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93241
1704393242
③筹资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三者达到平衡。一个好的公司的良性增长的现金流模式应该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三者达到平衡。当然,在公司高速发展期,这个平衡可能暂时被打破,但最终还是应该趋于平衡。
1704393243
1704393244
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其不同的成长期运动规律有较大的差别,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制造业为例,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更多的是关注它的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应地,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正是负并不太重要,其投资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值。处在成长期的企业销售的急剧增长,经营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净现金流量,但因对市场的把握还不够,存货和应收账款及费用支出等起伏较大,其净现金流量很不稳定。而在成熟期,企业的生产较稳定,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居多,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居多。因此,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现金流量,这些特点在其相应的阶段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其所处的发展期不相称,或存在严重的背离,则应引起高度重视。
1704393245
1704393246
一个企业现金流入的“管道”其实只有现金性收入、现金性融资等几条,而现金流出的“管道”却实在太多,可以说,有经营业务的地方可能就是现金流出的“管道”。有人说,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就像是每个企业的“心脏”跳动。但是,因现金流入而跳动的次数与因现金流出而跳动的次数在数量上极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这种失衡并尽可能维持其均衡,可能就是公司理财的难点之所在。现金流量作为一项财务指标,在企业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中展现出利润指标所不具有的优势,无论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对于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意义是十分明确的。现金流量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犹如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器”。公司经理通过对现金流量规模与结构等的密切关注,能够正确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付能力,客观评价企业经济实力,优化企业决策行为,从而达到未雨绸缪,防范和化解破产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在现代理财环境下,关注现金流量应该成为公司经理人关注经营运行的重点。
1704393247
1704393248
(2)了解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出现“背离”的原因。
1704393249
1704393250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很难保持“同步性”。当净利润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撑时,上市公司的巨额净利润就成了一种煞有介事的“纸上富贵“。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因此与净利润有关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过程是作为附注在表外反映的,所以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具体分析中,必须重视对附注的分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出现“背离”的原因有:
1704393251
1704393252
①收入以应收而未收多。公司以“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形式确认收入及成本,进而“核算”出自己的“净利润”,并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入。
1704393253
1704393254
②成本以现金流出多。即使是销售收入能够以现金的形式收回,但如果公司销售成本、税金也以现金的形式流出,最后相抵的结果也可能导致“每股现金流量”低于“每股收益”。
1704393255
1704393256
③权益性投资收益多。任何一个公司想要发展,都要不断地进行投资,以维持扩大再生产。因此,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会引起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产生“背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以“权益法”核算的对外股权投资多,而被投资公司又有一定的经营利润时,上市公司就可以按照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而不论这部分收益是否已经以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形式收回,在确认这种“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增加,但“现金流量”却并不“同步”增长。
1704393257
1704393258
④筹资少,还本付息多。筹资活动对于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背离”的影响,不像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那么显著。因为无论是吸收权益资本还是借款及发行债券,都会很快有现金流入上市公司,此时的时间间隔不会很长。而偿还利息及本金,基本上也能够做到费用确认与现金的流出同步。大筹资活动下现金流量的不均衡,更多地表现为当期筹资活动流入过多而偿还本金及利息支付现金较少,这样使得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入”增加。而只有当筹资少、还本付息多时,才会使得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入减少。即上市公司当年未进行新的融资,而又偿还了大量的本息,就形成了大量的“现金净流出”。
1704393259
1704393260
(3)识别企业现金流量的整体结构和规模漏洞。
1704393261
1704393262
实际上,我们在前面探讨的操纵经营现金流量信息的方法,也可能会造成对企业现金流量总体结构和规模形成影响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1704393263
1704393264
①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情况下,夸大有关现金流量的规模。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夸大有关现金流量的规模,可以造成企业现金流转“轰轰烈烈”的假象:
1704393265
1704393266
• 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条件下,等额增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从而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规模。
1704393267
1704393268
• 在投资括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条件下,等额增大“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和“对外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从而夸大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规模。
1704393269
1704393270
②调整项目的对应关系,使得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状况得到粉饰。概括来说,就是:
1704393271
1704393272
• 通过调高“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调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来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零的结果。
1704393273
1704393274
• 把本不属于对外投资、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支出归入上述项目,从而达到粉饰企业现金流出结构的目的等等。
1704393275
1704393276
③人为调整现金流量的整体规模。当企业的现金流量总体规模不尽如人意时,企业通常采用的操纵行为就是通过调节和制造交易来扩大现金流量的总体规模。与操纵利润的手段不同,由于现金流量本身具有的刚性,使得企业很难通过内部的账务处理去调节现金流量的规模,而是需要制造一些交易来调节现金规模,这其中可能需要关联方来相助了。常见的手段有:
1704393277
1704393278
• 通过制造或调节交易来扩大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企业可能在期末人为地压缩期末库存,推迟购货,以减少现金流出量;或提前收回期末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或推迟支付期末到期的应付账款等等,以此来调节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1704393279
1704393280
• 提前收回投资或出售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以扩大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能够在需要现金流量的时候,适时地将所持有的投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售出,这种交易通常需要关联方的合作,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总体规模将得到“改善”。
1704393281
1704393282
• 操纵债务的借入和偿还期限,以调节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规模。某些上市公司的筹资活动不是依据企业的总体规划,而是随着财务报表的披露时间呈现出异常的“规律性”:在财务报表披露前借入款项,在报表披露之后立刻归还借款。我们对偶尔的流动资金借款呈现出上述时间特征不必过于敏感,但如果上述现象成为一种规律了,那么就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借款的债权人是谁,借款的用途又是什么,以此来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现金流量的嫌疑。
1704393283
1704393284
(4)加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漏洞的识别。
1704393285
1704393286
结合有关学者的分析研究,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操纵的识别要点为:
1704393287
1704393288
①信息披露的综合分析。注重对本期和前期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的重要事项、财务报表附注和分部报告的近年综合分析。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的重要事项一般包括重大资产收购出售或处置、重大关联交易、重大合同和担保等事项;财务报表附注则往往披露报告期内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变化、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情况及或有事项的说明等情况;而分部报告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各主要业务分部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严重亏损的分部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往往为负数。通过对本期和前期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的重要事项、财务报表附注和分部报告进行分析,如果发现上市公司拥有的股权低于50%的合并子公司和高于50%的非合并子公司数量较多,或者通过股权转让或受让从而使子公司被排除或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交易较多,则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合并现金流量表操纵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重要事项中的重大关联交易披露了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应收账款的情况,而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的说明则揭示了企业是否有利用应收票据贴现进行筹资的行为。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读,能反映出财务报表中的应收项目期末数额减少是否均由客户的购货款偿还或营销政策、收款政策的改变造成的。
1704393289
1704393290
②使用因素关联法。利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数量上的内在联系,对本会计期间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操纵行为进行分析,具体方法是:首先对现金流量表中重大收入、支出项目进行确定;根据各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相关项目所反映的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允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企业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操纵程度。就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收支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言,很明显,“提供商品和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间有内在联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 “存货” 、“预付账款” 、“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之间有内在联系;“对外投资支付的现金”和“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对外投资之间有内在联系;“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项目有内在联系。例如,某上市公司某会计年度现金流量表中的“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亿元,而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在年度内并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该上市公司将属于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错误地归入了“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试图让信息使用者认为企业在为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努力,以掩盖相关现金的真正流向。另外,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本身是否出现异常,也将直接影响现金流量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规模无理由地明显降低,而应付账款的规模异常增加,则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很可能存在低估的问题。
[
上一页 ]
[ :1.7043932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