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25162e+09
1704251620 ◎教育也会呈现出人人共享模式。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形式。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通过录制课程而后上传平台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人们在家就能学习,并能建立个性化的各类学习小组。
1704251621
1704251622 ◎大部分能源企业也会变成人人共享模式。有很多小型发电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而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小型发电厂会共同构成了一个智能电网系统。
1704251623
1704251624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明显包含人人共享元素。信息传输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光纤、卫星和信号塔,个人设备(如手机、笔记本和汽车等)也会变得类似于小型的信号塔,会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如此一来,这些基础设施将不必再由大型公司承包承建,主角换成了群体。
1704251625
1704251626 ◎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将会是人人共享模式。关注并监测体重,注重提升睡眠质量和运动养生,遵循医嘱,通过一些用户体验完善成熟的设备将个人相关数据上传,这一切已然发生。数据中的一部分信息会被匿名,作为人口数据库中的“一员”,协同其他数据反映公共卫生和保健方面的问题。
1704251627
1704251628 ◎构成物联网主要部分的智能健康系统、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实际上都是以人人共享为基础的。重新整理分类群体收集上传的各类数据,再由各种专业组织机构进行整理分析,这样一来就赋予了个体和城市更多的权利。这有利于我们作出更好的选择,快速学习,加快完善的进程,能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环境。
1704251629
1704251630 转变正在发生。谷歌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人共享机构。正是我们每天的搜索、点击和链接让搜索引擎和数百万在谷歌平台上投放广告的大小广告主了解到了我们的选择偏好。谷歌上的许多广告就停留在大众打开的页面上,不过会看这些广告的都是谷歌无意吸引的群体。电子商务网购平台亚马逊在15年前就开通了零售业务,以重整其建立的商业流程。2013年年底,亚马逊销量的40%都是其他公司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是由200万个卖家提供的。DuoLingo成立后,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制作各类语言课程,在运行10个月之后,其学习团体(100万人)中的22%都在尝试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在第7章讨论政府该如何回应一些剧烈变化以及在第8章探讨一些遗留机构该采用何种形式转型时,我将会深入讨论这一问题。)
1704251631
1704251632 哪里需要奇迹
1704251633
1704251634 推动我创建人人共享模式的动力,是我看到了其在处理气候变化这一重大问题时,在创新、速度及规模方面的巨大潜力。该问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且十分严峻,我们必须使用人人共享模式,充分利用三个奇迹所创造的优势来处理,这是我所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在本章的剩余部分,我将概述该问题的严峻程度,然后探讨一些采用人人共享模式的例子,看一看它们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的情况下带来变化。
1704251635
1704251636 我以前无法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这一问题有所意识是在2005年,当时我是哈佛大学洛布校友会(Loeb Fellow)的一员,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太严重了,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头等问题。我记得有这样一个十分尴尬的场景,我当时坐在哈佛大学的一间小教室里,讨论如何为洛布校友会组织一个关注气候问题的会议。那个冬天黄昏很早就到来了,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显得十分阴郁,还下着雨,我看着桌边的几个同学,心中有一种毫无价值的感觉。人类的命运怎么会仰仗于这些可悲的努力?当然,当时和我有同样想法的有几千人,说不定有几十万人。只不过,我还没遇到他们而已。
1704251637
1704251638 经营Zipcar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对于整个气候问题来说,城市中越来越多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我也清楚地意识到,在交通运输方面,自己也许可以有所作为。后来,我的所谈、所写、所进行的咨询、所创办的公司都是关于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具有可持续性的。
1704251639
