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2112e+09
1704021120 制造业服务化革命的大趋势
1704021121
1704021122 1. 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制造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在于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占领了高附加值环节。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两个“7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主要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化。
1704021123
1704021124 2. 工业革命3.0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以太阳能光伏向家庭的普及为例。最重要的并不是太阳能光伏本身的制造环节,而在于服务环节。能否通过以高新技术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研发和销售,并降低交易成本,使家庭多余的发电能够及时销售出去,是太阳能光伏向家庭普及的核心命题。
1704021125
1704021126 3. 工业革命4.0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革命4.0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促进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同质粗放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变。
1704021127
1704021128 应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挑战
1704021129
1704021130 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体系是按照工业革命2.0时代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和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特定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工业模式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1704021131
1704021132 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1704021133
1704021134 1. 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与高端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历史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当前,主要发达国家试图夺回制造业优势的势头非常明显。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要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必须重振制造业。2013年,欧盟明确提出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并将工业占欧盟GDP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20%的总体目标。
1704021135
1704021136 2. 失去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据《德勤中国竞争力调查报告2011》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从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看,越南大概是1 000元,印度约为600元,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2 500~3 000元。
1704021137
1704021138 3.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也在减弱。例如,200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5.5%,2008年之后差距更是逐渐缩小。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美国的人力与能源成本比欧洲和日本低得多,到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我国长三角地区高5%左右。
1704021139
1704021140 推进绿色转型
1704021141
1704021142 2014年,北京地区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APEC蓝”,这一方面说明雾霾是可以治理的,但同时也反映了雾霾治理的代价极大。我国能源结构仍停留在世界百年前的水平,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比重高达67%。我国消费了全球近20%的能源,生产了约12%的GDP,却排放了近27%的二氧化碳。尽管我国是太阳能产品制造大国,但80%以上太阳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对国内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不足。
1704021143
1704021144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704021145
1704021146 1.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例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的国外知识产权依存度至少达到90%。发达国家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一般低于30%。
1704021147
1704021148 2. 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例如,2012年我国约出口10亿部手机,但90%的利润被苹果、三星赚去,我国靠廉价劳动力只能赚得1%。在全球最大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13全球最佳百大品牌排行榜中没有我国企业的身影。
1704021149
1704021150 3. 产学研脱节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我国研发经费长期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10 298.4亿元,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份额由2000年的1.7%迅速提高到11.7%,但由于产学研用脱节,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1704021151
1704021152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704021153
1704021154 2014年三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仅为78.7%,与二季度持平,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产能过剩的范围已经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传统产业扩散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4年12月,我国PPI已连续34个月下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PPI负增长最长的时期。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工业企业赢利非常微薄。例如,2014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亏损面25%,亏损额80.86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71%。
1704021155
1704021156 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1704021157
1704021158 “十三五”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确立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基本目标,实质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
1704021159
1704021160 实质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1704021161
1704021162 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明确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从35%提高到55%、占GDP比重从15%提高到30%~40%作为主要的约束性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标准。为有效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制定“十三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专项规划,并提出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以及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大任务。
1704021163
1704021164 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
1704021165
1704021166 1. 以“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形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技术,实现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初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智能化。
1704021167
1704021168 2. 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运用大数据提升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到2020年,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一批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旗舰企业,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改造传统产业上取得明显突破,初步完成工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
1704021169
[ 上一页 ]  [ :1.704021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