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27972
今天,几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互联网的革命性力量,每个人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但是大家想一想,今天互联网的排山倒海之势,颠覆一切商业游戏规则的力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吗?不是,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它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
1704127973
1704127974
所以,一定不能以一种藐视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它可能满身缺点,你用自己的优点比它的缺点,基本上你会全胜。但是,颠覆你的这个东西,不需要做成十项全能,它只要在一个点上追求极致,做得远远超过你,这就足够了。
1704127975
1704127976
几年以前,我跟国内的运营商交流,就曾警告说:彩信和短信业务,要么主动免费,要么把它的体验做得更好,否则就会被另一种形式所颠覆、所取代。今天,微信不仅冲击了运营商的短信和彩信业务,连它们的话音业务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微信的技术没有什么特别,它也是借鉴了美国一家小公司的技术,但是把运营商收费的东西都免费了,而且体验上做得比运营商好,再加上腾讯的推进速度很快,微信就形成了对运营商的颠覆。
1704127977
1704127978
很多人以为360颠覆传统的安全市场,靠的是免费。错了,我们其实在用户体验上也做过很多工作,只是你用起来可能没感觉。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几个360免费杀毒的例子,这里再举一个其他的例子。
1704127979
1704127980
有人说360的安全软件不专业,因为看起来很娱乐。我们的专业性能很强,但刻意把软件做得娱乐,这一点也没错。比如,现在流行一种“开机体”,是打开电脑后360开机小助手告诉你今天的开机时间是多长,打败了全国多少用户。今天你开机用了1分钟,你会感觉自己落后,这样你就会想办法加速。你今天启动电脑用了20秒,你在中国是前1%,你也会很开心。但我们刚做“开机体”的时候,传统的杀毒软件公司很瞧不起我们,说:怎么能把很严肃、很高科技的东西做成这样娱乐化的东西呢?实际上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感知是很重要的。
1704127981
1704127982
360软件有体检,完成各项安全检查,最高分是100分。大家从小都想得100分,得了100分就很开心,得不了就想办法要得100分。这样,大家就会很愿意使用360的软件。我们每天给用户的电脑体检,做了很多细节的工作,其实就是让小白用户对我们的产品有感知。
1704127983
1704127984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细节入手,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当有一天你注意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抵挡它的颠覆性力量了。
1704127985
1704127986
1704127987
颠覆式创新,需要逆向思维
1704127988
1704127989
我对颠覆式创新的另一种理解,就是一定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苹果的口号是“think different”,在我看来就是要跟别人逆着来,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其实,巴菲特也有一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说实话,这是逆人性的,因为大多数人买股票都是追涨杀跌,所以他们都成不了巴菲特。因此,当你进入互联网,如果看什么主流就干什么,什么热闹就干什么,那对不起,根本就不会有你的份儿。小公司要是干和大公司一样的事,肯定干不过,因为在品牌、资金、资源各方面,小公司跟大公司根本拼不起。所以,小公司必须从大公司没看到或者看不起的地方起步,才有可能做大,才有可能颠覆。
1704127990
1704127991
推特的兴起是一种颠覆式创新,它与传统博客不一样的地方,是博客对字数没有限制,博主可以随便写;但推特限制你只能写140字。推特与脸谱网不一样,脸谱网是封闭的人际关系,用户之间相互要认识,是双向的;那推特就是开放的,不认识也可以,是单向的。正因为“逆向操作”,跟博客和脸谱网不一样,推特才可能做大。
1704127992
1704127993
大公司也一样。如果丧失了一个市场机会,别的公司通过颠覆式创新占据了市场主流,那么大公司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资源,试图力挽狂澜,在非常多的情况下都是不成功的。
