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48498
1704148499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存储器公司与美国公司展开了较量。此前,英特尔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存储器公司,它是这个产业的发现者和领路人,但经过30年的发展后,日本人出现了。有一次,格鲁夫得到了日本公司的一张备忘录,上面写道:“用定价永远比别人低10%的规则获胜……找出AMD和英特尔的接口……以低于它们10%的数目开价……如果它们重新开价,你们再扣10%……坚持到底才是胜利……”日本公司的价格战将存储器产业拖入了微利时代,但比微利更令英特尔恐惧的是日本公司产品的品质。当时,日本的存储器公司往往拥有庞大的开发人员,通常会占满一座大楼,楼里的每一层都在研制新一代存储器,所有的工作都在同时进行:研究16k的楼上,是研究64k的,再往上走就是研究256k的人……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况,因为它意味着日本人在占有现在的同时,也占有了未来。
1704148500
1704148501
于是,在很短的时期内,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一败涂地。到1984年时格鲁夫背了这样的一个包袱:“一切都改变了,业务衰退了,好像再也没有人愿意买芯片,我们的订单如春雪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只好缩减产量。当时,在那样一段长时间的扩产之后,我们缩减产量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的滑坡了。生意萧条冷落的时候,仓库的货物还在不断堆积。”
1704148502
1704148503
格鲁夫后来说:“企业繁荣之中孕育着毁灭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对你的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这时一个小错误就可能使英特尔陷入灾难。”当时的格鲁夫需要马上作出一个决定,正确还是错误只有上帝知道。
1704148504
1704148505
1985年的一天,格鲁夫在办公室里意志消沉地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摩尔谈论公司的困境,那时英特尔已经在漫无目的的徘徊中度过了一年。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格鲁夫目不转睛地望着摩尔,说:“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自己动手?”
1704148506
1704148507
这个决心很难下,因为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放弃存储器等于放弃自己。最后,经过将近一年漫长而又痛苦的考虑,英特尔将公司的重心放到了微处理器上,这片蓝海就像一盘“玲珑棋局”般被英特尔找到。到1992年,设计出含300万晶体管的新型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甚至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过它的日本公司。
1704148508
1704148509
英特尔成功地走出了低谷,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信心与方法。在后来格鲁夫出版的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他将那个他们下定决心改变的时刻,称为战略转折点。他说:“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历经的最大磨难。在转折点上,旧的战略被新的所代替,但这也使企业上升到新的高度。如果不经历转折点,企业就会先上升到一个高峰,然后滑向低谷。转折点出现时,经营者们迷惑不解地观察到:形势不同了,有些东西起了变化,但没有人会事先为你敲响警钟,提醒你已站在转变的边缘。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各种因素的力量在悄悄地积聚,并开始改变企业的特性。只有开端和结尾两种状态是明确可辨的,中间的转变过程潜移默化,扑朔迷离。”
1704148510
1704148511
也正是这个原因,前一个时代辉煌的巨星往往会成为最后一个适应变化的人。
1704148512
1704148513
但英特尔却从这样的变化中找到了辨别方向的方法,格鲁夫说:“销售人员如同战壕里的士兵一样,总能最早知道战局即将发生变化。销售人员会比管理人员更快地看到顾客需求的变化,财务分析人员是看到企业根本转变的第一人。”
1704148514
1704148515
生产策划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在客观的世界里,面对的是严格的资源系统和大量数字,而企业高层领导则蒙蔽在过去的胜利之中,对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只有遭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目睹毫不留情的财政赤字,高层领导才能鼓足勇气,告别过去,开始未来。
1704148516
1704148517
因此,在格鲁夫应对改变的宝典里,开放性地与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沟通,是他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1704148518
1704148519
做“大象”的代价
1704148520
1704148521
【观点】
1704148522
1704148523
“我们正在应付我们巨大的规模和特殊身份所造成的后果,一个既令人不快又棘手的后果。在计算机客户的眼里,英特尔的形象已经很高大。不幸的是,只有经历一次大破产,我们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1704148524
1704148525
【核心提示】
1704148526
1704148527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这句从蜘蛛侠口中表达出的哲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英特尔品牌战略的警醒。当英特尔决定超越电脑主机,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时,它便不再是那个躲在保护伞后的男孩了。一家公司品牌的建立是一次成人礼,它意味着你在享受成人的自由时也必须承担起责任。
1704148528
1704148529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1704148530
1704148531
1994年,英特尔经历了一场名为“奔腾处理器浮点事件”的产品质量危机,差点葬送了整个公司的前途。
1704148532
1704148533
事情的起因是在这一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奔腾处理器,相较于此前的“386”、“586”,“奔腾”的出现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新产品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其隐藏的漏洞也足以倾覆巨轮,像宝剑越锋利也越容易折断一样。
1704148534
1704148535
在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不久,一位数学教授便告诉他们:奔腾芯片在数学运算上存在问题,因为这位教授在研究一些复杂的数学题时,机器出现了算法的错误。其实英特尔公司也早已知道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遇到过——这是由于芯片上一个微小的设计错误引起的,但他们计算得出的结果是:这个错误在90亿次除法运算中会出现1次,相当于一名普通用户使用7000年才会遇上1次。而英特尔认为,这个时间概率远远低于芯片的半导体出现其他问题的时间,因此在没有解决错误的情况下,奔腾芯片仍然大范围投入了市场。
1704148536
1704148537
危险的种子就此埋下,在商品工业化生产的时代里,任何细小的问题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1704148538
1704148539
英特尔先是遇到了媒体的不断报道,《商业周刊》的头版头条、CNN的制片人,还有众多的商业报刊都将焦点对准英特尔,它们打出的标题是:《奔腾事件:买还是不买?》,言下之意便是,英特尔的产品还值得信任吗?
1704148540
1704148541
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消费者开始要求更换芯片,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格鲁夫说:1994年12月12日早上,他走进办公室后,看到了一份电讯报告,上面写着:IBM公司停止运行所有以奔腾为芯片的计算机。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事件,因为在13年前,正是PC机的鼻祖IBM选用了英特尔技术而使英特尔微处理器名声大振;而如今IBM停止选用英特尔微处理器,历史又重现了,只是这次是负面的。
1704148542
1704148543
在这么多事件的叠加放大之下,英特尔走到了悬崖的边缘。格鲁夫后来说,那段时间他走在马路上,仿佛都听见人们不断在问:“你们都在做什么?”“你们的公司贪得无厌、专横傲慢”……于是,经过了短短几天的“漫长”煎熬,格鲁夫和英特尔作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为所有的用户更换芯片,无论他的计算机是用来做数学题,还是在玩电子游戏。当他们作出这个决定时,自己也被决定吓到了,此前供不应求的快乐销售如今都成了痛苦的反噬,因为卖得越多意味着他们的损失也越大。不过,任何一家有志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企业都必须拥有承担一切责任的胸怀,英特尔做到了。
1704148544
1704148545
最后,英特尔耗费了4.75亿美元的巨资,弥补了因为他们的疏忽和傲慢给顾客造成的不便。这笔费用相当于产品研究与开发半年的预算,或是奔腾处理器5年的广告费用。
1704148546
1704148547
不过,这次危机也让格鲁夫看到了英特尔的另一面,这是此前他们从未意识到的。
[
上一页 ]
[ :1.7041484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