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114141e+09
1704114141
1704114142 这两次偶然巧遇,一次是到中国香港旅游时偶然听导游小姐说到BOT,另一次是朋友碰面时偶然听到泉州要建第三座大桥。陈庆元把两个偶然听说撮合在了一起,结果擦出了用BOT构建刺桐大桥这一火花。
1704114143
1704114144 机会来了,还要敢于去尝试,敢于摸着石头过河。陈庆元就是这样敢想敢干的人,这决定了他在5家外商望而却步、许多人都认为是“烫手山芋”的情况下,毅然主动请缨,要求承建刺桐大桥。
1704114145
1704114146 陈庆元有句座右铭:凡事不要说不行,要说怎么样才行。在座右铭的指导下,刺桐大桥这样在别人看来3年内难以建成的事,到了陈庆元手中却出人意料地提早建成了。这再次证明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没有尝试过,怎么会知道不可能?套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语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更何况陈庆元是闽南人,而闽南人向来信奉“爱拼才会赢”。
1704114147
1704114148 虽然陈庆元胆量大,但他决非莽撞行事之辈。相反,他在遇事时审时度势、洞察入微之外,更懂得如何把握进退的尺度。这点从他对老鼠的观察中便足以看出,他告诉记者:“老鼠出去吃东西时总是小心翼翼。它要先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安全,再用尾巴快速扫一下安放食物的地方,看看是否有夹子,在吃之前还要再用嘴巴嗅嗅是否有异味,最后才开始吃。”
1704114149
1704114150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陈庆元能在全国首创BOT和项目抵押贷款模式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像陈庆元这样一个善于把握机会、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进退有度的人,想不成功也难。
1704114151
1704114152 五、案例分析
1704114153
1704114154 公共产品,尤其是与市政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由行政、事业部门规划和承建,这是由政府部门服务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但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往往需要巨额并且长周期的资金投入,这给各级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建设资金的需求压力。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向公众公司开放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因此,BOT、BTO等形式的项目融资模式迅速发展,为西方国家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公共产品的建造、供给和运营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式。然而,BOT等项目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直到十几年前,刺桐大桥的建成开创了我国采用BOT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毫无疑问,被称之为史无前例地以BOT方式建造刺桐大桥的这次尝试具有极为深远的改革和示范效应,为后来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BOT融资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04114155
1704114156 如今,刺桐大桥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历程,现在回过头再看刺桐大桥,它不仅是一座解决塞车、过桥困难的桥,更是一座探索、改革的桥,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造桥者的想象。
1704114157
1704114158 首先,刺桐大桥建设模式为大型基础设施投资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它打破了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由国家包下来或中外合资的既往模式,创造了以少量的国有资本引导国内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刺桐大桥建设模式说明,这种方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既可以缓解政府建设资金的不足,又能起到引导集体、个人投资方向的作用。当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高达3万亿元以上,人们称之为“笼中老虎”。刺桐大桥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老虎”并不可怕,只要加以正确、恰当的引导,看似凶猛的“老虎”完全可以变成一只温顺的“猫”。
1704114159
1704114160 其次,刺桐大桥建设模式为民营企业走向联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些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益感到,靠势单力薄的孤军作战不行,小船经不起大浪,必须走向联合,发展规模经济,组建“联合舰队”。尤其是想进入基础设施产业,靠单个资本积累更是不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刺桐大桥的建设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预言。名流当初就是由泉州市VIP联谊会、元鸿集团、匹克集团、福建恒安集团等15家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大社会影响的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走向联合的产物。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初假如不是联合起来,即使名流再有胆略,恐怕也无力“吃”下大桥项目,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刺桐大桥。
1704114161
1704114162 尽管陈庆元当时对BOT知之不多,但是刺桐大桥的建设项目却是一个雏形初现的BOT方案设计。BOT融资的关键在于特许经营权的获得,企业在获得承建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之后能够设立项目公司,以依托特许经营权的基础设施收费作为标的进行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证券在内的所有股权、债权形式的融资,特许经营权下的基础设施收费带来的未来持续现金流的预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和成本,也成为资本进入和安全退出的保障。BOT项目融资把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权、社会企业的专业能力和基础设施收费融资完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全社会实现市场分工、资源配置与效益整合来进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随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不断加大,BOT以及其他基于基础设施收费的融资方式将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快速、多元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1704114163
1704114164 [1]本节资料来源:
1704114165
1704114166 http://bbs.66163.com/viewthread.php?tid=55534.
1704114167
1704114168
1704114169
1704114170
1704114171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1704110362]
1704114172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第二节 京投PPP建地铁,公共融资开先河[1]
1704114173
1704114174 2009年9月28日,正值新中国60华诞前夕,北京地铁四号线作为国庆献礼的巨作,历经5年的艰苦奋战正式开通投入运营。
1704114175
1704114176 这条纵贯首都南北的地下交通大动脉全长28.177公里,穿越丰台、宣武、西城和海淀4个城区,工程总投资153亿元。截至2009年10月28日,北京地铁四号线运营1个月来,首月内共运送旅客近1600万人次,累计正点率99.40%,日均客运量达到52.8万人次,最大日客流量为80万人次。
1704114177
1704114178 当人们乘坐舒适、快捷的地铁四号线出行时,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我国国内首个以PPP模式融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的创新投融资模式不但开创了我国PPP模式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建成和运营为国内其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探索出一条崭新的模式和可以借鉴的道路。
1704114179
1704114180 一、公私合营各显所能,PPP融资互惠双赢
1704114181
1704114182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1704114183
1704114184 PPP模式的组织形式非常复杂,既可能包括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同时还可能有公共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合作各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利益和责任的分歧。只有政府与私人企业形成相互合作的机制,才能使合作各方的分歧模糊化,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完成项目目标。
1704114185
1704114186 PPP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承包做法。后者是让私人部门来运营一个曾经为公共部门运营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私人部门没有提供任何资本,也没有任何责任和控制权的转移。PPP也不同于完全的私有化,在私有化的情况下,除去一些必要的规制外,是不需要政府参与的,或者政府在项目中的重要性应该是最小化的。而在大多数的PPP项目中,政府一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704114187
1704114188 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的工业国家都面临着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和巨大的财政压力。虽然政府财政资金的缺乏是PPP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PPP不仅仅意味着从私人部门融资。PPP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纳税人实现“货币的价值”(Value For Money),或者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PPP能够通过许多途径来使纳税人的“货币”更有价值:一是私人部门在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一个项目时通常更有效率,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并且更容易创新;二是伙伴关系能够使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各司所长;三是私人部门合作者通常会关联到经济中的相关项目,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四是能够使项目准确地为公众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服务;五是由于投入了资金,私人参与者保证项目在经济上的有效性,而政府则为保证公众利益而服务。
1704114189
1704114190 风险分担是PPP的一个突出特点。经验表明,合适的风险分摊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PPP关于风险分担的理念是不断变化的。在英国早期的PFI阶段,强调的是将风险全部转移到私人部门。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让各方面承担其所能承担的最优风险将会更有利于项目的发展。PPP的风险分担理念解决了传统公共部门建设不能处理好项目风险的问题。
[ 上一页 ]  [ :1.7041141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