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582614
当英国在殖民地开始专营贸易时,以前投入在同类贸易上的他国资本只能全部撤除。由此,以前只经营部分此类贸易的英国资本,现在必须掌管全部。先前只需向殖民地提供部分欧洲产物的英国资本,如今须向殖民地提供全部的欧洲产物,于是由英国资本所提供的商品必然在殖民地高价出售。而且,原先购买殖民地部分剩余生产物的资本,现今要用来购买全部剩余生产物。这些资本必然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来购买殖民地的剩余物。于是,这就造成英国贸易商能以高价出售殖民地所需的欧洲生产物,而以低价购买殖民地的剩余生产物。所以,其利润必然丰厚,并远远超过其他贸易部门的利润标准。在丰厚利润的吸引下,其他贸易部门的部分资本就会投入到该贸易部门。这样,其他部门资本的转移必然会加剧殖民地贸易中资本的竞争,同时也将逐渐降低其他贸易部门中的资本竞争。因此,前者的利润必然逐渐降低,后者的利润必然逐渐提高。
1704582615
1704582616
1704582617
1704582618
1704582619
加尔各答
1704582620
1704582621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调整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改变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和殖民压迫,在印度攫取工业原料的同时也适当开发基础工业,这使印度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和和带动。尽管如此,英国对印政策的调整并非是为了促进被殖民国家发展,而是以经济手段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殖民。图为英属印度末期的加尔各答市景。加尔各答在英属时代是印度的经济中心,也是英国政府的殖民中心。
1704582622
1704582623
专营贸易所产生的双重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704582624
1704582625
首先,专营贸易的独占权吸引了其他贸易资本,并使之转移至殖民地贸易中。
1704582626
1704582627
从订立航海条例以来,英国的财富虽然大幅度提高,但并未与殖民地贸易额的增幅保持一致。虽然英国几乎吞并了殖民地的全部贸易,但其资本却没与殖民地贸易量同比例增加。因此,订立航海条例之后,英国的殖民地贸易不断增加。而其他国外贸易部门,尤其是英国与其他欧洲各国的国外贸易却持续衰落。对此,德克尔爵士以及其他许多作家将其原因归结于赋税过重、课税方法不当、劳动价格昂贵和奢侈增加等。然而,过度膨胀的殖民地贸易才是主要的诱因。
1704582628
1704582629
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成为商业大国,完全是专营贸易的结果。其实,在殖民地贸易尚未繁荣之前,英国就已是商业大国。因为,航海条例颁布之前英国的国外贸易与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各国的贸易,来往非常频繁。
1704582630
1704582631
其次,专营贸易必然会使英国各种贸易部门的利润率提高,并使这种利润率远远超过其他可与英属殖民地自由通商的国家的自然利润率。
1704582632
1704582633
由于英国在殖民地的独占贸易,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大部分英国资本必定违反自然趋势,流向殖民地贸易。然而,独占贸易必定导致殖民地贸易中资本竞争的下降,所以,此贸易部门的利润率必定提高。同时,由于殖民地贸易吸取了大量其他贸易部门的资本,就导致这些部门的资本缺乏竞争,其利润率也必定提高。然而,英国的普通利润率从航海条例订立后又大幅下降。因此,如果没有这个条例所规定的独占权,普通利润率就会降得更低。然而,英国执意违反这个自然趋势,人为地提高其普通利润率。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英国许多无独占权的贸易蒙受绝对和相对的损失。
1704582634
1704582635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04582636
1704582637
1773年,英国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而颁行《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赋予东印度公司向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由于英国政府对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免征高额进口关税,东印度公司在北美低价倾销茶叶的行为让美国同类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反英人士在波士顿港将东印度公司价值18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英国政府下令封锁波士顿港口,这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公开冲突扩大。图中,北美殖民地的居民正将茶叶倒入海中。
1704582638
1704582639
1704582640
1704582641
1704582642
之所以会蒙受绝对的损失,是因为如果这些贸易部门的英国商人不高价售卖外国输入品及本国输出品,他们就无法获得这种利润。之所以蒙受相对的损失,是因为在这个贸易部门中那些不蒙受绝对损失的国家,与英国相比将更有利,于是,能够利用节省下来的绝对损失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且,由于英国单方面提高了其生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导致其他国家的商人能在国际市场上低价出售自己的商品,就把英国那些不享有独占权的贸易部门从国际市场上排挤出去。所以,有一部分英国资本被不曾享有独占权的贸易部门,尤其是欧洲贸易和地中海沿岸各国贸易中吸引过去。同时,也有一部分被这些部门排除了。