1704251640 真正使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调低温度:为何我们必须避免一个再升温4摄氏度的世界》(Turn Down the Heat:Why a 4℃Warmer World Must Be Avoided)。世界银行是一个相当保守的金融组织,资本主义气息浓郁,也深受市场的影响。该报告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有着相同的材料源,都是由同一批世界顶级科学家审阅,并应用于2014年11月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综合报告。在阅读报告的头条时,我发现:如果每个国家都尽全力履行其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那么2100年全球将平均升温4摄氏度。由于并不知道升温4摄氏度的真实含义,我去查看了历史上的温度变化情况,想了解一下上次比现在低4摄氏度是在什么时候,这种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何种影响。
1704251641
1704251642 事实表明,上次比现今低4摄氏度是在最近一次的冰河时期,大约在两万年前。阅读本书的时候,你是在哪里呢?若你碰巧在北美洲或欧洲(应该是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州,以及欧洲的东北部地区,这样说更为准确些),那你所在的地方之下曾是千丈冰层。而上次比现在高4摄氏度出现在1500万到2500万年前,那时人类尚未出现。如此一来,试着去想象一下,将我们现今所处环境的温度升高4摄氏度,真的非常可怕。
1704251643
1704251644 我也了解到,我们平常所说的全球变暖,就是我们所居住的陆地的温度要高过海洋温度。有专家预测,到2100年,美国整个中西部的夏天将升温6摄氏度。《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持续带给我们坏消息。科学家们预计,如果世界上的诸多国家仍坚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不做任何调整,那么到21世纪60年代,全球温度就会到达该水平。
1704251645
1704251646 206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6摄氏度。我能猜到,不必到2060年,到2040年人们恐怕就无法忍受这种温度了。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样,反正我那时是无法忍受这一温度的。当领袖们谈论我们为什么需要解决气候问题时,经常会说一些“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之类的话。孩子的孩子?恐怕我那时也还活着!我自己的孩子到时候还要考虑是否要生小孩呢。他们所讲的问题关乎自己所深爱的人是否要生孩子,而这些孩子到时所处的时代将是人类急速灭亡的年代。人们将死于饥饿、飓风、泥石流、洪灾、疾病和因资源争夺而引发的战争。不要妄想依靠世上最富裕的国家提供保护了,届时,将会有成百上千万“气候难民”对现实满怀绝望和愤怒。
1704251647
1704251648 读完报告之后,我基本上是不信的,觉得也许是我曲解了这篇详尽的科学文献所呈现的事实。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我给两位朋友发了邮件,其中一位致力于国际气候政策方针的研究,另一位则为美国国内气候政策部门效力。我问他们:“这些都是真的吗?我了解到的时间轴是正确的吗?”他们很快清楚地回复道:“是,是真的。”
1704251649
1704251650 我试着去猜想2014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为政策制定者所强调的那些严谨的科学概述所包含的深意:“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将引发全球温度的进一步上升,全球气候系统中的所有要素会产生永久性改变,这也增加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遍及全球且不可逆转的可怕影响因素出现的可能性。限制全球气候的变化要求持续大量减排温室气体,这样才会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调查人员说,到2100年,全球生物的1/3~1/2将会灭绝。
1704251651
1704251652 无论我们做些什么也没有办法让温度维持在只上升2摄氏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这一温度水平被认为是全球变暖所能上升的最高“安全温度”,不过仍有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温度已经够高了。若想实现这个或许看上去毫无价值的目标,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就必须迅速下降。周游全球的时候,我一方面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全球70亿人口每天渴望生活得更好的强大动力。气候问题所覆盖的地域令人不寒而栗,若我们真想让全球数十亿人口免于痛苦和死亡的命运,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方面,就需要迅速落实措施。
1704251653
1704251654 大学期间,我读了很多有关哲学的书籍。当时,我无法和现在一样直接点击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就能得到释义,记得那时我读了很多“有关人类生存危机”的文献。我感觉这就像是闯进一间暗室,郁闷地想“我是谁”的问题一样。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生存危机的,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生存危机。
