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348586e+09
1704348586
1704348587 创造良好的竞争对手。技术许可也是产生高品质竞争对手的一个手段,这在刺激需求、阻止市场准入和共享首创成本方面起着重要的多重作用。美国电视制造商米罗华公司(Magnavox)将其视频游戏专利到处授权,鼓励竞争对手开发一系列产品。由于进入壁垒比较低,米罗华公司不太可能发展自己的持久地位。第6章将详细描述优质竞争对手存在的潜在利益以及确定这种竞争对手的方法。
1704348588
1704348589 互换技术许可。如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IBM,企业可以为了换取另一家企业的技术许可而给对方颁发许可证,但企业必须保证交易的公平性。
1704348590
1704348591 选择技术被许可方
1704348592
1704348593 企业只能向非竞争对手或者友好互利型竞争对手颁发技术许可。由于非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快速变成竞争对手,企业必须通过设定授予许可的条件或者确定非竞争对手不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来化解这种风险。为了确保潜在的许可接受方不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现在服务的市场或者细分市场,还要考虑将来准备进入的市场。通过将技术许可授予买方,内部消化买方的需求,就可以缩小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竞争对手乘机占有的市场空间。
1704348594
1704348595 当企业将技术许可授予竞争对手的时候,应该选择有资质的竞争对手,不能滥用许可权。同样,当企业接受政府的许可时,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将许可颁发给非竞争对手时,理想的情况是企业把技术许可颁发给有资质成为友好互利型竞争对手的企业,只要这些企业决定加入,日后必能有所作为。同理,技术许可协议应该包含延期的条款,避免当接受许可的企业成为竞争对手时还要承担向其转移技术的义务。
1704348596
1704348597 授予许可的陷阱
1704348598
1704348599 有时候,企业授予许可证不仅不能巩固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地位,还有可能损害自身的竞争优势。许可授予有两大常见的陷阱:一是在这中间培养了更多的竞争对手,二是为了小额的许可使用费而出让自己的竞争优势。授予许可比较容易增加短期利润,但有可能导致长期利润的减损,因为授予其他企业技术许可,可能会抵消企业的竞争优势。
1704348600
1704348601 企业经常缺乏确定自身潜在竞争对手的能力,因此将技术授权给那些有可能反过来和自己对抗的企业。企业有可能将技术授权给外国企业,这些外国企业日后可能会进驻本土市场同自己竞争。同理,很多企业将技术授权给其他行业的企业使用,结果发现这些企业跨界进入本企业的业务领域,和自己成了对手。许可协议变质往往在一念之间。企业双方商谈建立长期双赢的联合,期间不经意就提到并促成了技术许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许可的一方不仅有许可方的技术,还学习了企业的价值活动。有了稳固的基础后,接受许可的一方决定攻击授予技术许可的企业,成为其真正的对手。广泛授予许可的很多亚洲企业就在技术许可授予方面弄巧成拙。
1704348602
1704348603 技术变革
1704348604
1704348605 技术变革在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预测技术变革的方向,借此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这一点极为重要。针对行业内部技术变革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根据生命周期模型,在产品生命周期初期发生的技术变革主要集中于产品创新,这个时期的生产过程比较灵活。随着行业的成熟,产品设计的变化变得更加缓慢;随着批量生产技术的引入,产品创新随后被工艺创新取代,成为技术活动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日益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后,在生命周期的后期,所有创新变缓,当行业内不同技术的投资达到收益递减的临界点时,创新也会逐渐衰落。
1704348606
1704348607 阿伯内西和厄特巴克修正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他们的研究框架中,产品设计是流动性的,存在多种产品种类。产品创新是创新的主要模式,主要是为了提升产品的性能,而不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连续的产品创新最终会产生“主导设计”,达到产品配置的优化。当产品设计趋向稳定时,将采用日益自动化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逐渐取代产品创新成为降低成本的主要创新模式。最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方式开始放慢脚步。近来,“返生”(dematurity)概念加入了阿伯内西的模型中,描述了主要的技术变革可以将行业退化成多变不定的状态。
1704348608
1704348609 虽然上述有关行业内技术变革的假设精确地描述了某些行业的工艺,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在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的行业里(如矿业、化工产品行业),主导设计的产品创新并不按照顺序发生,或者迅速发生。在其他行业(例如军用和商用飞机行业、大型涡轮发电机行业),从未实现过自动化批量生产,绝大多数创新都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每个行业的技术变革都不同,这与不同行业具备不同特征的道理类似。技术变革的模式取决于行业特征互相作用的结果,必须结合整个行业结构变化来考虑。创新企业是对整个行业结构变化的回应,同时还能随时影响行业结构的变化。
1704348610
1704348611 行业内的技术变革来源于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
1704348612
1704348613 ● 规模变化。当企业和行业规模增加时,新型产品和工艺技术就会变得可行。
1704348614
1704348615 ● 学习。企业学习产品设计、开展不同价值活动的方法,对应不同的技术选择和变化。
1704348616
1704348617 ● 减少未知因素和模仿行为。企业明确买方的需求、彼此模仿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标准化的压力。
1704348618
1704348619 ● 技术传播。诚如上文所述,技术传播将按照多种机制进行。
1704348620
1704348621 ● 价值活动技术创新的回报变少。技术发展可能会遇到瓶颈,从此很难进一步提升。
1704348622
1704348623 当上述力量按照以下方式互相作用时,就会产生技术变革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式。通过连续的产品创新和模仿,相应的产品特征因素在减少,也出现了主导设计。规模增大使得批量生产变得可行,而产品标准化也进一步凸显了这种可行性。技术传播降低了产品差异,使企业为保持成本领先地位不得不进行工艺创新。最后,工艺创新的回报降低,整体的创新活动随之减少。
1704348624
1704348625 技术创新或者其他模式的生命周期模式是否在特定的行业内发生,主要取决于以下这些对应的行业特征。
1704348626
1704348627 有形差异化的内在能力。产品可以实现有形差异化,如汽车或机床具备多种设计和功能。差异化程度较低的产品标准化速度较快,其他形式的技术行为占主导地位。
1704348628
1704348629 买方需求的细分。当买方需求差异较大时,企业的竞争对手会推出日益专业化的设计,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
1704348630
1704348631 规模和学习敏感度。行业技术规模、学习敏感度与行业规模的对比会影响标准化的压力。虽然买方需求可以细分化,但规模经济较高会产生标准化的压力,而规模经济较低会推动产品种类的增多,创造百花齐放的局面。
1704348632
1704348633 价值活动之间的技术关联。产品的技术和价值活动的技术通常是紧密联系的。改变产品的某一技术子类往往涉及其他技术子类的改变,而改变产品的工艺也会对入厂物流和出厂物流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价值活动之间的技术关联表明了某一个行业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行业的技术变革,或者反过来受其影响,进而影响整体技术变化的模式。
1704348634
1704348635 替代逻辑。替代(详见第8章)的压力是技术变革模式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替代压力是源于成本领先优势还是差异化优势,是否具有威胁性,都会让企业加强对技术变革的重视。例如,纸尿裤一开始面临的挑战是将其成本控制在尿布和尿裤服务的成本范围内。很多早期的创新都体现在生产方法上。
[ 上一页 ]  [ :1.7043485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