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477101
胡雪岩玩了招釜底抽薪,等鱼上钩
1704477102
1704477103
胡雪岩到底忙啥呢?
1704477104
1704477105
搞垮杨昌浚,这是胡雪岩下的一盘大棋。
1704477106
1704477107
左宗棠和胡雪岩心生间隙是因为袁保恒。西征军贷款利息太高,身为户部副部长的袁保恒没法跟皇帝交代,就拖着不批复,时间越长,国际银行家对胡雪岩的信任度就越低。左宗棠也很快发现,胡雪岩利用西征军贷款敛财,便谋划让两江总督沈葆桢代借洋款。
1704477108
1704477109
西征军数百万的贷款以及地方商人的战争借款一直是阜康钱庄的流动资金来源,沈葆桢一旦代借洋款,阜康钱庄将失去一大笔流动资金。左宗棠的行动意在警告胡雪岩,希望他收敛自己的贪婪。当然,左宗棠更担心沈葆桢跟李鸿章的政治结盟。
1704477110
1704477111
沈葆桢很快就拒绝了左宗棠让他代借洋款的建议,这令左宗棠相当尴尬。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沈葆桢有两个月没给自己写信,“与合肥(李鸿章)联合一气,能者固不可测也”。沈葆桢曾经因为军饷问题跟曾国藩闹僵,左宗棠现在只能认为,沈葆桢受李鸿章指使,李鸿章将沈葆桢推向南洋领导者的位置,就是故意为难自己。
1704477112
1704477113
“从前幼丹(沈葆桢,字幼丹)船政告匮时,举闽协饷二十六万畀之,宁忍饥分食,以船政无事权,而陕甘尚握兵符耳。”左宗棠想起当初剿灭捻军艰难之时,沈葆桢领导的福州船政出现资金问题,自己勒紧裤腰带将福建军饷交给沈葆桢,帮助他渡过危机。当时的沈葆桢感激涕零,感叹只要天下督抚都如左宗棠的胸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如今的左宗棠相当失望,沈葆桢现在总督两江,“顿忘阙初也!”[21]
1704477114
1704477115
沈葆桢的突变令左宗棠难过,所以在借款的问题上只能寄希望于胡雪岩,可是胡雪岩一直没有音讯,这令左宗棠很是不安。事实上,胡雪岩支持杨乃武翻案的真正目的是要砍掉左宗棠在浙江的政治后盾杨昌浚。杨昌浚一直在江南为西征军筹措军饷,左宗棠即便立刻跟沈葆桢闹翻,只要有杨昌浚巡抚浙江,西征军五年收复新疆的军令状也能实现。
1704477116
1704477117
海会寺三司会审的背后,胡雪岩功不可没,因为他抓住了读书人最敏感的神经,以此大做文章。
1704477118
1704477119
杨乃武的家人没有经济能力再次进京告御状,胡雪岩又全程赞助。夏同善离开杭州北上之前,胡雪岩宴请夏同善。从十八名联合上书的浙江籍官员名单中可以看出,这些人都是国家各大部委的中层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出来的国家干部,“此案如不平反,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22]一个举人蒙冤受辱,湘军集团挑起了浙江知识分子敏感的神经。胡雪岩全程赞助杨乃武家人翻案,他赌准了清政府执政集团的心理。
1704477120
1704477121
海会寺开棺验尸,杨乃武成功平反。翻案之后,左宗棠对杨昌浚留任浙江巡抚还信心满满,在给刘典的信中说道:“揣度当轴用心,方倚其协解海塞防剿饷需,则必不令其脱手,无论降革,总是留任处分耳”。在浙江势力跟湘军势力较量的背后,是文官集团跟军事集团的较量,左宗棠轻视了文官集团的力量。
1704477122
1704477123
杨乃武平反昭雪,浙江县、府、臬、藩、抚三百多名官员遭遇清算。其中,巡抚被免职,知府、知县入狱的入狱,削官的削官。在长达三年的审判过程中,甚至还有官员和当事人不堪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自杀寻求解脱。
1704477124
