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35381e+09
1704353810 进入壁垒取决于目标战略群体的观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进入壁垒不仅能保护同处一个战略群体的企业免受新进入企业的侵害,也能阻碍竞争对手在行业内不同的战略群体之间进行转换。比如,上文提及的产品范围较狭窄的自有品牌电器装配商将很难进入知名品牌、拥有全线产品、全国一体化的企业战略群体。企业实施某一项竞争战略,就会对应特定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使企业有特定的转换成本、满足特定的资本要求,进而影响其绝对成本优势以及获取渠道的能力,这些要素无疑提高了其他企业采用这类战略的成本,也许据此创造进入壁垒。企业从变换战略中获得的收益很有可能不足以抵消企业转而使用新战略所需承担的成本。
1704353811
1704353812 导致进入壁垒的基本经济要素可以推而广之,将其应用于移动壁垒的分析上,即阻止企业从某种战略地位转变到另一种战略地位上。壁垒的概念可以从广义上理解,因此企业从行业外部进入行业内的某个战略群体内部就成了移动行为的一种。
1704353813
1704353814 移动壁垒的存在,说明了行业内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赢利的原因。不同的战略群体能创造的移动壁垒水平不同,这使得一些企业长期获得了比对手更多的优势。处在具有较高移动壁垒战略群体的企业比那些身在移动壁垒较低的战略群体的企业赢利能力更强。移动壁垒的存在还表明,尽管所有战略的有效程度不同,企业依然还会使用多种战略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成功的战略不容易复制。没有了移动壁垒,企业某项成功的战略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模仿,就算这些企业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执行最佳战略的能力各不相同,各家企业的赢利水平也会很快趋于平衡。没有了阻碍企业移动的壁垒,像霍尼韦尔公司和控制数据公司这样的计算机生产商就会立即采用IBM的实时战略,而前一类的企业成本更低、服务更好,销售网络也更卓越。移动壁垒的存在表明像IBM这样的企业可以享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整体优势,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等,只有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攻克企业的整体优势,仅靠较好的执行能力是绝不可能击败具有系列优势的企业的。最后,移动壁垒的存在表明,即使行业内某些战略群体里企业进出的现象频繁,也总有一些战略群体的市场份额依然可以非常稳定。
1704353815
1704353816 和进入壁垒一样,移动壁垒也会发生变化。在移动壁垒变化的过程中(比如生产过程中资本更加密集),企业往往会放弃某些战略群体,进入新的战略群体,改变战略群体的模式。移动壁垒也有可能受到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在某个产品未经差异化的行业里,企业能够通过大力投资,提升品牌识别度,努力创造具有更高移动壁垒的新战略群体,普渡公司在生鲜鸡肉领域就是这样做的。企业也可以引进具有更大规模经济的新生产程序,蘑菇农产品行业的卡索库克公司和普瑞纳公司就是代表。为建立移动壁垒所做的投资通常有风险,相当于以短期的赢利能力换取长期的赢利能力。
1704353817
1704353818 有些公司克服特定的移动壁垒比其他企业所花费的成本更低,这主要取决于它们当前的战略地位及其技能和资源储备。多元化企业由于共享的运营或者职能活动比较普遍,因此面临的移动壁垒较少。这些因素对企业进入新行业的决策影响将在本书第16章中讨论。
1704353819
1704353820 绘制了行业的战略群体图示后,行业内结构化分析的第二步是评估保护每个战略群体的移动壁垒的高度和构成。
1704353821
1704353822 移动壁垒和战略群体的形成
1704353823
1704353824 行业内战略群体的形成和变化有很多原因。首先,企业先天具有的技能或者资源不同,后天的发展轨迹也不同。随着行业的发展,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在进入具有较高移动壁垒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其次,企业的目标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有些企业更愿意为构建移动壁垒进行风险投资。与母公司关系的差异(比如垂直相关、关系不紧密或者独立存在)决定了企业目标的差异,对应的战略也不同。比起国内运营的企业,跨国竞争的企业在其他市场的定位和战略方面也有差异。
1704353825
1704353826 行业的历史发展为企业实施战略的差异提供了一种解释。在某些行业里,较早进入的企业往往要比后来者付出的战略成本更高。由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移动壁垒也会改变,起因可能是企业的投资或者外因。改变移动壁垒表明较早进入和后来进入的企业采取的战略可能完全不同,而先到者实施的战略后来者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诸多投资决策的不可逆性有时候会让较早入行的企业无法采取某些战略,而后来者却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有条件实现这些战略。
1704353827
1704353828 行业的历史变革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在不同的时间进入行业,这一点也很关键。比如,后入行的企业可能是那些资本雄厚的企业,有能力观望行业中不确定的因素日趋明朗。而对于缺乏资源的企业来说,就只能在进入资本成本较低的时候抓紧机会进入行业了。
1704353829
