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114091e+09
1704114091
1704114092 泉州市高层几经权衡之后,决定由名流公司与市政府授权投资的泉州路桥建设开发总公司分别按6:4出资(即民企名流出资3600万元,泉州路桥公司出资2400万元),成立了注册资金为6000万元的泉州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条文中明确规定,投资主体经营30年后,全部设施将无偿移交给市政府。
1704114093
1704114094 同时,泉州市政府还附加了一个“苛刻”条件:大桥必须在批准文件下发后3年之内投入运行,否则政府有权收购。对此,陈庆元没有讨价还价,而是拍着胸脯向泉州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名流公司如果3年内不能将刺桐大桥建成并投入运行,投资我们不要了,请政府没收大桥!”为缩短建设周期,名流与施工单位立下“军令状”:刺桐大桥按时于1996年11月18日竣工交付使用,施工单位可一次性获得250万元奖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施工单位每天要倒罚200万元。
1704114095
1704114096 为了向时间要效益,陈庆元和名流人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按照大桥建设在18个月内通车的计划,排出每道环节所需时间,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陈庆元还把项目编成一个进度表,每年每个月的进度送给泉州的主管领导。每个部门完成的,他就标绿色的五角星;正在办的,他就标黄色的;碰见问题的,他就标红色的。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干扰,项目所需的55份批文,名流只用8个月就办妥了。从办手续到施工建成总共只花了2年2个月,比计划提前了10个月完成。附近有一座高速公路桥,它比刺桐大桥早8个月动工,结果还晚一年通车。
1704114097
1704114098 二、猛虎变乖猫,实践BOT
1704114099
1704114100 “BOT”是英文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的缩写,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限内通过特许协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项目投资人,当特许期届满后投资人将该基础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方式。
1704114101
1704114102 不少人一定忍不住想问:1993年时,“BOT”在内地还是个新名词,陈庆元为什么会想到要用BOT这种形式?
1704114103
1704114104 面对这一问题,陈庆元表示,其实,当时他也不懂什么叫做”BOT”,也是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庆元第一次到中国香港旅游时,过海底隧道的时候,那里有两条海底隧道,导游小姐说,一条是官方投资的,一条是民间投资的,官方的隧道过1次10元,民间的是20元。其中,民间投资的那个有4个股东,他们采取的是BOT投资方式,也就是先投资,然后通过行使收费权来获取投资回报。现在,民间投资的这条隧道效益很好。
1704114105
1704114106 一语点醒梦中人。陈庆元称,自此,导游小姐这句话被他牢牢记在心中。当他听说刺桐大桥这个项目后,立即想到了BOT这种投资方式,尽管当时陈庆元对BOT的真正含义还只是一知半解。
1704114107
1704114108 构想有了,但能不能获得银行相应的项目贷款是个问题。当时,贷款还要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去批,陈庆元去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员的时候,该官员只答应给他10分钟的陈述时间。如果在这10分钟里,没有说服国家发展改革委,这个项目的贷款就拿不到。
1704114109
1704114110 陈庆元回忆,当时他是这样说的:“我们银行的存贷差很大,存款很多,大家都叫这块资金为笼中老虎。这块资金冲向哪里,哪里的市场就大乱,国家每年还要为这块存款付出大笔的利息。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又缺大量的资金。如何把银行这块闲置资金运用到基础设施上面去,探索将笼中老虎变成温顺的猫,这是我眼下正在做的事情。”结果,陈庆元才用3分钟时间就说服了该官员。
1704114111
1704114112 在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首肯后,批下来的第一笔贷款是工商银行给的。名流的注册资金6000万元陆续到位以后,剩下的就是银行提供贷款。
1704114113
1704114114 1996年12月28日,刺桐大桥建成通车,同时成为福建省高速公路中唯一的一级战备项目。刺桐大桥自1996年年底投入经营后,车辆通行费稳步增长——1997年为2375.5万元,1998年2436万元,1999年2963.6万元,2000年3748.5万元,2001年则上升至4700万元。虽然后来因与高速公路和国道的匝道连接不上等问题,刺桐大桥的收益一度滑坡,但在陈庆元的带领下,名流还是熬过了最艰难的几年。
1704114115
1704114116 现在大桥一天通行的车辆有1万多到2万辆,一天的营业额在10万~20万元,一个月营业额600万元左右。虽然大桥的银行贷款还没有还清,差不多还要8年的时间才能全部还清,但陈庆元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长期以来搁置心头的一块“石头”将得以解决了:“大桥与高速公路的衔接问题将在不久之后得以解决!”
