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28121
1704128122
1704128123
真免费和假免费
1704128124
1704128125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一提到免费,每个人脑子里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响起来。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现实生活中的“免费”听多了看多了: 什么小区里老医生义诊,免费看病;电信、移动、联通营业厅存话费送手机;商场里搞促销,什么买一送一,买多少给多少打折券。各种各样的所谓“免费”模式,往好里说是一种营销手段,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买的没有卖的精,最终这还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技巧;往坏里说,很多所谓的“免费”其实就是一个鱼钩,就是一个陷阱。老医生义诊,看病是免费的,但没病总会给你看出病来,要不人家的药怎么能卖出去?所以,时间长了,大家看到的这种假免费多了,对免费都会有一种偏见,认为免费的肯定是骗人的。
1704128126
1704128127
但当互联网出现以后,就有真免费了。互联网本身以免费为精髓,免费是互联网的一种哲学。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互联网上,如果没有各种免费而且开源的软件,那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网站。我相信很多人自己就用免费的开源软件搭建个人网站,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也是用免费开源软件搭建的。如果互联网没有这种免费的开源软件,那么就不会有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因为使用收费的软件,搭建网站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效果不见得很好。
1704128128
1704128129
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讲的是怎么使用联机终端查资料,那都是按小时收钱的。但今天,无论你是用谷歌还是用其他的搜索引擎,搜索资料都是免费的。现在,不仅搜索是免费的,电子邮箱也是免费的,聊天也是免费的,360杀毒软件也是免费的。互联网免费的模式非常多。我把免费定义成两种,一种叫假免费,一种叫真免费。假免费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就像咱们之前提到的老医生义诊、存话费送手机等,最后的目的是推销,免费的这些成本最终是要从你身上收回来的。刚才我举的现实生活中的这几个例子:免费看病的背后是要卖药给你;你如果不存话费,运营商肯定不会送你手机。
1704128130
1704128131
但是,互联网的免费是真免费,真免费实际上是一种无条件的免费。就是说,即使不买商家提供的收费服务,你也一样能享用它高品质的免费服务。
1704128132
1704128133
1704128134
为什么互联网可以真免费?
1704128135
1704128136
为什么互联网可以真免费,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真免费呢?
1704128137
1704128138
2009年,美国著名的互联网杂志《连线》总编克里斯 · 安德森在《免费》[3]一书中详细讲述了互联网的免费。安德森指出,互联网把微处理器、网络带宽和存储融合在一起。在技术革命推动下,这三者的成本都在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互联网不仅整合三者,而且以极低的成本接触到了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当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的时候,它的价格自然也可以趋近于零。
1704128139
1704128140
因此,他认为,免费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独有特征。软件的价格会不可避免地趋零化,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1704128141
1704128142
在这里,我试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互联网的免费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固定成本,我今天给大家每人送了一本书,但我不能永远给大家免费送书,因为送得越多,亏得越多。即使书一分钱都不值,那我多送一本书,也会产生一单物流的成本。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送得越多亏得越多,这导致商家在某一个时间段把免费当作营销手段,但是不可能永远免费下去,否则任何商家都会破产。
1704128143
1704128144
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服务和产品都是数字化的,比如聊天、电子邮箱、搜索,都是一种虚拟服务。用的人不管有多少,它总的研发成本基本是固定的,而用的人越多,每个人分摊的成本就会越低。比如,研发一款软件的成本是1 000万元,当有100万用户使用的时候,每个用户分摊的成本是10元;当有1 000万用户使用的时候,分摊的成本是1元;当有1亿用户的时候,分摊的成本是0.1元。这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产品截然不同。
1704128145
1704128146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新浪上看新闻都是免费的,其实新浪为了提供新闻服务,投入了很多台服务器,还花很多钱雇了新闻编辑,这些成本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这时候,如果新浪只有10万读者,这成本分摊到每个读者身上,肯定是不小的数目。但是现在新浪有好几亿读者,这个成本分摊到每个读者身上就微乎其微了。
1704128147
1704128148
既然互联网是真免费,但它总得要挣钱啊,互联网到底怎么挣钱?
1704128149
1704128150
1704128151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
1704128152
1704128153
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许多伟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样一点:如果一个公司能把免费服务做得很好,比如谷歌把搜索做得很好,腾讯把聊天做得很好,那么在以这种免费服务汇聚了巨大的用户量之后,总有办法在海量用户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不是我们发明的,实际上已经被中国互联网证明了。
1704128154
1704128155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网游和杀毒软件。最初网游是按照小时来计费的,杀毒软件是按照每套几百元收费的。因为向用户收费,无形中就设置了价格门槛,网游的用户数量和杀毒软件的用户数量一直发展不起来。后来,出现了免费网游,即玩儿网游免费。但你要想玩得爽、升级快,玩得比别人好,可以去买游戏道具。360推广免费的杀毒软件,把门槛降到了零,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得一款高质量的杀毒软件。360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用户群,在此基础上推广了360安全浏览器,以此为平台实现了规模收入。
1704128156
1704128157
谷歌通过免费搜索获取了全球几十亿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告的商业模式。腾讯通过免费的聊天获取了中国好几亿用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增值服务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安全也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每个人上网都需要安全的上网环境,凡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就应该是免费的。这是我们做360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360做安全永久免费的原则。
1704128158
1704128159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
1704128160
1704128161
广告模式,有的人说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你在新浪上免费看新闻,新浪给你推送第三方广告;你在谷歌上免费搜索信息,谷歌给你推送第三方广告。这就是说,享受免费服务的用户不用掏钱,另外有人为免费服务埋单。现在视频网站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你可以免费在网上看电影、看电视、看纪录片,但你必须得看广告。这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换成很学术的说法,就是第三方补贴。
1704128162
1704128163
但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适合广告模式。IDG公司是最早投资腾讯的风险投资,但IDG又在很早的时候把腾讯的股票抛了。为什么?因为当时风险投资家的思维模式全是门户模式、媒体模式,希望腾讯像新浪、搜狐一样。但如果把QQ聊天产生的内容聚合成门户,你会发现内容没法看,全是东家长、李家短的,跟新浪的内容没法比,所以广告主都不愿意在腾讯QQ上投放广告。所以风险投资家用广告模式,否定了QQ的价值。
1704128164
1704128165
安全软件也不适合广告模式。360普及了免费安全,获得了好几亿的用户,很多人认为360会做弹窗广告获取收入。但我们有一个铁的规定,360不能弹广告。不过,起初我们在360软件的主界面里放了几条文字链,为360每年带来了8 000万元的收入。2010年,我们决定彻底取消360软件上的文字链广告,因为我觉得,360作为一款安全软件,是要给用户解决问题的。360是一个保镖,是一个卫士,如果没事就给你递送小传单,这个保镖你也用不了太久。虽然这样一年可能损失几千万,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广告模式不适合安全软件,舍弃广告是对的。
1704128166
1704128167
互联网的另一种商业模式是增值服务,也就是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但无论是广告模式,还是增值服务模式,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海量的用户群。所谓海量,是至少要达到上亿的用户规模。
1704128168
1704128169
什么是增值服务?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需要的服务,我们就认为它是基础服务,基础服务一定是免费的,这样的话不会形成价值歧视。就是说,只要这种服务是每个人都一定要用的,我一定免费提供,而且是无条件免费。增值服务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这个比例可能会相当低,它只是百分之几甚至更少比例的人需要,所以这种服务一定要收费。绝大多数人不需要这种增值服务,也不愿意付钱,但他们仍能继续享用免费服务。
1704128170
[
上一页 ]
[ :1.7041281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