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40251e+09
1704040251
1704040252 3.面对中国城市化之机遇和挑战,奥姆斯特德的呼号因此需要放大百倍的声量。
1704040253
1704040254 与奥姆斯特德时代的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更是史无前例的。
1704040255
1704040256 如果奥姆斯特德说美国在当时还有100个城市要建设,那么,未来的中国还有400个,500个新的城市要建设,而我们面临的问题,远远比奥姆斯特德当年所见到和能遇见到的问题大得多。那时,汽车还没有出现,空气和水污染也远没有今天的中国严峻,那时能源危机尚未出现,人口问题也远没有今天严重。
1704040257
1704040258 奥姆斯特德的呼号因此需要放其大百倍的声量:要为我们百年、千年后的人民规划我们的城市,要明白,修补一个糟糕的城市所花的代价将是无比巨大的;要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合理的空间格局,特别是足够的绿色空间,否者,他们将要花巨大的代价来改造我们留下的恶劣的城市格局。而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却仍然只在忙于眼前的修补;开发商们只在忙于圈地和盖房子,榨干每一寸土地上的利润;我们的规划只满足于20年“长远规划”,5年一修编的“近期规划”。因此,我看到城市在一圈圈地蔓延,封闭式的小区仍在一批批地规划建设,公共的资源在迅速地被少数人所占有和开发;我看到河流湿地在一天天干枯,地下水在一天天下降,风沙在一天天加剧……于是,我要呼喊“反规划”,建立千年不变的生态基础设施,必须突破“城市人口预测-土地配给-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建设规划方法论,要反过来,尽快规划覆盖整个国土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土地的生命过程,保障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免费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这个生态安全格局是未来中国城市千年所以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保障世世代代的城市居民有足够的水和清洁的空气,有适应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完全的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能承载丰富的乡土生物,能为居民提供充裕的身心再生和审美启智的空间。这是这个时代的、此时此地的、关于中国城市的生态文明与人文关怀精神之根本。(图1-4)
1704040259
1704040260 这样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2)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3)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5)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6)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让绿色安全的自行道系统贯穿每个城市;(7)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8)开放专用绿地,使其成为连续、公共的绿色网络的有机组成;(9)让公园和绿地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提供免费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雨洪滞蓄;(10)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城市具有生产功能,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和休憩所需,等等。(俞孔坚等,2001)
1704040261
1704040262 参考文献
1704040263
1704040264 Ahern, J. Greenways as Strategic Landscape Plann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2002.
1704040265
1704040266 Beveridge, C. and Rocheleau, P.,Federick Law Olmsted:Designing the American Landscape.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1995.——,Olmsted, Universe Publishing,1998.
1704040267
1704040268 Fabos, J. G.“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68 321-342,2004.
1704040269
1704040270 Newton, N. T.,Design on the Land: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MA,1971.
1704040271
1704040272 Zube, E.,Greenways and the US National Park Syste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33:17-25,1995.
1704040273
1704040274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6:9-13,2001。
1704040275
1704040276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生态学报》,29(3):1180-1204,2009。
1704040277
1704040278 俞孔坚,李海龙,李迪华,乔青,奚雪松,《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学报》,29(10):5163-5175。
1704040279
1704040280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城市规划》,09:64-69,2005。
1704040281
1704040282
1704040283
1704040284
1704040285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1704039533]
1704040286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第二章 城市公园和公共空间
1704040287
1704040288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1704039534]
1704040289 旧金山:本地吸引力18
1704040290
1704040291 根据旧金山市民对城市公共休憩场所的强烈需求,我应邀在此提出建议,陈述如何应对这种需求。
1704040292
1704040293 在对这个主题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讨论之前,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公共休憩场所应该适应的特殊条件。
1704040294
1704040295 这些特殊条件,有可能是社会方面的特性,如公共场所的数量以及公众使用这些公共场所的习惯等,或是由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因素,如地形、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
1704040296
1704040297 满足远比现在更庞大人口的需求
1704040298
1704040299 在社会条件方面,旧金山市显然与那些已经为自身提供公园的城镇不同,因为它的总体规划尚未完成。一旦太平洋铁路完工,旧金山市的重要性将不再像今天一样依赖于太平洋东侧美洲大陆上人们的需求和生产,而开始与世界上更多人口联系起来——与最勤劳的和最具有生产力的人口相联系,不管是文明的还是未开化的地区;这种联系将比现有的更直接、更密切、更有利可图。因此,地域的广阔和多样性将为城市的繁荣做出贡献,使城市能够抵御过于激烈的经济波动,而且市民将受到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的影响,通过提供不断扩展的经营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并建造工厂、商店、仓库及其他设施。现在的城市只是将来所形成的城市的一小部分。
1704040300
[ 上一页 ]  [ :1.7040402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