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15491
1704115492
万向集团作为一家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并未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设立了宏伟的企业目标和价值观认同。在努力实现省级集团——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的目标过程中,并购成为鲁冠球领导下的万向集团惯用的资本运作手段。纵观万向对美国舍勒公司、华冠科技、承德露露以及ST襄轴收购过程的运作,我们可以领略鲁冠球在资本市场上不俗的表现和对企业并购精准的把控!
1704115493
1704115494
第一,万向集团收购准备持久而充分。在万向自身并未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未表现出蚍蜉撼大树的躁动,而是专注自身的发展壮大,在万向钱潮成功上市并且经营向好、不断获得稳定增长的时候,万向才开始表露收购意向。
1704115495
1704115496
第二,万向集团的收购动机明确而且契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发展战略。万向的每一次收购都有着明确的动机,为了拓展作为主业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国际市场,万向决定收购美国舍勒,看中的就是舍勒的技术和市场;为了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实现向农村发展的战略构想,万向决定收购花冠科技和承德露露。
1704115497
1704115498
第三,万向集团对收购目标的选择谨小慎微,显现了稳步向前的态势!万向的收购目标直接指向行业的强势企业,一则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二则有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再则有成熟的市场和营销渠道,同时,万向在准备收购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有着持续的关注和尽职调查,评估收购目标的价值和整合难易程度,为收购完成之后形成协同效应做评估。
1704115499
1704115500
第四,万向的收购政策稳健、不贸然行事,风险控制卓有成效。万向的收购不仅做到知己知彼,更是深谙中庸平衡之道。在收购初期甘当第二甚至第三大股东,并不寻求一时的畅快,而是虚心学习,不断积累,水到渠成,马到功成。在收购回报上也坚持互利双赢,不追求暴利投资。并且,在收购准备进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万向都会暂缓收购,断明原委,持续评估。评估不能通过时,即使先前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万向还是会放弃收购,对ST襄轴的收购即是如此。
1704115501
1704115502
万向集团的这几个收购案例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详尽展现了企业并购的全部过程和运作技巧,对于并购风险的关注程度和控制手法更是值得民营企业学习。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并不具备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大多数企业并购通常以失败告终,归根结底在于并购风险的控制不到位,而并购风险贯穿于企业并购的每一环节,只有类似于甚至高于万向集团这样的运作手段,才能有效规避并购风险,实现企业经由并购迅速走向壮大的目标!
1704115503
1704115504
1704115505
1704115506
1704115508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第四节 世行集团阴魂不散,巨骗易名卷土重来
1704115509
1704115510
2004年,《南方周末》曾经揭露一个名叫王永君的人利用美国世界银行集团的名号进行融资诈骗。2007年,《南方周末》又报道了一个名叫李崇瑞的人利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名号进行诈骗。《南方周末》的调查结果表明:昔日的王永君,摇身一变,就成了如今的李崇瑞。
1704115511
1704115512
这个骗子只是目前盘踞在北京市繁华商务区的上千个骗子中的一个典型。这些骗子开办的公司大多是来头大、头衔多、在黄金地点办公、内部装修豪华但品位低,还宣称拥有大量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利用中国企业家金融知识的欠缺以及工商信息的封闭,诈骗活动日益猖獗,手法日益隐蔽。
1704115513
1704115514
一、融资不成,反入陷阱
1704115515
1704115516
姚元(化名)是一家西部公司的董事长。2006年3月,他为开发一个新项目成立公司,并开始四处融资。2006年5月,当时姚元的助手在一个招商网站上看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的宣传后,主动发了一封自荐信。
1704115517
1704115518
没过几天电话打来了。这家美国公司对姚元的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承诺可以先投资然后再帮助海外上市。这套说辞深深地打动了姚元,因为未来在海外上市是他特别看重的。姚元回忆,在他们最初接触时,虽然存有戒心,但这家公司承诺的近10亿元的投资,还是打动了他。
1704115519
1704115520
冲着这个美妙未来,姚元数次前往北京与该公司接洽。2006年7月,姚元终于决定在《中外合作意向书》上签字。意向书明确了投资金额,也提出了投资前提——完成律师调查和项目分析报告并获总部批准,这时就产生了各种名目的中介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指定律师调查要委托给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费用4万元;制作《项目投资安全与增值潜力分析报告》指定给亚太创富投资顾问公司,费用20万元。姚元心有戒备,向业内朋友打听这个程序和价格是否合理。得知基本合理后,姚远便提出自己找律师事务所和评估公司,但是这个要求被拒绝了,争执不下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让先做律师调查,并承诺共同承担律师费。因此,姚元就做出了让步。