1704114117
1704114118 三、开启新模式,引领后来人
1704114119
1704114120 刺桐大桥不仅创造了福建省桥梁建设速度的新纪录,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1704114121
1704114122 名流不仅在BOT模式上是全国首例,其项目经营权抵押贷款也是全国第一例。所谓经营权抵押,就是以桥的收费权做抵押,如果企业还不了贷款,银行可以接管桥的收费权,这样,银行的风险就化为零,这个模式之前在我国是没有的。由于有了刺桐大桥的范例,国家所有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只要是涉及收费的项目,资金问题皆迎刃而解。企业只要拿到红头文件预批文,银行都会给贷款。陈庆元不经意间成为BOT模式和项目抵押贷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704114123
1704114124 在刺桐大桥成为我国首例由民营企业完全采用B0T投资方式建设的重点项目之后,其成功经验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704114125
1704114126 国务院关于收费公路项目贷款担保有关问题的批复使BOT模式和项目抵押贷款正式得到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认可,项目质押贷款的政策障碍已经扫除。此后,“小项目,大融资”这种BOT融资模式在全国广泛推广,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大问题。
1704114127
1704114128 目前,我国沉淀在基础设施的资金规模相当大,如果今后都采取BOT这种办法,把经营权卖给民间,政府则可以一下子收回很多沉淀的资金,这无论是对政府、对银行,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件好事,这种皆大欢喜之事,何乐而不为?
1704114129
1704114130 四、敢为人先探索前进,积累经验融资融智
1704114131
1704114132 名流在建设刺桐大桥方面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所作的大胆探索,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丙乾称赞:“名流公司是改革的产物,是一种新的尝试形式,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名流公司将分散在民间的企业、资金、人才等联合起来,是件有意义的事。希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税利支援国家建设,特别要提供有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这是了不起的贡献。”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也充分肯定了名流的造桥之举,“泉州名流的乡镇企业家、乡镇企业集团搞造桥、筑路等社会所需又缺资金的基础设施项目,值得肯定”。
1704114133
1704114134 作为一位创办企业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民营经济见证人和受益人,陈庆元这位全国首座民营BOT大桥的操盘手,忆往追昔,仍感重任在肩:“我国的民营企业应以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新的起点,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治理中国,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在未来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把握机遇、积极创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争取在世界经济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撬动大国崛起的中坚力量。”
1704114135
1704114136 刺桐大桥是改革开放的一面镜子,更是一块改革的试金石,它试出了福建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1704114137
1704114138 扮演刺桐大桥操盘手角色的陈庆元是1979年从做服装、箱包生意开始起步的。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他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满堂红皮塑厂已走过30年的历程。而1993年成立并让陈庆元声名鹊起的名流也已走过了17个年头。早期跟陈庆元一同起步的企业家大部分已销声匿迹,而陈庆元和他的企业却屹立不倒,成为一棵常青树。
1704114139
1704114140 1993年,刚成立的名流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既可以摆脱竞争对手又能使公司快速发展之路的困惑。在困惑面前,陈庆元突然想起了两次人生巧遇,正是这两个巧遇改变了陈庆元的人生轨迹,也让名流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BOT模式。
[ 上一页 ]  [ :1.7041140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