1704582643
1704582644
或许也有人会说,殖民地贸易比任何贸易都有利于英国。而且,独占可以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这种贸易领域,因而能使这些资本变得对英国更有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704582645
1704582646
对于国家来说,资本的最大用途是能够维持最大生产性劳动量,以及能够增加土地劳动年产物。我曾在前面指出,应用于消费品国外贸易的资本,其能维持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与其在两国间往返的次数成比例。例如,1000镑的资本,如果应用在一年往返一次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上,那么这份资本也能雇佣1000镑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如果这份资本应用在一年往返2次或3次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上,那么其所能继续雇佣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等于1000镑或3000镑所能维持的本国生产性劳动量。因此,在一般意义上,与邻国进行消费品贸易,其利润远大于对远国进行贸易。因此,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其利润远大于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然而,殖民地贸易的独占,却使英国的资本从近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流入到远国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中,从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流入到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中。所以这种贸易独占,对于英国资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1704582647
1704582648
1704582649
1704582650
1704582651
哥伦布宣布占有殖民地
1704582652
1704582653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们追随哥伦布的足迹进入美洲。哥伦布所到之处,都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宣布加以占领。西班牙控制了西印度群岛以后,以这里为基地,向美洲大陆扩张。16世纪中期,殖民者继续在今天的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巴拉圭等地建立起一个个据点,实行殖民统治。图中,哥伦布正将所到的“蛮夷之地”据为己有。无论这位航海家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他的发现都给欧洲带来了繁荣,也给更多地区带去了灾难。
1704582654
1704582655
首先,殖民地贸易的独占,迫使部分英国资本从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各国转向美洲。美洲贸易不仅距离远,往返的次数少,而且这些殖民地需要持续输入资本,以改良土地,所以它们尽量向母国举债。然而,殖民地人民向母国借款的常用手段,是尽可能拖欠商人的款项,而不是立据向富人借贷。而每年的还款额往往只有欠款额的1/3,甚至更少。于是,从事殖民地贸易的商人,从英国国内拿出的资本很少能在3年内归还。尽管殖民地人民以高价购买欧洲货物的方式,来弥补因拖欠商人款项而给商人带来的损失,但这不能弥补英国的损失。
1704582656
1704582657
其次,殖民地贸易独占,迫使一部分英国资本,从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领域转向间接的消费品国外贸易领域。因为从殖民地输入到英国的独占商品,其数量远远超过英国的消费额。于是,英国不得不把其中一部分输送到其他国家,如此就迫使一部分英国资本,流入到迂回的消费品国外贸易领域中。比如,英国从马里兰和弗吉尼亚输入的烟草,每年约为96 000桶以上,然而英国居民每年最多消费14 000桶。于是,剩余的82 000桶烟草必须输送到法国、荷兰等国。如果英国投在这些烟草上的资本,三四年后才能回到英国,那么投在迂回消费品国外贸易上的资本,也只有在三四年后才能回到英国。如果把这些资本应用在其他用途上,如改良英国的土地、增加制造业或扩张商业等,则可以使英国在这些领域上获得更优越的地位。
1704582658
1704582659
再次,殖民地贸易的独占,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部分英国资本,从消费品国外贸易领域流入运送贸易领域,这就使得那些本来用以维持英国产业的资本,用于维持殖民地产业,或者用来维持他国产业。因为,用这剩余的82 000桶烟草所换来的货物,很大部分并不用于英国居民的消费。比如,利用剩余烟草从德意志和荷兰换回的麻布,必须运到殖民地去供殖民地人民消费。
1704582660
1704582661
最后,殖民地贸易的独占,使英国大部分资本违背自然趋势,大量转入殖民地贸易,导致英国其他产业的自然均衡遭到破坏。因为,在独占贸易的高利润刺激下,英国的产业开始脱离小的市场,转向一个相适应的大市场。英国的贸易开始脱离小的商业系统,被纳入一个大的商业系统。长此以往,英国的整个工商业系统将会失去安全性。因此,如果殖民地市场持续排斥英国的商品,英国的贸易会完全停止;英国大部分制造业会完全被破坏;英国大部分工人会完全失业。
1704582662
1704582663
[
上一页 ]
[ :1.7045826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