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501490
1704501491
1704501492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
1704501493
1704501494
表2—3 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速之间的拟合优度R
1704501495
1704501496
1704501497
1704501498
1704501499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
1704501500
1704501501
观察这些数据我们发现:
1704501502
1704501503
·无论在哪个时间段,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都是正向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在减弱。从总体样本来看,在1990年以前通胀的货币弹性为1.504。这说明,样本中所有国家货币供应量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平均增加1.5个百分点。这一弹性系数在1991—2000年为1.175,但是到了2001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仅为0.303。这说明,最近十年,即使从长期角度来看,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也明显减弱。[10]
1704501504
1704501505
·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通胀水平越高,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以1990年以前为例,对于平均通货膨胀率低于5%的国家来说,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138。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中,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仅增加0.138个百分点。与此相对比,对于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于20%的国家来说,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之间的弹性系数为1.549。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增加1.549个百分点。
1704501506
1704501507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平均通胀水平在降低。进入2000年以后,在我们研究的89个国家中只有1个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超过20%。
1704501508
1704501509
·表2—3显示,进入2000年以后,方程的拟合优度R2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种现象无论是在总体样本还是等样本数据中都是明显的。这说明,自变量货币增速对因变量通胀率的解释能力下降。
1704501510
1704501511
·在2000年以前,高通胀环境下方程的拟合优度大于低通胀环境下的拟合优度。这说明,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增速是解释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在低通胀环境下其他因素对通胀的作用更加重要。当然,这种现象在2000年以后并不明显,因为2000年以后通胀率超过20%的国家几乎没有。另外,无论是低通胀环境下还是中等通胀环境下,2000年以后货币与通胀之间的拟合优度相当低。
1704501512
1704501513
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在近十年变得相当松散,同时也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降低变得松散,甚至在统计上很不显著,这是需要认真注意和研究的。
1704501514
1704501515
对于通胀与货币的关系不显著,也许存在以下几种解释:
1704501516
1704501517
(1)通胀度量可能并不完整。我们度量通胀通常用CPI,但是CPI并不包含资产价格,如房地产价格。事实上我们发现,在有些国家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通胀水平不高,但房地产价格上涨迅速。如果用更广义的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胀,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紧密。
1704501518
1704501519
(2)货币的度量可能并不准确。由于金融创新,货币的外延越来越模糊,货币需求函数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没有准确的货币度量也导致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
1704501520
1704501521
(3)稳定的通胀预期可能削弱通胀与货币之间的联系。最近二十多年,各国央行在反通胀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央行的公信力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短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不会导致通胀的迅速上升。因为公众相信,央行会在通胀上升时及时采取紧缩措施。央行的这种公信力取代了货币供应量,成为稳定通胀的“名义锚”。
1704501522
1704501523
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具备这种公信力,它们通常采用固定汇率政策,把自己的货币政策与通胀较为稳定的国家的货币政策联系起来,于是固定的汇率在这些国家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稳定通胀的“名义锚”。在这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往往跟被锚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较强的相关性。
1704501524
1704501525
无论哪种解释是正确的,这些结果都清楚地说明,即使对于预测长期通货膨胀水平而言,简单地以货币增速的高低作为判断的基础,存在相当大的风险。这也说明深入理解货币与经济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其看成一个“黑箱”,是十分重要的。
1704501526
1704501527
[1] 在自由贸易、资本开放、无交易成本情形下,可贸易品全球统一定价,各国之间没有价差。
1704501528
1704501529
[2] 衡量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指标。平减指数=价值指数/数量指数,以GDP平减指数为例,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衡量食品以外的通货膨胀较为完整的做法是考察第二、三产业平减指数。但在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中,第三产业很多部门采用CPI作为价格指数,而中国CPI波动大部分来自食品。这种操作方式使得第三产业平减指数和食品价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考察两者关系意义不大。
1704501530
1704501531
[3] 因为其他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土地租金,占比不小,但相对变动较生产资料价格要更小一些,所以农产品价格上涨大于生产资料说明成本推动是次要的。
1704501532
1704501533
[4] 菜包含鲜菜及其他相对易存储的加工蔬菜。
1704501534
1704501535
[5] 对刘易斯模型的改进很多,比如兰尼斯-费景汉模型考虑了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提供食品,强调工业与农业均衡发展;托达罗模型考虑了城市的失业。这些改进非常重要,但对于本节来说,运用刘易斯模型的基本思想已经足够。
1704501536
1704501537
[6] 我们知道,对一般的横断面数据处理来说,拟合优度能超过30%就会是非常好的结果。实际上,大量的文献报告的拟合优度只有百分之十几,大约也会认为这些结果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的这个结果在统计上是非常强的。
1704501538
1704501539
[7] 用工数量指的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包括其家庭成员)和所雇用工人直接劳动的天数,具体计算方法是,各类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再除以8小时。由此看来,计算过程中,分母里面并非是指所有的人口或者所有的劳动年龄人口,而仅仅指参与生产的那部分劳动力投入。我们知道,农业部门是开放和竞争的,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只能获得平均利润,标准劳动力的平均产出等于其边际产出。
[
上一页 ]
[ :1.704501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