1704115521
1704115522
2006年9月,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律师邢立民前往姚元的公司进行考察。邢立民详细查看了项目所在地、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文件。在姚元看来,一切既规范又严谨。浩东律师事务所开具的《资信调查报告书》也充分肯定姚元的公司“具有实施法律所规定的经营条件,且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收到律师报告后马上给姚元发去了《专案立项通知函》,称将予以专案立项。由于对律师公正性的信任,以及上述两份文件的出具,让姚元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一步步掉进了骗子公司设计好的圈套。
1704115523
1704115524
恰在此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又告诉姚元,它刚刚参与协办了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办的“中小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培训”,这使得姚元更加坚信不疑,“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还能跟骗子合作?”一切顺理成章,双方于2006年11月签订了《中外合作合同书》,签合同的当天下午,根据合同约定,姚元又拿出了20万元制作分析报告。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1704115525
1704115526
变故突如其来。分析报告刚刚递交,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就发来一份商务公函,提出了4点意见,要求姚元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另外4份文件,否则终止合作。姚元惊觉不妙,因为在合作开始时他就已经强调,根据法律,中外合作企业的立项手续必须双方共同提供证件、共同申请。可是,怎么临到最后,却让姚元自己申请?
1704115527
1704115528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再次来函称,“双方对‘合作’的理解有误,是在已有项目基础上合作,而非建立新的合作企业。鉴于你方无法按时提供相关文件,决定终止合作。”这就等于给姚元的融资梦判了一个死刑。回想整个融资过程,姚元后悔不已:“他们以合法的身份和程序,诱导我们支付了大量中介费用,最后却以不合法的、他们早知我们无法实现的要求为由终止合作,这实质是诈骗。”
1704115529
1704115530
二、神秘公司,疑点重重
1704115531
1704115532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是否真如姚元所断定,是一家精心伪装的骗子公司呢?
1704115533
1704115534
2007年4月18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该公司的办公地点——外交公寓12号楼3层,“外交公寓”是几个容易让普通中国人浮想联翩的字眼。正是这个富有意味的办公地点,加上豪华大气的装修和似是而非的名号,让中小企业家们深信不疑、前赴后继地掏出腰包。
1704115535
1704115536
但此时,这家公司大门紧闭,牌子也摘了下来。门内可见前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布什的头像,两侧插着中美两国国旗,依稀可见当初的气派。一眼望去,其他房间空空如也,办公人员只剩下一位前台小姐和一位后勤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公司的商务代表平时不坐班。如今,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www.nasdaqbj.com已经无法打开,所幸在搜索引擎上还是留下了这家公司的丰富信息。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家实力雄厚、业绩卓著、异常活跃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中方代表名叫李崇瑞,自称是美国国际WTO大学教授。
1704115537
1704115538
该公司在一些招商网站上这样介绍自己:“公司成立于1988年,注册于特拉华州,在纽约和洛杉矶都有办公室,员工有近两百人,掌控18亿美元基金,2006年进入中国。”同时,该公司还发布了一系列如“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与华信软件集团赴美上市的签约仪式”之类的新闻来宣传自己的业绩。在很多推广网页上,这家公司都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网址和自己的网址列在一起。
1704115539
1704115540
但是,2006年年底,在获悉这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服务公司的一些做法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法律部曾要求他们不得以纳斯达克的名义开展融资活动。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强调,他们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合作关系。
[
上一页 ]
[ :1.7041154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