1704477125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彻底埋葬了八旗劲旅的荣光。太平军席卷大江南北,清政府执政集团只能寄希望于汉族武装身上。1858年,湘军将领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成为第一位从战争中走出来的湘军封疆大吏。随着湘军、淮军集团在战争中不断壮大,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直隶总督、四川总督等重要岗位都由汉族武装集团把持。来自汉族集团的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知府、知县更是遍天下。
1704477126
1704477127
汉族武装集团势力庞大,无论是左宗棠的塞防,还是李鸿章的海防,对清政府武装集团的执政地位都是最大的威胁。醇亲王奕譞尽管是光绪皇帝的生父,可是他一直活在恭亲王奕的阴影之中。奕成立总理衙门,形成第二权力中心,在大清帝国的经济改革中更是跟汉族武装集团打得火热,再看奕譞,却毫无建树。奕譞决定抓住葛品连谋杀案敲打湘军集团,在清政府执政集团内部为自己立威。
1704477128
1704477129
胡雪岩的赞助资金将葛品连谋杀案推向了高潮,夏同善、翁同龢的游说感动了慈禧太后,也给了奕譞在权力中枢崛起的机会。奕譞引经据典,提出道光初年山西民女赵二姑叩阍一案,道光皇帝朱批翻案,最终将养尊处优的督抚进行惩戒。[23]奕譞抓住维护国家司法公正这一点,煽动民众维护皇权正义,清算浙江的湘军势力,进而达到整肃吏治,为自己在清政府执政集团增加政治筹码的目的。
1704477130
1704477131
左宗棠很快收到了北京的邸报,杨昌浚被革职了。
1704477132
1704477133
西征军的资金链又变得紧张了,各地四个月的饷银仅有二十万两,只有向陕西甘肃的富商高息借款。为了西征军,为了实现五年收复新疆的军令,几个月后,左宗棠忍不住给胡雪岩写了一封信,他很想知道胡雪岩几个月没写信的原因,可在信中他只能绕弯子问是不是借款问题没有解决。左宗棠还在信中提到葛品连谋杀案换尸解验的事情,他还希望胡雪岩告知真假。[24]
1704477134
1704477135
西征军已经攻克达坂、吐鲁番等新疆南部要隘,但因为军饷问题难以乘胜追击。此时的左宗棠更关心西征军借款问题,曾经令他很不爽的利息问题现在只能是“息银听阁下随时酌定”。天有不测风云,日本国内爆发内战,日本借款再无下落。更要命的是,轮船招商局为了并购旗昌轮船,盛宣怀在沈葆桢的支持下,向江浙商人发行股票,淮军集团一招掏空江浙现金流,胡雪岩难以再在江浙商人中为西征军进行商业借款。
1704477136
1704477137
1704477138
1704477139
1704477141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首富的胜利,西北资金命脉重入胡雪岩手中
1704477142
1704477143
西北战事节节胜,筹钱节节败
1704477144
1704477145
“出师绝域,距协饷各省在数千里、万里以外,而总计已到之饷实止供九月、十月之需,诚虑各省催解不前,饷源中断。”[25]1877年4月19日,远在肃州军营的左宗棠提笔给光绪皇帝写了一份长长的报告,希望朝廷能够向负责筹集西征军军饷的省份发布严令。冬天过去了,西征军的军饷已经中断六个月了。
1704477146
1704477147
西征军已经会师南疆,东南各省的军饷却一拖再拖。按照北京方面给各省下达的军饷指标,到1877年4月前应该运抵西北四百万两白银,可是到了三月底,西征军后勤收到的银子不足三十万两。按照西征军的作战部署,进攻南疆的骑兵跟步兵已经从乌鲁木齐、古城、巴里坤三路向吐鲁番进发,约定春天冰雪融化时发动总攻。
1704477148
1704477149
军队已经开拔了,军饷、粮食、采运需求繁重,可是眼下一个子儿都没有。左宗棠在肃州军营仰天长叹。在胡雪岩忙着支持杨乃武翻案、整垮杨昌浚期间,左宗棠整天期盼能收到胡雪岩借款的信函,可是一个字都没有。左宗棠在给军中的朋友们写信时,心情相当焦虑,他不知道胡雪岩出了什么状况,只好不断地安慰自己,可能是淮军集团在借款方面捣乱,导致胡雪岩难以借款。[26]
1704477150
[
上一页 ]
[ :1.7044771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