1704251655
1704251656 设法全力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往往在历经否定、恐惧、愤怒和失落后,才会采取行动。我们现在就处于“行动”阶段。正如我的好朋友所说的:“无论何时,我们都知道减少碳排放量比增加要好。我们要尽己所能去做些什么,越快越好。”
1704251657
1704251658 然而,看到在人人共享模式协助下处理气候危机的前进步伐出现了巨大变化,我对处理这一危机的方案所具备的潜力信心十足。工程师们对于新能源的前景抱有极大热情,而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也看到了在遍及全球的城市和乡村中重建和新建建筑的巨大潜力。这些都非常重要,也对长期的二氧化碳减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别忽视了时间范畴。我们等了太久,迟迟未动。现在,我们需要立刻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进行减排。
1704251659
1704251660 我不得不承认,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真的很难,但在短期之内也能做到。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建造更多的地铁线路确实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但我们可以转换一种思路,如采取类似伦敦和斯德哥尔摩对进入中心市区的私家车进行硬性收费那样的措施,这让交通流量(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夜之间降低25%。
1704251661
1704251662 类似地,美国人也可以不让那些装有空调的家庭、办公室、商场、会议中心和电影院把空调温度整夜都调得很低,冻得人难以忍受。要是每个美国人都把他们的空调在制冷时调高一度,制热时调低一度,那么美国每年都能节省10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我们应该马上推行这种做法,但不要苛求会立刻收到效果。我们还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能很快推广的人人共享的方案上来。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1704251663
1704251664 美国大约有22%的二氧化碳是由私家车排放的。与此对应,出现了很多采用人人共享模式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兴创业公司。这类公司真正满足了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也比当下主流的一人一车的形式好很多。配合公共交通工具,它们使你实现相对拥有自己的汽车,这是一种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更为便利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共享交通工具。这些主要建立在智能手机基础上的平台十分方便可靠,有力地对抗了人们对于汽车所有权的争夺。它们提供的服务覆盖了方方面面:个人驾驶轿车服务;个人拥有和个人驾驶的出租车服务;单向城市汽车服务,这更像是自己给自己开出租车;计时的双向租车服务;P2P的汽车租赁服务;便利的出租车拼车服务;远途出行拼车的应用;上班途中的班车共享服务;市区、酒店、大学的自行车共享服务;P2P自行车租赁服务等。这其中的每项服务都让个人不必再拥有自己的汽车,同时也鼓励人们在出行中考虑成本,选择最合适的出行方式。2001—2009年,千禧一代(19岁到34岁之间)的汽车出行里程数每年下降23%。这些新型交通运输服务让这一切变为可能。我期待着这种无车出行的趋势和人们的这种新偏好能够持续下去。一旦交通工具改为使用清洁能源,我们在城市交通排放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说是大功告成了。
1704251665
1704251666 由于人人共享平台所表现出来的超额运输效率与相当高的可操作性,货运运输也初见成效。物流快递公司uShip(及其“英国小兄弟”Shipley)提出了“负载均衡”(load-balancing)的理念,即不能出航满载、返航空载,应为返航联系负载业务,使得出航与返航的负载更为均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型卡车有30%的时间是空载的。这种超额运输效率的可视化和可行化也表明人们可以接受更为灵活的运输方案来降低成本。10年来,物流快递公司uShip已完成了横跨六大洲穿梭于19个国家之间价值5亿美元的海运业务。
1704251667
1704251668 美国45%的气体排放来自于电力行业。对美国来说,从主要以化学燃料集中发电形式转变为由新能源发电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用了100年的时间,才使得通电变得如此简易。就像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美国的电力企业也是平台。它们集个人所不能之力努力为人类的生存做贡献(寻找矿源、建发电站和实现规模经济)。而跳出这种已实现的简易供给体系,转向新能源是非常困难的。当传统的公共事业单位对大型火力发电厂进行投资时,其利润会更高,而他们并不会(也不值得)从同样能发电的个人太阳能事业中得到回报。这样的话,每当一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面板,就不仅减少了对于现存发电厂的需求,还降低了公共事业单位的利润。因此,只有找到改变公共事业单位盈利导向的方法,我们才能促使这些单位发生转变。
1704251669
[ 上一页 ]  [ :1.704251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