个层级,一个是总监级的,将来可以当工厂长;另一个是部级的,也是各部门的技术强手。但他很快发现,在其他单位已经担任总监、部长的人都动不了(各个产线都缺人,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放)。于是高文宝放弃原来的想法,不再去找马上适合这些职位的人,而是去找低一个层次但有潜力成长起来的人,然后根据他们的工作状态在过程中提拔起来。他举例说,负责模组的陈刚在原单位是副部长,很能干,待人又好,来了以后全部身心都在这儿,团队建设也很好,就把他提为总监。剩下就靠他去培养,一级培养一级,现在科长也有了。到2014年8月我们访谈高文宝时,B8的正式员工已达1273人,但其中有经验的只有几十个,包括十余名韩籍专家。
1703993046
1703993047
B8团队的形成也需要依靠自下而上的力量。高文宝说,要给每个人一个预期,有潜质的人将来一定是有位置可以去竞争。在为运营做准备的过程中,重庆项目的组织体系更新了几次,所以每个位置还没有完全确定人选。但实际上,在一个小团队里大家都会有心理排位。高文宝举例说,“如果一个部门有三个人,我会明确对他们说,你们是集体决策。我要看在这个过程中谁能站出来做这种事情。”按照现在的架构,大家一定有侧重,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推动事情的能力会展现出来,慢慢地形成一个头。这是需要观察的,“我现在还是想赛马,这阶段还有机会让他们去赛。”他说他每周两次去各部门看他们的状态,选人全在自己的内心,不要光看你和人选的交流多不多,还要看内部推不推举他。他说当部长的人要一半时间去做事,另一半时间要考虑部门做成什么样、达成什么目标、为实现目标要做什么事情,否则很难把部门工作理顺。
1703993048
1703993049
B8的团队中有6个人是经历过北京5代线的骨干,其中包括前面提到过的邱海军和尚飞。邱海军是高文宝要来的。高文宝说,尚飞现在的变化很大,以前是毛头小子,现在变得很有责任感。高文宝特别感谢张兆洪,因为从B4过来的人最多(有65人)。高文宝从B4调来的郑英花(女)是经历过北京5代线的骨干,是他感到亟须的一位“妈妈级的人物”。项目初期,负责Cell段的资深韩国籍总监与新招员工之间的年龄差距太大,存在代沟,出现了沟通问题。于是高文宝花了很大力气,找郑英花的部门领导挨个做工作;他们同意后又直接找总经理张兆洪谈;还找刘(晓东)总协调把当时郑在B5的丈夫调来。郑英花过来后,团队的沟通、心态、工作状态发生了很好的变化(大家都叫她“花姐”),高也体会到董事长为什么说协调沟通是一种价值。高文宝也从外面寻找骨干,他评价其中两位说:“我很少干预他们。这两人将来是我们的财富,是工厂长一级的人才。”
1703993050
1703993051
为了培训新员工,从高文宝以下的高管都要讲课,从头到尾地讲。他说前面提到的Cell总监现在也完全转变,很认真地从原理开始给年轻员工讲课。B8有一批2010年由B4招收又转到B8的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已经工作两年多,但整体的技能深度不够——“所以在内部要强加任务,互相分担,强力去辅导培训。”这些人现在成长很快。B8招人尽量选周边地区的,已招员工中有50%来自川渝地区,另外像陕西、湖南、湖北、贵州也有很多好学校。对于工程师的来源,B8以“985”“211”院校为主,硕士学历以上的占55%。在作业员的培训上,有130人在B4培训,其余大部分都在合肥B5,培训期间都要在生产线顶岗工作。
1703993052
1703993053
到我们访谈的时点,高文宝说最艰难的阶段都已过去。他负责这个项目已经一年半有余,其间全身心地投入。2014年7月底,重庆的厂房封顶,建设速度非常快。项目运作过程顺利,团队也滚起来了。他们正在做的是产线定位,B8主要面向电视和笔记本电脑。高文宝力图大大节约设备成本。他说他们在检讨设备时花了很多心思,力图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容易度,还不损失产量。在供应链方面,京东方是条块分割的整个体系管理,现地要考虑当地的配套。已经有16家供应企业进驻重庆为B8配套,在当地的供应链体系算是比较完备。B8投产初期的关键材料都是外国企业供应的,后期则会支持国产化。
1703993054
1703993055
由于高文宝在负责重庆线之前曾任事业部总经理,所以他对市场已经有相当的经验。他说当时事业部的前半年业绩非常差,半年都在调查客户,聚焦集中度。他在那时就注意到华南平板电脑市场的潜力,于是就进入了。经过半年的努力,销售量起得很快,每月按600万片出货。可以说,华南市场大部分都是京东方的产品。但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京东方只有一部分人知道。高也指出,大家对华南市场不理解,有一次客户端出问题后,京东方方面认为是华南市场那些厂商的能力不行,是他们工艺的问题,中间吵起来。高去跟老板道歉,那个老板说以后不再跟京东方做生意,中间也转单了。不过问题解决后,他们也成为好朋友。高说自己把客户当上帝,每个单都不容易拿。后来大家慢慢转变观念,扒了层皮把问题解决掉了。高文宝仍然和以前的那些客户保持着联系——“现在这些老板很信任我,期待我这里出东西。”他说作为现地总经理要给事业部支持,现地和客户的关系对推动互相认知理解很重要。
