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448372
1704448373
促使更多的年轻人为了上大学而借款会带来很多经济成本。
1704448374
1704448375
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到22岁时,他就不得不债务缠身,这对经济来说是不健康的。如前所述,让这些年轻人在步入职场时便已背负重债,只会限制他们的冒险精神和机会。此外,它还迫使这些大学毕业生将很大一部分薪酬用于还债,而不是用作储蓄、投资或者消费——他们放弃的东西无不具有经济刺激作用。
1704448376
1704448377
在道义上,美国国会让只有18岁的年轻人背负2万美元甚至更多的债务,显然是言不由衷的伪善。联邦政府始终试图告诉我们,谁应该借款,哪些贷款是“掠夺性”的,或者说贷款者是在剥削那些不知情的借款人。还有谁比这些不懂理财的高中生对负债的真实含义了解得更少呢?
1704448378
1704448379
联邦政府把债务强加给那些不懂得负债含义的人,显然是政策拙劣的最典型写照。
1704448380
1704448381
在我主持的一个广播节目中,曾有一位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女嘉宾,她在拿到社会学学位的同时也背上了20万美元的债务。很难相信,有人居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借到这么多钱,花上一年时间到国外留学或许能导致你借这么多钱。显然,如果在家乡找一所学校,或是选择一所学费较低的大学,甚至干脆放弃上大学,她肯定会生活得更加悠然自得。实际上,如果可以重来的话,她注定会选择这种更轻松愉快的生活。但是在17岁时,她唯有听从家长或教育顾问的建议,选择只有凭借助学贷款才能实现的最昂贵的求学方式。
1704448382
1704448383
助学贷款补贴还会给教育带来诸多负面扭曲。当美国国会为私立高校本科生提供助学贷款时,实际就是在强迫银行向学生发放贷款,而不是其他潜在的资金需求者。这就会迫使资金远离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活动,转而进入有利于政治的活动。
1704448384
1704448385
政府直接支持的贷款则以另一种方式导致经济扭曲。首先,这种贷款以联邦政府的资金为依托。这就是说,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来自纳税人或是政府借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从经济体的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同样,这些资金原本可以投资于在经济上更有前途的活动。
1704448386
1704448387
归根到底,这损害了实体经济。既然银行可以无风险地把资金贷给学生,为什么还要冒险向小公司发放贷款呢?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助学贷款补贴损害就业创造部门,进而让它难以为承担债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1704448388
1704448389
让拿到助学贷款变得轻而易举,这显然有利于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大学校门(尽管这也有可能让他们的未来更加光明,但或许也使他们就此陷入深渊),但对那些原本就可以读大学的孩子来说,这很可能使他们的命运就此发生变化。一方面,它推高了读大学的学费和长期成本;另一方面,它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不计后果地借债,让他们放弃勤工俭学的念头。
1704448390
1704448391
我父亲来自一个中低收入家庭,他凭借自己的劳动读完了大学,而工作就是他能自力更生的根本原因。每年暑假,他都会找一份全职工作,四年之后毕业时,他真的无债一身轻。他的大多数朋友也都是这样读完了大学。那时,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读完大学”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一般在暑假找一份全职工作,或是在学年内谋得一份兼职工作。只有富家子女才会去海边度暑假。
1704448392
1704448393
你或许会说,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业,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自然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尽管大学校园的酒品消费量足以表明他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但是与毕业时身背重债的大学生相比,勤工俭学带来的破坏力要小得多。让这些对理财一无所知的人轻而易举地得到借款,只能诱使更多的年轻人借钱,而不是工作。我认为,和用一生劳作偿还助学贷款相比,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1704448394
1704448395
如果没有助学贷款,我们会作何选择呢
1704448396
1704448397
每次给大学生做演讲时,我都会问他们有多少人拿了助学贷款。听到我的问题,大多数听众都会默默地举起手。
1704448398
1704448399
随后,我会问他们,如果拿不到助学贷款,他们会作何选择。大多数学生会说,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可能根本就上不起大学。然后,我会告诉他们我的想法。
1704448400
1704448401
的确,如果没有助学贷款,在座的几乎没有几个人能上得起大学。如果拿不到助学贷款,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呢?你会放弃读大学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房间现在或许会空空如也。实际上,如果学生寥寥无几,这所大学会不会关门停业、解雇所有教职工、卖出这些教学楼呢?
