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348686e+09
1704348686
1704348687 ● 提升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而不是着眼于短期利益,或者迫于现实的压力制定的技术许可政策。
1704348688
1704348689 ● 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许可或者其他方式来获得外部技术。
1704348690
1704348691 7. 在公司层面强化业务单元的技术战略。当技术最终与各业务单元联系后,实施多元化的企业在加强自身的技术地位方面扮演两种关键角色。第一是辅助监控技术对业务单元可能产生的影响。公司集团可以有效地投资、确定并分析所有可能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业务单元。公司在监控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原材料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往往很理想。
1704348692
1704348693 公司在技术战略方面发挥的第二大关键角色是寻找、利用并创造业务单元之间的技术联系。各业务单元如果能够利用自己与其他业务单元的技术关联,就能获得竞争优势,详情见本书第9章的描述。
1704348694
1704348695 下列在公司层面、行业或者集团部门采取的具体行为能够加强一个企业的总体技术地位。
1704348696
1704348697 ● 确定有可能影响多个业务单元的核心技术。
1704348698
1704348699 ● 确保开展积极合作性质的研究行动,使技术能够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转移。
1704348700
1704348701 ● 为公司在重要技术上开展研究筹措资金、吸引人才、创建大量技术和知识。
1704348702
1704348703 ● 用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向公司输入新的技术实力,并发展现有的技术。
1704348704
1704348705
1704348706
1704348707
1704348708 竞争优势 [:1704346501]
1704348709 竞争优势 06 竞争对手的选择
1704348710
1704348711 绝大多数企业认定竞争对手是一种威胁。人们过分关注竞争对手如何夺走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从一开始就想办法阻止其进入行业。按照这种思路,竞争对手就是敌人,必先除之方能安心。人们认定市场份额越多越好,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经验曲线支持者的大力提倡。
1704348712
1704348713 虽然竞争对手会带来威胁,但是对企业有利的竞争对手却能够加强而不会削弱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友好互利型竞争对手的存在具有众多战略目的:它能够提升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改善行业结构。与此对应,企业拥有一个或者众多友好互利型竞争对手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哪怕为此要牺牲一点儿市场份额也值得。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过大,往往要比市场份额过小更麻烦。企业必须集中精力剔除坏的竞争对手,同时保持自己与有利的竞争对手的相对地位。这些原则对技术领导者和追随者同样适用。
1704348714
1704348715 本章将描述企业理解不同竞争对手的方法,明确如何凭借影响竞争对手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由此改善整体的行业结构。理解这些原理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哪些竞争对手值得对抗,避免与那些对企业自身的地位和行业结构有利的竞争对手较劲。本章开篇介绍竞争对手的存在给企业带来的潜在优势,然后描述企业辨别友好互利型竞争对手的方法,从而区分合格和不合格的竞争对手。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将探讨企业确定竞争对手的身份、避免在竞争的过程中侵蚀行业结构的方法。最后本章还从企业的角度讨论了在行业内优化竞争对手配置的决策。此外,本章还提出了在遵照竞争对手选择规则的基础上,与竞争对手打交道应该避免的陷阱。
1704348716
1704348717 竞争对手的存在不仅有利于竞争的开展,还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多好处,但人们对这些利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绝不能自满,要不断努力增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是唯一一种实现超凡品质的可靠方法。同时,企业必须明确要去攻击哪些竞争对手,以及各类竞争对手的存在如何影响行业结构。每个竞争对手都对企业实施的竞争战略有不同影响。
1704348718
1704348719 竞争对手的战略利益
1704348720
1704348721 适当的竞争对手绝对能为企业带来多种战略利益,主要包括四大类:提升竞争优势、改善当前的行业结构、推动市场发展和阻止其他企业的进入。具体实现哪些优势要依据行业和企业实施的战略而定。
1704348722
1704348723 提升竞争优势
1704348724
1704348725 竞争对手的存在能推动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具体的运作机制和行业特征如下所示。
1704348726
1704348727 吸收需求波动。竞争对手可以吸纳因产品周期、季节性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需求波动情况,帮助企业更加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产能。拥有这样的竞争对手,相当于能够控制产能利用成本驱动要素(见第3章)。行业领导者的市场份额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上升,在经济繁荣时下降,就体现了这一点。经济繁荣时,由于行业领导企业不能或者不愿满足特定的需要而出现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企业就能因此获得竞争优势。在经济下行期间,市场领导者因受到买方的青睐,且有直接的货源,所以能扩展市场份额。企业允许竞争对手来吸收需求的波动,往往对于企业保持整体实力来满足整个生产周期市场上的需求有很大帮助。但是企业必须确保自身在行业内的总体产能可以满足主要买方的需求,同时避免吸引过多的后来者入市;此外,企业还要有足够的产能盈余来控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1704348728
1704348729 提升差异化的能力。竞争对手作为行业新增价值的参照,能提升企业开展差异化的能力。没有了竞争对手,买方要审视企业创造的价值就更难了,而其价格或者服务的敏感度就更高。结果买方可能更卖力地砍价,对服务或者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竞争对手的产品成了买方衡量企业的相对表现的标准,这能让企业更清楚地展示自身的优越性,或降低差异化成本。由此,竞争对手可以发出企业产品价值的信号(第4章)。比如在消费品行业,同类产品多个品牌的存在可以使品牌产品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更高的利润率。竞争对手作为标尺,其好处就在于能让买方看清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真正实现企业的差异化。有了标准,就不会出现企业漫天要价的情况。
1704348730
1704348731 竞争对手可以提升差异化的另一种相关情况是,某个行业内某企业鹤立鸡群时。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企业即使创造了高价值的产品,其定价也不能高出标准质量的产品很多。据报道,IBM很难对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业务收取高价,直到几大会计师事务所推出高出市场价更多的产品,情况才有改观。美国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威望很高,其高价产品让买方更容易接受IBM向独立软件公司的要价。
1704348732
1704348733 在那些还没有订立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的行业里,有了比较的标准,其意义就更加重要。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可以对一系列成本和质量进行权衡。在没发生差异化的情况下,买方往往对价格比较敏感。这样的行业里,买方若没有明确的比较标准,就会不断要求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就会让企业面临利润大幅度下滑的压力。
1704348734
1704348735 服务于不看好的细分市场。在那些不被本企业看好的行业领域,企业的竞争对手可能更乐意参与其中。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细分市场或自我防御,可能不得不涉足这样的行业。缺乏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主要指满足下列条件的领域:企业的服务成本过高,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价格敏感度以及企业的竞争地位不具可持续性;企业参与这些不被看好的细分市场的竞争,会损害其在游刃有余的细分市场中的地位。第7章提出的概念可以用来确定与战略意义相关的细分市场及其战略吸引力。
[ 上一页 ]  [ :1.7043486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