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637825e+09
1704637825
1704637826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即生产者剩余就等于企业利润。其实,生产者剩余与利润可能是不同的。我们来分别讨论短期的生产者剩余与长期的生产者剩余,看看它们与利润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
1704637827
1704637828 1.短期的生产者剩余
1704637829
1704637830 【定义】 短期的生产者剩余:短期的生产者剩余是指企业参与市场交易(供给量大于零)较之不参与市场交易而言的福利改进。其数额可由市场价格p*线与短期边际成本线MC之间的面积来衡量(见图7.7)。
1704637831
1704637832
1704637833
1704637834
1704637835 图7.7 短期生产者剩余
1704637836
1704637837 我们不妨想一下,在短期,企业若不参与市场交易(产量为零),则会承受固定成本F的损失,因C(0)=F(即F是产量为零时的成本支出)。若生产了,产量为正,则F不会白白浪费了。在计算生产者剩余时,就不应该减去F,因为F与生产与否无关,不管企业是否参与了交易,F横竖是要丢失的。但在计算利润时,则必定要减去F,这是利润的定义规定的。从而,若按利润的定义来度量生产者剩余,就少了一个F。可见,短期生产者剩余应等于利润加不变成本。正式地,我们可证明如下:
1704637838
1704637839
1704637840
1704637841
1704637842 因为TC(0)=F。
1704637843
1704637844 所以,如果以利润来度量短期生产者剩余,会丢掉一个固定成本。
1704637845
1704637846 2.长期生产者剩余
1704637847
1704637848 【定义】 长期生产者剩余:长期的生产者剩余是企业(或行业)参与市场交易较之不参与市场交易而言在福利上的改进。它也是由市场价格线与长期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来衡量。
1704637849
1704637850 一个企业长期的生产者剩余是否等于利润?回答是:既是又不是。说“是”,是由于在长期,F=0,固定成本不再存在,从而利润量可以代表生产者剩余。说“不是”,是由于,在长期,若一个行业(产业)是竞争性的,则均衡利润为零,若利润等于生产者剩余,则生产者剩余在长期就为零。但我们还是看到有许许多多的企业要从事市场交易,为什么?因交易较之不交易,会带来生产者剩余,这个额外的好处就不能以正常利润来衡量,因为正常利润在长期都等于零。长期生产者剩余是指一个行业的最后进入者的产出为零时(即行业的边际产出为零时),超过正常利润(它是零)的额外利润。我们亦称其为“租”。这种生产者剩余之所以会在长期中存在,或者是由于特种要素的无可替代性(如球星、歌星、特级教授、杰出科学家、土地、石油等珍贵资源),或者是由于某企业拥有无可替代的技术(如可口可乐),或者是由于某企业一直拥有“先发优势”,它的成本曲线始终比同行业的最后进入者的成本曲线要低,等等。可见,长期生产者剩余这一概念与垄断有关,与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关。这些,我们会在第八讲再展开分析。
1704637851
1704637852 参考阅读文献
1704637853
1704637854 1. Baumol, W., J. Panzar与R. Willig (1982年):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704637855
1704637856 2. Ferguson, C. R. (1969年): The Neoclassical Theory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04637857
1704637858 3. Henderson, J. M. 与R. E. Quandt (1980年): Microeconomic Theory (第3版).第4—5章.
1704637859
1704637860 4. Knight, F. H. (1921年): “Cost of Production and Price over Long and Short Period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9): 304—335.
1704637861
1704637862 5. Tirole, J. (1988年):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 MIT Press.
1704637863
1704637864 6. Viner, J. (1932年): “Cost Curves and supply Curves”. 见由G. Stigler与K. Boulding (编): Readings in Price Theory. Homewood, ILL: Irwin,1952年版.
1704637865
1704637866 7. Varian, H. R. (1999年):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第19—21章). New York: Norton.
1704637867
1704637868 习  题
1704637869
1704637870 1.已知生产函数为f(x1,x2)=0.5lnx1+0.5lnx2,求利润函数π(w1,w2,p),并用两种方法求供给函数y(w1,w2,p)。
1704637871
1704637872 2.已知成本函数为C(Q)=Q2+5Q+4,求厂商供给函数S(p)与利润函数π(p)。
1704637873
1704637874 3.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 上一页 ]  [ :1.704637825e+09 ]  [ 下一页 ]