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0159e+09
1704501590
1704501591 从长期历史数据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大部分都是由TFP决定的,但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很多。
1704501592
1704501593 二、资本存量
1704501594
1704501595 尽管经济领域的跨国比较一向牵涉非常多的数据困难,但人们通常承认,发达国家人均资本的占有数量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从我们梳理的相关文献计算可以得出,1990年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约为509美元;同期日、英、美、德的人均资本存量分别为8.4万美元、4.1万美元、5.1万美元、4.1万美元左右。可见,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直接的数据比较精确度非常有限,只能起到直观上的参考作用。
1704501596
1704501597 关于中国和发达国家这种看法的一个有力证据是:流向发达经济体的非法移民,在劳动技能没有明显提高、语言能力处于劣势,以及雇佣存在法律风险的前提下,其收入往往会(相对在其母国时)出现显著的提高。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在发达经济体中其人力资本可能出现下降(由于语言的限制以及法律上的风险),但其资本占有数量的上升弥补了这方面的不利影响,而且还进一步带来了收入的提高。
1704501598
1704501599 三、中国经济的资本约束
1704501600
1704501601 中国人均资本存量的短缺,使得中国的经济周期以投资和产能的剧烈波动为特征。在历史上,当中国经济的扩张周期运行到接近顶点时,资本存量的约束就会鲜明地表现出来。
1704501602
1704501603 例如,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扩张导致的严重过热阶段,此时煤电油运极度紧张,产能利用率达到顶峰,企业盈利能力处于峰值,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压力非常强烈。
1704501604
1704501605 反观这时的劳动力市场,严重和普遍的供应约束似乎很不明显。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时的总量数据特征是非常相似的。
1704501606
1704501607 然而扩张过程中的大量投资迟早会形成供应能力的释放,从而推动周期走向反面,并最终出现普遍的产能过剩局面,例如1998年前后或者2009年前后的情形。
1704501608
1704501609
1704501610
1704501611
1704501612 经济运行的逻辑 [:1704500025]
1704501613 经济运行的逻辑 基于国际收支的分析框架
1704501614
1704501615 本节提出和讨论一个我们所发展和倡导的、简便和有用的理论框架,基于国际收支平衡来分析经济波动。其优势在于,可以对称地处理总供应和总需求两方面的变动,并且操作相对简便;其缺点可能在于,对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进行的简化和忽略。但从下面两节我们的分析看,当我们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具体的经济数据分析时,这些缺点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可以容忍的。
1704501616
1704501617 以国际收支为入手点来分析经济波动,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颇为古怪的做法,也显著有别于传统的分析思路。但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基于对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数据的反复观察和揣摩,我们相信我们所提出的这一框架确实十分简便和有用。
1704501618
1704501619 作为起点,我们首先提出这一理论框架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包括:
1704501620
1704501621 我们可以将经济体分为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其汇率大体固定;其国际收支项下经常账户开放,资本账户关闭;其总量波动不影响全球经济的平衡格局(即小国经济假设)。
1704501622
1704501623 这里需要多提一句的是小国经济假设。对于许多观察者来说,将中国经济假设为小国模型是很奇怪的,毕竟在为数众多的领域中国需求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市场的格局和走向。
1704501624
1704501625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国经济假设条件下的分析过程可以等同于封闭经济模型,所以小国模型提供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理论极限情形,而现实情况下的开放经济总是介于小国模型和大国模型(即封闭经济模型)之间的某个状态。
1704501626
1704501627 由于不可贸易部门的分析必然是封闭经济模型,因此本节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对大国模型的分析。
1704501628
1704501629 一、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
1704501630
1704501631 简单而言,以是否能够通过贸易手段弥补供应不足或者输出过剩供给为标准,可将经济体分为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前者典型的如个人电脑,后者如理发。
1704501632
1704501633 实际上有些产品是否可以贸易是很难判定的,例如电力一般很难进行国际交易,但通过电解铝的出口,电力就部分地实现了可贸易。考虑到语言文化的差异和移民政策的限制,劳动力的跨国自由流动一般很难,但落后国家通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劳动力的可贸易。
1704501634
1704501635 尽管如此,将经济体分解为可贸易和不可贸易两个部门,对于分析短期经济活动而言,仍然是可行的简化。
1704501636
1704501637 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二章中所讨论的那样,可贸易部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遵从一价定律,由全球范围内的供求决定。理论上,在货物可以自由流动、经常账户下货币可自由兑换的背景下,套利机制将抹平可贸易品价格的差异。假如不考虑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国内外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应当基本一致。在固定汇率制度安排下,这一点十分明显。
1704501638
1704501639 如下图3—1所示,如果我们记一国可贸易品的供应曲线为AST,对可贸易品的国内需求曲线为ADT,可贸易品的价格PT外生给定(这一点由小国经济假设所决定),则可贸易部门最终产出为YT。供应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不需要过多解释。
[ 上一页 ]  [ :1.704501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