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451801e+09
1704451801
1704451802
1704451803
1704451804 图3.18 问题18:“企业对教育与职业培训投资不足”
1704451805
1704451806 0=“不是原因” 1=“次要原因” 2=“主要原因”
1704451807
1704451808
1704451809
1704451810
1704451811 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 [:1704450248]
1704451812 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 解读SAEE:第三部分
1704451813
1704451814 上述所有问题都集中于可以想见的经济问题。下一组问题则要更开放一些:
1704451815
1704451816 一般来说,你认为下列现象(做法)对国民经济有利还是有害,或者不会使国民经济有太大变化?
1704451817
1704451818 问题19 公众认为税负过高,并因此推断减税是一件好事(图3.19)。对此我的解释是,非经济学家——强烈的悲观主义者——认为政府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他们因此天真地希望通过减税来削减那些不受欢迎的支出项目以及无谓的“浪费”。与其放任自由的形象相反,经济学家对此持怀疑立场。不受欢迎的支出项目只是政府预算的一小部分,[43]而所谓的支出“浪费”是很难鉴别且不引发争议的。
1704451819
1704451820
1704451821
1704451822
1704451823 图3.19 问题19:“减税”
1704451824
1704451825 0=“有害” 1=“没有太大变化” 2=“有利”
1704451826
1704451827 问题20 经济学家与非经济学家都把妇女就业看作一件好事(图3.20)。但是,后者——永远的悲观主义者——在看法上的一致程度要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增加妇女就业的态度是如此积极,而对增加移民劳动力的态度却是如此消极。可以设想,两者的经济效果是相似的。对于这种态度差异的一个解释是,政治教化使人们高度谨慎,从而不敢随意抨击妇女从男人那里“窃取工作岗位”。
1704451828
1704451829
1704451830
1704451831
1704451832 图3.20 问题20:“更多的妇女就业”
1704451833
1704451834 0=“有害” 1=“没有太大变化” 2=“有利”
1704451835
1704451836 问题21 虽然有就业偏见,但公众还没有到完全失去理智的地步。因此还有让人聊以安慰的多数人承认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图3.21)。双方之所以还存在一定的观念差异,是因为经济学家是一心一意支持技术进步,而公众则是有所保留的。按照以往的陈词滥调,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干脆的回答,但这回的位置却颠倒过来了。一个非经济学家更有可能说:“是的,科技是能带来好处,但是另一方面……”
1704451837
1704451838
1704451839
1704451840
1704451841 图3.21 问题21:“在工作场所增加技术的运用”
1704451842
1704451843 0=“有害” 1=“没有太大变化” 2=“有利”
1704451844
1704451845 问题22 如果单纯看公众在图3.22中的平均答案,人们可能会纳闷为何公众对贸易协定的态度如此积极。他们的排外偏见哪儿去了?但是,如果与经济学家和开明公众作个比较,就可以看出公众的支持并非是全心全意的。非经济学家往往认为,“出口是好事,而进口是坏事”。因此,他们担心贸易协定是否会给对方“过多的好处”。经济学家则不像公众那么患得患失,因为他们认为进口有好处,即便是单边的自由贸易也要好过互相的贸易保护。[44]
1704451846
1704451847
1704451848
1704451849
1704451850 图3.22 问题22:“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协定”
[ 上一页 ]  [ :1.7044518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