1704127994
1704127995
前面讲过,DEC通过小型机冲击了IBM的大型机市场,结果IBM用个人电脑打败了DEC。但故事还没完,我认为从根子上来讲,IBM就没把个人电脑当回事,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狙击工具,是为了保证自己大型机的销售利润。所以,IBM为了集中精力进行硬件开发,就把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授权给了微软。没想到,随着IBM个人电脑兼容机大规模普及,微软和英特尔占据了个人电脑产业系统的核心位置,而IBM硬件逐渐被边缘化了。
1704127996
1704127997
IBM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也曾是世界上经济效益最好的计算机公司。1985年,IBM的通用大型机毛利率高达85%,中小型机毛利率高达50%,占世界通用大中型计算机市场的70%。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计算机向小型化的个人电脑发展。到了1993年,IBM连续亏损已高达168亿美元。IBM已不是电脑业的象征,电脑业有了新的偶像——微软和英特尔。
1704127998
1704127999
为了争夺个人电脑浪潮的主导地位,IBM和苹果结成了联盟,推出PowerPC芯片,目的是撼动英特尔对个人电脑业的控制。接着,IBM重点开发OS/2,来抢夺微软视窗系统在台式机上的市场。
1704128000
1704128001
但这种针锋相对的策略并不奏效,因为随着康柏和其他电脑制造商加入微软的阵营,IBM打阵地战的策略失败。90年代中期,IBM的新任董事长郭士纳做出决定,放眼未来,不再以OS/2和微软视窗系统在台式电脑上竞争,而是向软件和服务转型。
1704128002
1704128003
IBM试图通过阵地战撼动微软和英特尔的地位,结果失败了。10年后,苹果公司另辟蹊径,用一种新的方式建立了新的产业形态,撼动了微软和英特尔的领导地位。
1704128004
1704128005
再比如,大家公认中央处理器的王者是英特尔,有一家公司AMD一直在跟英特尔竞争,却一直不能超越英特尔。为什么?因为AMD一直跟着英特尔的游戏规则走,比谁计算能力更强。
1704128006
1704128007
但另外一家公司却在另一个层面上打败了英特尔,这家公司是ARM。ARM不比谁的计算能力更强。它就比功耗低,就做低端市场,就做不起眼的手持设备。手持设备最致命的就是耗电、发热。但当手持设备流行起来,手机、机顶盒、汽车、家用电器里面都是轻量级的中央处理器,ARM就起来了。ARM也投资不起英特尔那种10亿美元的大工厂,它就把所有的设计方案输出。今天苹果、三星、华为都做自己的芯片,但都是靠ARM的授权。这就像美国人不在本土打仗,却到其他国家空投AK47步枪,结果英特尔就陷入了人力战争的汪洋大海。反过来今天英特尔要学低功耗、低计算能力反而很痛苦,因为这需要引刀自宫。
1704128008
1704128009
颠覆式创新做好了,你会让对方所有的优点都变成包袱。今天ARM开始做服务器,开始向英特尔发起进攻。服务器本来是功耗最高的设备,但是今天大家开始讨论怎样建一个计算中心把功耗降下来,这就是ARM创造的新的游戏规则。
1704128010
1704128011
各种商业战争的案例,都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你要想办法通过反向思维,通过逆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1704128012
1704128013
1704128014
乔布斯是如何对苹果进行颠覆的?
1704128015
1704128016
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之后,在最初的三年也曾经在热门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微创新。比如,他设计了一些苹果机彩壳,一时间争取到了眼球,但并没有成功,卖个人电脑卖不过戴尔,卖系统卖不过微软。没办法,乔布斯只好从大公司看不上的MP3开始。
1704128017
1704128018
我认为,从2001年做iPod开始,乔布斯带领苹果重新踏上了创业的道路。iPod是一款MP3播放器,当时MP3已经满街都是。对于像微软、戴尔这样的大公司来说,MP3没有前途、没有价值。以马后炮的方式来看,乔布斯做iPod,实际上是打了一场侧翼战,避开了当时主流竞争对手的主战场,通过微创新,达到了颠覆市场的目标。
1704128019
1704128020
有人说,乔布斯的一生是神一样的传奇,但我觉得苹果的成功并不是高瞻远瞩、缜密规划的结果。从iPod到iPhone,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1704128021
[
上一页 ]
[ :1.7041279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