1703993056
1703993057
2015年2月初,我们到重庆参观B8的设备安装。那时,第一期的主要设备已经搬入,生产线正在调试,而员工人数已经达到2400多人(其中骨干100人左右,包括15名韩国籍和3名台湾工程师)。高文宝的目标是使B8的效率超过京东方前面的两条8.5代线(B4和B5)。按照通常的标准,120K产能的8.5代线要配置11966名员工,B8经过调整,编制数已降到9993人(还包含触摸屏产线),但还会减少。
1703993058
1703993059
我们在重庆参观生产线时意外地见到了高文宝在2014年8月访谈时提到的郑英花(她当时引导我们参观Cell分厂),她的故事可以为B8团队的成长做一个注脚(87)。郑英花是朝鲜族,1978年生人,2001年从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后在长春一家企业工作。因为觉得学不到技术,所以她在2003年看到京东方的招工信息后就投了简历。她记得面试的时间很长,当时也不知道面试官的身份,就与之“胡侃”,还反驳对方某些地方说的不对。面试结束后对方让她回家等消息,她以当天要回长春为由要求立刻知道结果。对方倒也通融,与其他人商量了一下就对她说:“那你就来上班吧。”后来她才知道面试官就是总经理刘晓东,顿觉当时自己“言重”了。
1703993060
1703993061
郑英花在北京5代线的初期也同样经历了“比较辛苦”的技术学习阶段。2008年,郑英花参与规划和检讨北京8.5代线(B4),后来就自然成为B4的人了。那是她在技术上最开窍的阶段,企业的氛围也好多了。不过,因为最初检讨彩膜和Cell的人只有她一个,所以压力特别大。5代线本来就没有彩膜部分,而且她也没做过设备检讨,她就学别人怎么做,看各种的书——“压力大但学到的也多”。那时她已经算是有经验的人了,也觉得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有过那段经历,郑英花现在教育手下员工的话就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1703993062
1703993063
郑英花自称“不够聪明,就是很实在,也没有什么想法,都听领导安排。”她在B4已经成为部长,以前并没有来B8的想法。2014年4月末,人力资源部的石部长问她来B8怎么样,那里有升职空间。她说考虑一下,就告诉当时在合肥B5的老公,两人也没拿定主意。第二天她想,这么大的事总该见见高总。她回忆说:“高总是在会议室见的我,说B8需要我,希望过来把Cell撑起来,而且能解决我和老公两地分居的问题。我说那就考虑一下,高总说明天下班之前就要告诉我。又过一天,B4的领导还没谈好,我走到高总办公室门口遇到他。高总问我怎么样,我说还没想好。高总说就这样定了吧。谈了没10分钟,结果出来后连我老公那边的领导都知道了。”说到动机,郑英花说:“我看重一个新公司,有发展机会,而且我和高总是2003年一起到京东方的,还是有感情的,我一直想着能帮上高总就帮。”
1703993064
1703993065
2014年6月,郑英花调到B8。她的丈夫也从合肥调来重庆,他们把公公婆婆接来照顾孩子。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郑英花告诉我们,她来的时候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很少。B8的Cell工厂有4个部门12个科,总共385人,但从B4调来的2010年入司的工程师(大多是1987—1988年出生的),大概每个科室才一个左右。现在新招的工程师是以“90后”为主,让她最头疼的是怎么提高他们的能力。以量产后超过B4、B5为目标,她必须用1年的时间培养出来别人用四五年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所以就要详细告诉他们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中间反复监督,并且要求每个人都承担责任。她说:“我们的任务很重,但是顶着头皮做也都做出来了。”
1703993066
1703993067
2015年3月11日,B8点亮了第一块屏(88),而高文宝计划在3个月后就要实现量产——其速度超过B4和B5。
1703993068
1703993069
那次重庆之行,我们还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石涛(1966)(89),他的职位已经是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建设官。石涛在京东方建线过程中的角色是负责土木建设,或称“基本建设”,即厂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京东方建成的7条生产线中,有6条线的基本建设是由他负责的。由于基本建设具有独立内容并需要指挥协调几十家建筑承包商的“千军万马”,所以石涛是京东方一名独特的建线英雄。不过,石涛的形象让我们有点意外,看不出叱咤风云的劲儿,倒像是一介书生。
1703993070
[
上一页 ]
[ :1.7039930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