1704353830 行业结构的变化不仅会推动新的战略群体的形成,也有可能加速战略群体的重组。例如,随着整个行业规模的上升,涉及垂直一体化、自有销售渠道和内部服务网络的战略可能更加适用于那些主动进攻的企业,这就促进了新的战略群体的形成。同理,技术变革或者买方行为的变化会改变行业的边界,使新成立的战略群体充分发挥作用。相反,随着行业的成熟,买方对服务能力的渴望、希望制造商拥有整个产品生产线的愿望减弱,将减少某些战略维度形成的移动壁垒,导致战略群体的数量增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明确随着时间的流逝,行业内战略群体的格局以及企业赢利能力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1704353831
1704353832 战略群体和议价能力
1704353833
1704353834 不同的战略群体受到不同的移动壁垒的保护,对应各自的供应商或者客户群体,不同战略群体内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议价能力。当我们分析企业是否具备应对客户或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时(详见第1章),显然这与企业具体采取的战略有关。比如,就买方的议价能力来讲,惠普公司身处强调高品质和技术领先地位的电子计算器生产商战略群体,主攻技术型用户。虽然使用这种战略可能会限制惠普公司的潜在市场份额,却保证了买方价格敏感度和议价能力较低。而若身处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战略群体里,买方无须具有复杂的产品功能,因而买方议价能力就更高。联系本书第1章提出的概念,惠普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要高于大批量生产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其买方更加注重质量,相比买方的整体预算以及所需要的服务,计算器的成本更低。不同战略群体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不同。与本地单一百货商店相比,西尔斯公司这样的大型超市采购数量更大、产品线更加齐全、网店遍布全国,因此针对供应商,以西尔斯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就具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1704353835
1704353836 战略群体对应的供应商和买方实力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两点。上述的例子也已经做出了说明。不同战略群体的战略使得企业对待普通的供应商或者买方时,显露的弱点不同;不同战略群体的企业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与不同供应商或者客户打交道,因而对应的议价能力也很难统一。相对实力取决于行业。在某些行业里,所有战略群体在针对供应商和买方时,基本的竞争地位是一样的。
1704353837
1704353838 行业内结构化分析的第三步是评估每个行业针对供应商和买方的相对议价能力。
1704353839
1704353840 战略群体和替代品的威胁
1704353841
1704353842 不同的战略群体面临的替代品的竞争威胁并不相同,主要是因为企业专注于生产线的不同区域,服务不同的客户,质量水平或者技术领先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成本地位。虽然这些战略群体都处在行业内部,彼此的差异可能使得不同战略群体的企业受制于替代品竞争威胁的程度不同。
1704353843
1704353844 例如,小型计算机制造商集中于商业用户,出售机器设备和执行很多功能的软件;而有些企业则主要提供产品给工业用户,用于重复性程序控制操作。两相比较,后者更容易受到小型计算机替代品的威胁。再如,某家矿业公司拥有的矿产资源成本较低,其竞争优势主要是价格,相比具有高成本矿产资源且战略是建立在高水平客户服务基础上的矿业公司,前者受到替代材料的影响肯定要小一些。
1704353845
1704353846 因此,行业内结构化分析的第四步是评估每个战略群体针对替代品的相对竞争地位。
1704353847
1704353848 战略群体和企业之间的竞争
1704353849
1704353850 行业内存在多个战略群体的事实对行业竞争态势、价格竞争、广告、服务和其他变量有重要影响。有些决定竞争力量的结构化因素(详见第1章)可能适用于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因而为战略群体彼此作用提供了背景。从广义上来说,行业具有多个战略群体,通常表明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强度不同。
1704353851
1704353852 要说明的第一点是多个战略群体的存在往往会影响行业的总体竞争水平。出现多个战略群体往往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企业之间的多元化和不对称现象更加明显,具体见第1章的描述。企业战略的不同和外部环境的差异表明企业在风险承受程度、发展时间、价格水平、质量水平等方面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差异在企业试图理解竞争对手的意图并对其竞争行动做出回应的过程中,会让情况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此增加了不断爆发企业之间大战的概率。行业内部战略群体的情况越复杂,相比单一或者较少出现竞争的群体的行业,前者的整体竞争强度就越高。近期的研究结果也从多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1704353853
1704353854 并非所有的战略差异都会对行业的竞争情况产生相同的影响,竞争过程本身并不是相同的。有些企业面临毁灭性的降价行为以及来自其他战略群体对抗的风险更高。战略群体在争取客户时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
1704353855
1704353856 ·战略群体之间的市场依存度,或各战略群体企业的目标客户群的重合程度;
1704353857
1704353858 ·不同战略群体实现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1704353859
[ 上一页 ]  [ :1.704353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