1704448402
1704448403
当然不会。和其他行业一样,大学也会想方设法节约成本,或许会降低教师的工资,削减行政人员。学校或许会放弃修建现代化高档体育馆的设想(对不起,应该叫“运动中心”才更时尚)。它们同样要面对任何行业都无法规避的价格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它们唯有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收费水平、提高价格竞争力,让上大学能被更多人接受。很多年轻人在助学贷款出现之前能顺利从大学毕业,取消助学贷款之后,依旧会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读大学。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学费会低很多,而那些毕业生则不需要背负重债,甚至会重新找到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1704448404
1704448405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助学贷款,读大学的年轻人就会少得多,但这或许是件好事。
1704448406
1704448407
要不要上大学
1704448408
1704448409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上大学不仅是一种天大的福分,也是一笔优质投资。对于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天才少年而言,大学可能是通往成功的入口。对一个初出茅庐、勤奋学习的工程师,大学可能是迈向事业辉煌的第一步,而且是价值连城的第一步。对于充满好奇心、追求知识的孩子,大学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回报。
1704448410
1704448411
但是对很多美国人而言,考入大学或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他们让自己背上几万美元的债务,却丝毫没有想到这笔债务到底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从大学经历中期待些什么。大学未必能给他们带来良好的教育,而且还会推迟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真实技能的时间。即便这段经历确实能增强他们提高收入的潜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得不偿失。
1704448412
1704448413
一旦放弃所有年轻人都要读大学而不管其天资如何的想法,父母们就会重新审视他们的资源规划:用有限的资源给孩子带来最大的收益,而不仅仅是读大学。这肯定会大大减少孩子上大学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此外,由于没有了政府提供的贷款担保,学费会低得多,于是所有人的家庭负担也自然会小得多。
1704448414
1704448415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这不公平,有些人可以读大学,有些人却拿不到这张文凭。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上大学给一个人带来的边际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根本没有,那么不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大学里显然更明智。有些人擅长运动,有些人则在艺术方面有天赋,这公平吗?父母鼓励音盲的孩子追求歌唱家的梦想,这难道就公平吗?你能鼓励残疾儿童练习跳芭蕾舞吗?答案不言自明。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最关键的就是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1704448416
1704448417
并非所有孩子都有相同的天资,父母最有资格评价自己的孩子,也最有能力帮助孩子做出最好的决策。对于一个拥有高智商、成绩优异、总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的孩子,上大学当然会让他们受益匪浅。但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对这些孩子来说,读大学无异于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父母的钱财。因此,站在父母的角度,鼓励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上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一个准备更充分、更有进取心的人往往能够准确把握人生方向,在他们认为读大学最有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时选择这样的经历。我们必须应对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太多的美国人不加区分地选择了上大学。
1704448418
1704448419
我们很难接受这样现实,因为我们始终把大学当作打开机遇和成功之门的钥匙。这样的观点显然过于狭隘,读大学的确是你在很多领域抓住机遇的敲门砖,但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你想做工程师,主修工程学当然会让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想当一名大学英语教授,你首先要拿到高等英语语言学学位。
1704448420
1704448421
但是在美国,并非每个人都想当“知识领导者”。毕竟还要有人维修管道,有人修剪高中足球场的草坪,有人帮助房主美化园艺。这些工作都需要技能,而且无论是对于丰富个人经历还是经济回报,这些工作都是值得的。
[
上一页 ]
[ :1.7044483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